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相機·珍藏及其他

(2012-12-23 05:54:26) 下一個

黑色星期五那天,買了一部相機。雖說是“傻瓜”型,但有多檔手動調節,20X  Zoom
試拍了幾張,還算滿意。



照的是些視若珍藏的小玩意兒。

結婚那年買的。



紀念加拿大洛磯山的遊曆。

夏威夷,你好!

雞年回北京。
春節逛琉璃廠,一眼就看上了小攤上的這隻公雞。那是2005乙酉雞年。


竹節海棠。






大明宣德!
看過《收藏馬未都》的朋友,都會知道明宣德青花瓷的分量。馬先生說,明永樂、宣德時期是青花瓷器發展的一個高峰。當時繪製青花用的鈷料,產自伊斯蘭地區,被稱為蘇麻離青,燒得青花呈寶石藍,類似鐵鏽的斑點則是又一特征
我們的青花,在Garage sale花五十美分撿的“漏”。它器型美觀養眼,青花呈色濃重,藍中泛著銀黑色斑點所以,盡管這“大明宣德”有可能是“瞎活”,我們也還是把它當寶貝供著。




除了相機,感恩節那個禮拜還買了四本舊書,隻花了兩塊五美金。

四本書都很稱心。其中《科學的春天》,報告文學集,主人公都是中國著名的科學家,象童第周、錢三強,還有黃家駟、林巧稚……他們是我青少年時仰慕的大師。還有封麵上“北京出版社”五個字,也讓我興奮了老半天,就像遇到了家鄉的故知,分外親切。
另一本《From 0ne China To The Other》,Henri Cartier Bresson的攝影集, 1956年出版。鏡頭捕捉的是中國人,有高官,也有百姓,客觀反映了蔣王朝與毛政權交替前後的社會變遷。這本書雖說是56年前問世的,圖片、印刷、裝幀卻都相當精致。
因為這本書說的是中國的事,就買下了。仔細一看,撰寫文字部分的是Han Suyin,這不就是韓素音,著名華裔女作家嗎,她去世的消息前幾天才剛剛報道。百度了一下,韓素音,是作家,也是醫生,今年112日去世,無疾而終,享年96歲。



試了新相機,再回頭看看舊的一台。它也是黑色星期五買的。這部傻瓜相機
2006年售價僅$100出頭。麻雀雖小,五髒俱全。不但可以手動調節,而且還有小取景器,操作簡便。

六年了,拍案頭的擺設,園中的花木,拍城裏的老屋,郊外的新荷,還有天邊的雲朵 ……這件大玩具給我太多的歡樂。
下麵的圖片是過去用大玩具拍的。

父親的遺物
那是1994年,父母從北京來美國,與我們共同生活了8個月。父親告訴我說,這叫“就養”,就是住晚輩家。1995年惜別的時候,80歲的父親留下了書稿、詩集、墨寶、印章……不料,過了僅僅六個月,這所有的一切,竟成為父親的遺物。
十七年來,睹物思人,總會覺得父親從未離去,他依舊忙碌著,在書房裏展卷揮毫,操刀治印……而來到書房,看見的卻隻有牆上父親的遺墨,逝者的照片。照片裏國會山前的櫻花樹下,父親向我微笑著,叮囑著:“動靜宜知節,食眠休誤時。平安傳竹報,比翼互支持。”




這件“青銅”工藝品, 2000年在北京紅橋相中的。喜歡它造型好,喜歡它看似年深歲久、曆盡滄桑。賣家開口六十人民幣,我沒討價,買了。十二年過去,這爵一直陳設在客廳的壁爐架上,令人遙想華夏的遠古,讓我懷念回北京的那些日子。

寫到這裏,又想起當年在北京玩照相的那些事。海鷗相機,黑白膠卷,窗上蒙的棉被,暗室裏的紅燈泡,王府井買來的藥水,顯影液裏緩緩浮現的圖像……這點點滴滴,這其中的樂趣,都清晰地留在了記憶深處。
如今,在這商業化了的傳統節日裏,再次回味那遠去的曾經的簡單的歡樂,確是件快事。特記一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楚江 回複 悄悄話 至情至性的作者把點點滴滴的生活永永遠遠地鑲刻在記憶深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