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雲的天空

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正文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2011-04-11 12:03:06) 下一個

咱們中國人的胃,是公認的走到哪裏都很難被同化,也無法“崇洋媚外”而每天吃漢堡,三明治過日子的。

剛來美國時,吃什麽,怎麽吃,成了大問題。

我在出國前,做菜的手藝已經相當不錯了。當年我一做紅燒青魚、鰱魚、白魚、胖頭魚,朋友們都會聞香而來。來了美國,卻感覺沒有了用武之地。

我剛到美國是在中西部一個城市,那裏當時隻有一千左右的中國人,有一個越南店和一個香港店賣點亞洲雜貨。活魚,那是根本見不到的。

饞得狠了,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吃不是。便到美國副食店,賣海鮮的櫃台前,央求櫃員把新鮮的三文魚頭賣給我兩個。剛開始要三文魚頭時,還得過免費的,因為那時商店的魚頭是被扔掉的。後來副食店發現原來亞洲人是吃魚頭的,於是就以$0.99,繼而漲至$1.49一磅出售。

三文魚頭拿回來,從中間剖開,在熱油裏兩麵煎黃,加黃酒、醬油、醋、糖、生薑、和大蒜做出一道紅燒魚頭,再燜上一鍋飯。或者在煎好的魚頭裏注入開水,加生薑、大蒜、豆腐熬煮出一鍋鮮美的魚頭豆腐湯,在周末的下午,吃得滿嘴留香,了慰思鄉之情。

生長在南方,我並不喜食餃子以外的其它麵食。可偏偏有一次,忽然饞包子,卻不會發麵。被逼無奈,聽說美國做糕餅的凍麵團,可以當包子皮。趕緊買回一聽做八個糕餅的麵團,包了一個巨大的包子,在飯鍋裏蒸熟,一口咬下去,還真是包子味兒,那一刻,眼淚都要掉下來了。

學習發麵,可費了一番功夫。那時還不知道有個文學城的“私房小菜”可以潛水學藝,自己摸索著練習幾杯麵放多少酵母粉。朋友送的麵包機裏帶的食譜,給了我一個靈感。把做麵包的黃油去掉,不就可以做饅頭包子嗎?利用麵包機的發麵功能,終於成功地做成一籠白白胖胖的饅頭、包子。把冷饅頭切成片在吐司機裏一烤,還真烤出當年三姨在北京冬天的火爐上做的烤饅頭片兒的味道。

善吃會做的Jeff有一次在我家做比薩餅,用一杯溫水加一小勺糖和一小勺酵母粉,放至發泡,再加三杯麵粉,揉至麵光手光。哈哈,這不就是做麵團的基本麽?從此以後,不用麵包機,我也可以自己發麵做饅頭、包子、甚至麵包了。

後來,還學會了適合我這種懶人的食譜,叫歐式免揉麵包(no knead artisan bread)。原料:麵粉3杯,酵母粉1/4小勺,鹽3/4小勺,溫水1+1/2杯。用筷子或其它工具把麵糊攪勻,蓋上保鮮膜或濕潤的廚房紙巾,在室溫中發酵18小時,將麵糊倒在鋪滿麵粉的案板上,對折整形,蓋上毛巾再放置30分鍾二次發酵。同時烤箱華氏450度(攝氏232度)預熱一帶蓋的烤麵包器皿30分鍾。想烤什麽形狀的麵包,就用什麽樣的器皿,我是用一口圓形的鍋。將二次發酵的麵糊倒入器皿,小心別燙著。烤30分鍾後,打開蓋子再烤10-15分鍾,金黃色,表皮薄脆,組織鬆軟的麵包就出爐了。

而今在西海岸,亞洲超市比比皆是,活魚鮮蝦,都不在話下。就連美國超市,也有亞洲調味品及蔬菜供應。雖然這裏的中國餐館也不少,但吃的最舒服最對胃口的,還是自家廚房做出的家常菜。

在文學城的“私房小菜”裏,能人無數,牛人成堆。世界各地的高手們用當地材料因地製宜,做出各式美味佳肴,不僅把中國菜發揚光大,還把西人的烘焙技術學以致用。每次做飯或爬梯帶菜不知要做什麽時,隻要到“私房小菜”逛逛,立馬就有了主意。我的那些雕蟲小技,至今隻能潛水,未敢現醜。看到各地吃喝團,腐敗團一一成立,我也隻有邊看邊流口水羨慕的份兒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