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黎

拿得起,放得下。
個人資料
BeijingGirl1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體製下的賣國賊和誤國賊

(2025-08-30 08:04:47) 下一個

小時候家裏住的大院,離頤和園很近。 總參三部也在附近。跟大人去頤和園,就能聽到很多曆史故事。比如八國聯軍如何燒了園子,慈禧太後挪用大清國的海軍軍費白銀800萬兩,重修了園子。 一想起中國不斷挨外國列強的揍;就覺得很窩心。 

1911年雖然有了民國政府,但軍閥混戰,其間袁世凱還恢複了帝製 102天。 直鬧到日本殺進中國都不消停,民不聊生。  這倒是和英國很像, 隻不過盎撒人經曆了十幾年的共和製,在1680年後皇族殺回來,又恢複了皇權,君主立憲至今。

有部電視劇《走向共和》,聽人說過,從沒動過心思看。上個月我家娃爹出差海外。 我一個人在家一切從簡, 有一天寫博時看油管上有個視頻說中國2000年以來的十大名劇,《走向共和》赫然列在前五。於是就開始看。

還是老習慣,看了1、2集,就跳到第10集,甲午開戰。中國屈辱的事件一點也不爽。 但我很想看看李鴻章是如何簽訂馬關條約的。這位晚清極具影響力和爭議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軍事家,被說成是反動分子賣國賊, 因為他從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發跡,還簽訂了兩次“賣國”條約。

一是甲午海戰中國戰敗,他去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 割地台灣、澎湖群島等,還賠款白銀兩億兩。 二是八國聯軍攻占北京時,他簽訂了《辛醜條約》,賠款4.5億兩白銀,並要允許列強在天津大沽口至山海關沿線,以及北京至山海關鐵路線沿線派兵駐紮。 如今的烏俄停戰協議也可能涉及駐軍。如果普丁堅持不讓烏克蘭加入北約,烏克蘭停戰就可能要求在要塞帶駐軍(下圖三)。

我媽媽第二次來美國看我時,帶了很多書, 母女一塊看。其中有一套唐浩明寫的《曾國潘》,還有張鴻福寫的《李鴻章》。讓我對這兩位滿清名臣有了顛覆性的認知。 當然這其中有自己這些年成長的思考,對人性認識的加深。

書中也寫到李鴻章對日本人的看法 - 局促的地理壞境培育了這個國家臣民向外擴張的野心。劇中一些日本人的野蠻、扭曲和小人得誌便猖狂的樣子讓人厭惡。 李鴻章在日本談判時被狹隘偏激的人刺殺,槍彈穿過左頰所幸沒傷到要害。日本當初要求清廷賠償三億兩白銀,在他的堅持下最後退為二億兩。 李鴻章說,挨了一槍,省了一億兩銀子。他寧願再埃搶。

《走向共和》李鴻章親手創立的北洋水師在甲午戰敗,但是他知道國人說他‘賣國賊’。 劇中有個情節,他臨危受命簽訂《辛醜條約》前,和家中的小丫頭抽陀螺,一邊抽一邊說,我知道有人罵我是‘賣國賊’,抽你這個‘賣國賊’。 透出淒涼的同時,也深深反映出末代名臣對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血性。

李鴻章在曾國篇的提攜、培養和錘煉下,人情練達、洞察世事,權謀機變,果敢堅毅;推動‘洋務’運動,為中國的現代工業打下了基礎。 但他終沒能挽救大清在昏庸帝王 -- 真正的賣國賊,把持下覆滅的命運。“生於末世運偏消”,清代名著《紅樓夢》也是借助四大家族的命運,深刻揭示了家運、國運對個人造成的不可避免的災難。

反觀日本明治天皇1868年開始的維新,學習西方君主立憲。本質是利用皇權的威望,中央集權廢藩立縣,天皇本人並沒有介入具體的變革措施,隻是讓皇權製度化,成為權威合法性和國家象征,以此來支持維新派的變革。30年成為軍事強國,特別是海軍。而清國光緒朝變法徹底失敗。

明治天皇1852年11日出生,登基時不到15歲。不到兩年後就在日本推行變革,西方列強掠奪中國的鴉片戰爭讓日本天皇看到了宰殺肥羊的利益和手段。 他在甲午戰爭前年富力強、野心勃勃。促成了日本軍國主義蓬勃發展。 掠奪他國財富,向海外擴張。不過甲午海戰後50年後日本就被打翻在地。 明治維新的富國強民是為其侵略本性服務的。 從根本上就錯了!

除了李鴻章,劇中也沒有臉譜化同時期的其他重要人物袁世凱、孫中山、慈禧太後、康有為。值得一提的是朝廷裏的言多行寡的兩代帝師翁同龢。他因為個人私怨總是和行動派李鴻章對著幹。 在甲午戰爭前, 一方麵不顧國情高調堅持和日本開戰,一方麵又截流給海軍的武器經費,致使海戰中的關鍵時刻軍艦斷了炮彈。這種官員,誤國誤民打嘴炮。哪怕清廉會講話,終是造成百姓遭殃、國家衰敗的禍害。是另一種形式的腐敗貪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9)
評論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很好的《走向共和》,好像也被禁過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ong140' 的評論 : 問好dong。 謝謝臨帖, 長周末快樂。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朝陽門' 的評論 : 是啊。當時的清廷上層官員對世界和打仗已經進步到什麽程度一點概念都沒有。 然後民國政府和軍隊的腐敗一直延續到抗日戰爭中。
==“可是都到抗日戰爭年代了,國軍補充兵員一些部隊還要靠"抓壯丁",這樣的軍隊怎麽能打勝仗呢?”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在那個年代,國民是麻木的,根本沒有"國家"的概念。到了民國了,算民智初開。”, 確實。 國家沒有教育係統。 @朝陽門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朝陽門' 的評論 : 問好朝陽門。 你說的有道理。 日本艦隊建設比清朝晚,有新船新炮。
dong140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梁啟超說:“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 ”。 梁啟超後來也和康有為分道揚鑣。 康有為是特別認可帝製的, 也有他的道理。 @姐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風隨意吹' 的評論 : 問好海風姐。 你說得真好。 個人的命運和民族與國家是分不開的。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也向城裏其他寫得好的網友學習。 @小樹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多倫多橄欖樹' 的評論 : 謝謝小樹的鼓勵。 你寫得好,我得向你學習!
朝陽門 回複 悄悄話 晚清雖然買了些外國軍艦,但北洋艦隊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海軍,豈能不敗?
在那個年代,國民是麻木的,根本沒有"國家"的概念。到了民國了,算民智初開。可是都到抗日戰爭年代了,國軍補充兵員一些部隊還要靠"抓壯丁",這樣的軍隊怎麽能打勝仗呢?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李鴻章因為簽訂馬關條約,被人罵為賣國,那時列強欺負中國,憑他一己之力也難以扭轉乾坤。難怪梁啟超說:“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 生不逢時的悲劇人物。
多倫多橄欖樹 回複 悄悄話 妞妞寫什麽都是在水平上,這個不服不行。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如果光緒 死在 慈禧的後麵, sorry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康賽歐' 的評論 : 這個劇中對康有為梁啟超, 和兩人後來誌不同道不合, 以及孫中山的發動暴力革命都有描述。挺有意思的。如果光緒四載慈禧的後麵, 中國也不知會是什麽情景了。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還有明治維新和甲午戰爭的對比,讀起來也讓人忍不住去想如果當年國運不同,曆史會不會不一樣”, 是啊, 真是讓人唏噓。 滿清政權和漢民族不是同一種族, 也是一個原因。注定了互相不能信任。 日本沒有這個民族問題。 @康康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康賽歐' 的評論 : 問好康康。 謝謝你的美言。 那也許中國曆史上的一劫吧。 乾隆朝是中國開始落後的起點。 那時候英國已經開始工業革命。 可是那位驕傲自大,不願意學習。 吧時間都耽誤了。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逢中必反的黑子”可能正在趕來的路上。 lol @老生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老生常談12' 的評論 : 問好老生。 謝謝臨帖留言。 你逗笑我了。 :)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看完你的文字,感覺特別有畫麵感。小時候和年輕時去頤和園遊玩時的場景都浮現出來了。李鴻章、曾國潘這些人物,在大時代裏的無奈和血性,通過你的敘述都能感受到。看你寫到他抽陀螺那一段,真是讓人心裏一緊,又覺得他身上有種悲壯的堅持。還有明治維新和甲午戰爭的對比,讀起來也讓人忍不住去想如果當年國運不同,曆史會不會不一樣。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北洋水師看似“艦大炮厚”,但已成“外強中幹”;日本海軍雖規模不大,卻內外兼修、全力備戰,最終以弱勝強。”, 日本那時候不弱, 但是和韓戰比,日本和中國比, 肯定不如美國那麽強。 @art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rtcatcherx' 的評論 : 慈禧太後的六十大壽是在1894年的十月初十,甲午中日開戰時。 慈禧一心就是要保住60壽辰慶典。 即便天塌也在所不惜。 她強調這是政治需要。而日本天皇把皇室經費拿出來一部分支援海軍,一天吃一餐。差別太大啦。
老生常談12 回複 悄悄話 這次逢中必反的黑子沒有追打你(-: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你總結得太好了。 “北洋水師:初期先進,但10年無更新,主力艦老化”, 速度慢, 發炮速度也慢。 @art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rtcatcherx' 的評論 : 給 art 上茶。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最後的時間線是根據劇情總結的。 2011年後簡直不能說是”共和國“, 簡直是北洋政府。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然後又一張 BBC 的地圖, 一張劇照。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這篇照片都是原創
artcatcherx 回複 悄悄話 聽起來好像是國足。朝廷命官的曆史定位,李中堂再厲害也回天無力。

==================
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對比

戰略定位
? 北洋水師:隻是直隸地方艦隊,缺乏全國統一海軍戰略
? 日本海軍:全國統一規劃,目標明確(“脫亞入歐”)

?

財政投入
? 北洋水師:經費常被挪用(修頤和園、慶壽),艦隊更新停滯
? 日本海軍:集全國財力支持,艦艇維修與補給有保障

?

艦船狀況
? 北洋水師:初期先進,但10年無更新,主力艦老化
? 日本海軍:大量新購、現代化艦艇,機動性和火力更強

?

訓練水平
? 北洋水師:多用於儀仗,實戰演練少,軍紀渙散
? 日本海軍:嚴格英式訓練,戰術靈活,士氣高昂

?

補給與彈藥
? 北洋水師:彈藥不足,甚至有“沙炮彈”;補給體係混亂
? 日本海軍:彈藥、燃料充足,後勤體係完善

?

指揮體係
? 北洋水師:官僚內鬥嚴重,各艦隊互不協同
? 日本海軍:統一指揮,作戰目標集中(先打旗艦)

?

政治環境
? 北洋水師:清廷腐敗,派係掣肘,士兵缺乏信心
? 日本海軍:明治維新後政治穩定,民族動員能力強

?

一句話總結:
北洋水師看似“艦大炮厚”,但已成“外強中幹”;日本海軍雖規模不大,卻內外兼修、全力備戰,最終以弱勝強。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