正文

成人主日學的再思

(2010-11-20 19:32:10) 下一個
BingChen

  從文獻的記載,我們知道主日學始於十八世紀末期的英國,那時候教會的主日學目標,是針對窮困家庭的兒童及工廠裏的童工,青少年。主日學不僅教他們認字,讀書,也漸漸加入宗教的崇拜,及教導聖經的真理。逐漸主日學的成效得到廣泛的讚許,而為大部份天主教和基督教教會采納,進而分“成人主日學”“青少年主日學”“兒童主日學”等等。至於成人主日學是什麽時候開始的,則無從查起。

  一般來說,教會設立“成人主日學”的目標不外乎加增信徒對聖經真理的認識,用聖經真理來做為個人行為,處世的標準。另外一個目的就是幫助非信徒來認識“生命的救主”(當然,也有教會沒有設立成人主日學的)。

  成人主日學的時間有安排在崇拜之前,有安排在崇拜之後的。也有教會為了會友的方便,在教會有午餐供應,使會友可安心留下來,參加成人主日學。

  成人主日學的教材,近十幾年來,真是“琳瑯滿目”,不信的話,可到網上查一下,就可知道,有書,光碟,等等,也有網路教學的。一般說來教材的供應是不成問題的。

  成人主日學的師資就比較頭痛,尤其是小型教會,總共就是那麽幾個人,成人主日學的老師,沒法選,逼得個個上陣,采用老大帶叁弟、四妹;二哥帶五妹、六弟的辦法,(比較資深的信徒來當成人主日學老師)方法是不錯,但是別忘了資深不代表有教學的恩賜,要成為好老師必須有“口才”“隨機應變”“生活見證”“愛心” “耐心”等等。反之在人數多的大型教會,會友就比較蒙恩,不但可找到合適自己需要的課程,還可以遇到高明的老師。

  以下的建議,比較適合北美地區的中國教會:

  到底主日學的成效如何呢?有沒有達到目標呢?有人說成人主日學就像“吃飯”一樣,每天吃,天天吃,十年後就看出來效果了。正常吃的人身體健康,不正常(經常)吃的人身體就不健康。我個人對這種論調不是很讚同,問題是在“吃”什麽,“怎麽吃”吃過了別忘了還要“運動”。

  〔一〕筆者認為加強主日學,要從單向教授改為雙向、多向交流。

  我一直很迷茫,大多教會的成人主日學都很強調“認識基督”,因此有些教會的成人主日學與“研經”無異。每節主日學經常安排95%時間講授,5%時間發問。我相信教導很重要,但這種教學法的效果?或許在教學的技術上有商確的餘地。一般來說,成人主日學的班員大多是卅歲以上的人,這些人早已過了“學習死記”的年齡,一堂主日學下來能記得50%就不錯了,一星期後能剩下20%就是資優生。基於這個原因,我們何不把成人主日學的思維調整成“成人主日問”,不僅要“認識基督”更要“活出基督”或許是可行之道。

  如此一來,當然主日學老師就要花更多時間準備。一堂課如果留下叁分之一或更多時間給學員發問,(或者做有關講題的見證),我相信對全體班員都有幫助。大多成人主日學學員對聖經的基本道理都明白,隻是對一些經節的隴來脈去不十分清楚,以及不知道如何把該段聖經運用在日常生活上,若讓學員把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因而得到合理的解釋,恍然大悟,對信仰是有幫助的。我們常常發現甲學員提出來的問題,也是乙學員積壓許久的問題。

  主日學老師對於回答不了的的問題,可以說:「對不起,本人才疏學淺,回去查書,若有所獲,下星期再回答」。千萬不要混蒙敷衍了事,或著「硬」解釋,而造成不好的形象。(因為聖經有許多神學問題是千古無答的,回答不了的問題,可能你們挖到了寶)。

  也有老師能“誘導”學員提出問題,藉著一問一答,就把主日學的課程詮釋講明了,像這樣的老師是難得的,可說是老師中的奇葩。

  〔二〕身先士卒,做榜樣

  有些主日學的課程是需要“實戰曆練”的,比仿說“如何做個人佈道”;“聖經中的禱告”這一類的課上完之後,若能安排一些實習時間,對會友的信仰會有莫大的幫助。常常遇到一些會友上了“個人佈道”的課,在街上遇到熟人,仍然不知如何“開口傳福音”,其實行千裏者,始於初步,說穿了就是第一次難,有一次經驗,下次就容易,有過叁次就變得順手了。所以要由老師帶著第一次開口“去傳福音”是很種要的。

  〔叁〕開聊天班

  每每在教會成人主日學的時間,尤其是小型教會,往往看到一些人,什麽班都不去,叁叁兩兩在那裏聊天,等吃中飯;或者是陪朋友來聚會,不知道成人主日學是幹什麽的;也有來接送家人的,今天來早了,隻能在走廊上等。對於這些人,在成人主日學教室外的流浪群,教會是否能派出一位會友,去和他們聊天。也可以從聊天中得知某些人為什麽不參加成人主日學,也可以藉著這個聊天班增加彼此的認識與關懷。也許我們得到的信息是,那班老師“不學無術”;“光說不鍊”;“在外沒有好名聲”……這些都是主日學老師要引以為戒的。也有人性好聊天的,那也很好,隻要是健康的題目聊聊又何妨。千萬不要把喜歡聊天的會友看成“壞份子”;“不長進的基督徒”。

  凡是走進教堂的人,都是神賜給教會的禮物,要能珍惜。

  〔四〕加強探訪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成人主日學的老師們,都是教會的副牧師(候補牧師),因為他們帶領主日學的成果也直接或間接影響了教會的成長。

  有些教會的成人主日學設有“點名簿”上課先點名,下課就把點名簿交給牧師。至於對誰沒有來跟本不在乎的老師,比比皆是。

  成人主日學的老師對那些缺課的學員,應多加關懷,千萬不要認為關懷是牧師的責任。有空就自己與牧師/長老們去探訪,至少打電話慰問一下。再忙不過來,下星期見麵時提問一下。讓我們算一算,如果每兩星期探訪一位班員,一個學期(叁到四月)下來就探訪六到七位班員了。若是每週打電話給一個班員,一學期就全班都照顧到了。一位用愛心關懷學生的老師,會受學生的愛戴,教導的效果一定會加強,事半功倍。當然囉!探訪、慰問、關懷是有技巧與原則的,在此不再多談,問問自己教會的牧師或關懷部的長執吧。

  以上所提到的幾點,或許不周全,但筆者相信做到這四點,貴教會的成人主日學,一定會更融洽,更多人參加成人主日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