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看教會事工

(2011-02-01 11:20:53) 下一個
bingchen

奉獻——教會該不該收取“非基督徒”的奉獻?(不包括對做社會公益,賑災的特別捐款)

  那天我和一位新來的同事聊天,不經意地問他“你星期天有沒有去教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教堂就是要你的錢”。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在開玩笑,但對我而言至少二十年沒有聽過這種回答了。

  倒底教會該不該收取非基督徒的奉獻?我自己比較傾向“不收”,當然我也尊重持相反意見的教會。

  我之所以不收有幾個理由:

  一.如果教會是醫院,基督耶穌是醫生,基督徒是醫院員工,非基督徒是“病人”,這樣看來,當病人來到醫院看病,員工們把病人帶到醫生麵前,這就很明顯了,如果醫藥費(奉獻)收了,而病沒有治好(非基督徒沒有得救),看過幾次病,病情沒有好轉,又繳了一大堆醫藥費,你能說病人不抱怨嗎?

  二.非基督徒是教會的“客人”,有誰家請客人吃飯,叫客人洗碗,打掃房子呢?

  最近有位朋友告訴我,他們教會收奉獻時,崇拜會主席報告“如果你生活上有需要,你可從奉獻盤中把錢拿去,願上帝祝福你”這是我聽過較突出與眾不同的收取奉獻方式,供大家參考。

簡報(Power Point)與敬拜讚美

  從前參加崇拜,都要翻聖經,不然很可能跟不上牧師的講道。如今可方便多啦,當牧師講到某節經文,就有負責簡報的弟兄姊妹,立刻把該節經文投射到講台上的銀幕上,至於牧師講道的內容也一併用簡報投射到銀幕上。這大大的增加了講道的效果,同時也方便會友們作筆記。記得有時候講員有“鄉音”那可苦了會友,常常是聽,但是不懂。我想再過幾年,教堂的椅背都是“平版電腦螢光幕”坐在後麵的人,若是看不清講台上的銀幕,可以看前麵的椅背。

  我不得不說這都是“高科技”的結果。但是我們也要小心,不能太依靠高科技,比如說萬一放簡報的機器突然故障,或者突然短暫的停電,靠自己手翻聖經仍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

  我實在看不出簡報對於崇拜有什麽不好,唯一的缺點是,用慣了簡報,有時出差到外地,參加其他教會崇拜,而該教會不用簡報時,感覺上缺少了什麽。

  另一個就是敬拜讚美,從前參加崇拜,很多教會都有“唱詩班”以增加崇拜的情緒。我個人對於詩班比較持負麵的看法,其一,詩班所唱的詩歌,大多與崇拜證道主題不相幹,其二.詩班獻唱時,少有能唱出詩歌中的“感情”與“心境”,其三.與會友缺少互動。

  敬拜讚美就比較“大眾化”台上有領唱的弟兄姊妹,還有一個小小的樂隊,大家看簡報,一起唱,好不熱鬧。大多數敬拜讚美的詩歌都比較短,歌詞易懂(比較現代化),多唱幾遍就可以唱到心裏,對崇拜的心境是很有幫助的。

  但是我也聽有人批評說,“敬拜讚美”就像吃“方便麵”一樣,“好吃”“易飽”但是“快餓”你覺得呢?
  
  與大家分享一個故事,那年我在一家醫院的檔案室打夜工,從周六做到周日早晨上九點,剛下班休息一下,忽然聽到廣播:“醫院的教堂主日崇拜即將開始,歡迎參加”。我想反正沒有事,就去參加醫院崇拜,當我走入醫院教堂時,聚會剛剛開始,環顧左右,大約不到十個人參加聚會。值得一提的是那天的詩班獻詩,當牧師(兼領會)宣布“詩班獻詩”時,隻有一位老太太走出來,我猜是師母,她那天獻的詩「我今要歸家」(Lord I’m Coming Home)當她唱到第一節一半時,我注意到前麵已傳出一些哭泣的聲音,當她唱到副歌時,後麵也傳出哭泣的聲音,當她唱完時,當場已有人舉手,接受耶穌。坦白說她唱的音調不怎麽準,但她用“心”來唱出這首歌,我所聽到的不是歌聲,而是一種呼召——回家吧!回家吧!回到基督懷裏。——,這種感覺真的很難用文字來形容。
    
    其實說來,對崇拜而言,用簡報,唱詩班,讚美敬拜都重要,但是絕對重要的是參加者的“心態”不在乎人多少,若是每一個參加者都能存有一個良好“尋求神”的心態,那麽在崇拜會中必有所得。(路11:10尋找的就尋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