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好幾位博主說到紀念逝去的朋友。 令人唏噓的是這些朋友都在60歲左右。在人類的平均壽命已經大大提升的現在, 以前的古來稀都隻是現在的晚中年了。耳順之年,是正該享受自己的奮鬥成果的年紀, 卻因為生病而辭世。 讓人扼腕歎息。

85歲的民主黨著名議員Pelosi(佩洛西),終於退出政治領域也讓人的感慨。 她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女性眾議院議長,高能量,象征性地打破了“玻璃天花板” — 女性、意大利裔;也實際掌握了巨大的議事、立法與黨內協調權力。
Pelosi 是一位黨務工作者,她的從政起源於民主黨的基層誌願者,到組織工作,從加州的民主黨主席到全美民主黨委員會的委員,1987年因為舊金山民主黨眾議員 Burton 病逝, 被推薦補選進入美國國會,一幹就是38年。
Pelosi 多次在民主黨內部與國會中扮演關鍵角色,推動了諸多著名法案的確立。不過近年來有時候她表現得過左與過激。 比如當眾撕毀川普的報告;在 BLM 民運中帶頭下跪;如果說這些有點像演員做 show; 那不聽拜登的勸告非要去台灣,還說國防部保護她的安全“是你們的責任”。是不是顯得有點意氣用事甚至霸道了?

我對Pelosi印象深刻是因為我到美國後, 開始兩年看了許多知名電影。 其中也有《the way we were》(中文譯為“往日情懷“)。 這部片子融合了愛情、理想與時代的衝突,在美國電影史上非常經典。 女主角 Katie 是史翠珊(Streisand)飾演的,她同時演唱了同名的主題曲。這首歌詞語俱佳,歌聲中那種帶有顫抖的懷舊感與角色情緒完美契合。
男主Hubbell 是雷德福(Redford)飾演的, 他的溫柔、優雅、被動是影片的平衡點。雷德福極其克製的表演展示了一個被動卷入愛情與政治洪流的男子。他的金發、深邃眼神、矛盾氣質成了銀幕經典形象。 初到美國的我, 不但被電影深深打動, 還因為那時很多留學生中還在說6.4綠卡,我就覺得 Pelosi 就是片中 Katie那樣的女子。

6.4綠卡,也就是《1992中國學生保護法》(CSPA),Pelosi 是最早公開支持此法案的國會議員之一;在眾議院中擔任 法案共同提案人(co-sponsor)。 學校裏的老生們說, 很多人都是J簽證, 拿政府的錢出的國,這些人如果不是因為CSPA, 很難得到綠卡留在美國。
我在讀研的時候, 很多J簽證的訪問學者和學生都已經有了6.4綠卡,很神氣了。 但是也有不幸的人。 學校裏旁係有一個祝同學就是如此。開始他太太一直辦不下簽證,好不容他有了綠卡,太太和孩子終於可以出來陪讀了。
但不幸很快他因為吐血,被查出胃癌。 平時他確實老是胃疼,疼起來臉色發白。一直以為就是胃炎。 也去學校醫院看過,醫生也說胃炎胃潰瘍,給點藥。 從來也沒當回事照個CT之類的。發現時已經是晚期了。
他選擇手術。結果打開腹部後發現胃裏已經長滿瘤子,還擴散到旁邊器官。隻好切了一部分胃,又縫上了。他的太太和孩子終於簽下證來美了。 我見到的祝同學最後一麵,是和幾個同學一起去他家看他們,買了很多禮物。 他的兒子還剛上學, 怕羞。 他說孩子這幾年沒有爸爸,已經被他媽媽養得像個小姑娘了。
這些天、這些事,讓我又想起了祝同學。記得那天他太太送我們出來,感謝大家, 然後幽幽地說,“我就是這個命了。”。 他是我在美國讀研時遇到的中國同學唯一去世的。 Pelosi 85歲才離開政壇,而祝同學30多歲就已經走了。 世事無常, 願逝者安息; 願活著的人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