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聲

美國,加州,灣區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跳躍與流瀉已成回憶

(2015-04-23 19:33:01) 下一個

家裏有架南韓產的Young Chang牌E-18標準鋼琴,陪伴了孩子整整十二年的音樂生涯,也跟著我們在北美東西縱橫千萬裏,曆經了許多搬遷。每一次的工作變動,換房遷居,它對我們不隻是搬遷成本的算計,就它本身來說那麽沉重龐大的軀體,經曆長途跋涉也是動筋骨,傷元氣的折騰,雖然每次傷筋動骨之後,經調音師校音一番調理補養,琴體依舊沉穩堅固,色澤依然光可鑒人,音準純正如初,音質,音響仍就那樣的優良,洪亮,穿透力強,共鳴感應亦飽滿而完美,可是無論是搬遷成本,還是鋼琴本身的龐大,大起大落的運動損耗,單單從物質成本來計算已經沒有多少保留價值了,它早已滿了服務期,它不僅為孩子贏得了兩個州鋼琴比賽第二名,贏得了榮譽和自信,孩子在琴鍵上,更得到了音樂以外的追求完美,平衡身心,腦體協調的修煉和堅韌,勵誌的培養,它已為孩子完成了心智與技能的開發,訓練和升華使命,現在孩子將離我們遠去,留下也隻能是個擺設了。回想起孩子從初學時手指艱難的觸鍵到現在指法嫻熟的跳躍黑白鍵之間,流瀉出優美動聽的音旋,送走它,很是不舍,隨之而去的乃是串串優雅,美好,令人賞心悅目的美麗瞬間,孩子跳躍手指在琴鍵上舞蹈和注入感情的彈練而流瀉的美妙都匯集成了珍貴的回憶。


十二年前,鋼琴曾經對我來說不僅是奢侈品,而且還不具備擁有它的修養條件。五線譜,指法,節拍,黑白鍵,快慢板,強弱音等等這些西洋樂名詞術語於我亦可謂是高貴華麗,深不可測的玄學妙語,而諸如小步舞曲,小夜曲,切爾尼,肖邦,貝多芬,舒曼,浪漫主義,印象派這些西洋的舞曲,曲式,曲風,音樂家無論是耳聞還是眼見或是心裏默讀,腦裏虛幻,也隻能是茫然地可望可歎而不可理喻,迂腐地處之泰然,無知到連個附庸風雅的資本都沒有。對西洋音樂掃盲及文化精神脫貧,智力投資還是始於孩子學鋼琴。最初因為自己是音盲弱智,所以對孩子能否學會彈好鋼琴也沒太大信心,十幾年前,買台鋼琴還是覺得有些超前享受的,奢侈不說,主要是自己沒有享用或隻當是裝飾品的文化底蘊,姑且買了個電子琴,一來是當作練兵器,試試孩子是否是可琢之石,此石若可雕琢成玉,別說是鋼琴,就是有金琴我也情願傾其所有為他陶煉成器,二來也是為自己低成本地惡補速成音樂知識技能,日後可能還可用作預防腦年癡呆的音樂治療。


對於我這樣的音樂白癡而言,雅馬哈電子琴算得上標準的樂器了,黑白雙鍵,電子自動節拍調節,各式曲風的電子合成,什麽搖滾的,快三慢四的,探戈,人聲的,打擊樂的,弦樂的隨你選,同一首曲,它能給你變奏出不同的曲調,曲風,還有自存的幾百曲經典名曲供你欣賞,研習,電子鍵手感輕巧,音色亮麗,很適合初學琴童,孩子很快喜歡上了,我想那時他隻是把它當成音樂電子玩具罷了,連我自己也沒認真地視此為音樂教育啟蒙以及由此對他今後一生的智商開發,情商冶煉和操行修養的十分有益的童子功修練。雖然自己是音盲,隻能提供電子琴來培養孩子的音樂興趣與愛好,但萬不能讓孩子再癡盲於色彩斑斕的音樂世界之外,可就自己簡譜都不識,五根線也數不清的整個一音樂弱智,哪來的藝術遺傳基因,更不敢癡想發掘孩子的音樂才華,隻是別人孩子都會個什麽器樂的,咱家的啥也不會,好像很沒文化似的。作父母的首先為孩子立誌學琴,讀懂樂譜,能畫豆芽菜,會彈琴這些僅僅是表麵功夫,本身都不是立誌的要旨,父母的良苦用心主要是為孩子內在的修行養性。


為陪公子讀書,我買了“怎樣認識五線譜”,和孩子一起學音名,唱名,一起在五線譜上畫小豆芽,一起聽曲子,數拍子。開始時,每次一起和他上琴課,自己比他更認真,象幼兒園裏的孩子聽阿姨講故事一樣專心,因此每次領悟得要比他好,每次琴課之後總是我幫他在琴鍵上找音名,輔導他的樂理,使他充分消化學習內容,在下次上課時能給老師一個圓滿還課。可是這種好為人師的優越沒能維持多久,我隻能感歎成人的腦進化此時如此的有限飽和,幾十年了,我們的腦子裏容積了多少古今中外音樂資料,縱然你有藝術天分,過了開發的最佳年齡段,遠遠不及一個於音樂似乎是零起點的正常,普通的孩子。就說聽拍子吧,文革後期過來的我也是會聽舞曲的,可是經不住電子琴合成音響的幹擾,一曲簡單的4/3,4/4拍曲,經打擊樂,搖滾樂一強化打擊,再搖滾一把,孩子仍能一聽一說一個準,我心裏的點子早就跟著強打擊不知搖滾到哪裏去了,數了半天還是數成了2/4拍,根本聽不出節律,輕重拍。再說聽音,老師背著孩子隨便在任何一個音節上給出一個單音,雙音或幾個音節,孩子馬上能唱出唱名。至此我也就不能與其昏昏,使人昭昭,仗著老媽的身份,誤導我兒,至多隻能像個督學每天定時定點履行家長非技術性的陪練,督察。


孩子是學的電子琴,而他的啟蒙老師沈老師是出身民樂的,有著深厚的中國古典音樂文化修養,教學嚴格,講究東方文化中的意境,情感渲染和靈魂表現。這對於6,7歲的初學琴童而言,是有些深奧,玄乎,而電子琴也很難表現得出這些情感,意境的投入和虛幻構思。難能可貴的是沈老師自始至終都把電子琴視為鋼琴,按照西洋樂的教學要求和練習方法指導施教。她讓孩子學會放鬆,每次上課前,要孩子象歌手一樣從吸氣,運氣,出聲等等程序過一遍,再在電子琴上訓練手臂的吸氣,放鬆肩部啟動,自然抬起臂膀,腕部自然下垂,手掌自然收攏象握住一個蘋果 這樣訓練孩子的自然意念,手指垂直站立以達到在指尖觸鍵,彈出柔順流暢,而不是指麵觸鍵,彈得拖泥帶水。由放鬆進而控製手型,借以實現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與放鬆。所有這些手型與意念的訓練都是鋼琴內心聽覺自控的修煉法。孩子還小,不能完全理解意念,手型自然也就做不到位,不是手臂僵直,就是手腕趴下,這樣就不是彈出音來,而是指麵壓出音,電子琴上是聽不出這樣壓出來的音含混無力的,如果因此而馬虎養成了壞習慣,將來很難糾正,在鋼琴上,彈出來的不是一個個獨立的音符,清晰明亮,而是拖遝混沌,沉悶微弱了。這時老師的教導和忠告對望子成龍的家長是非常具有權威性的,為使孩子打好學鋼琴的基礎,從未打罵逼迫孩子的我,常常心疼地弄得他含淚習琴,他自己也恨自己的無名指為什麽總站不直,惱怒時,咬咬不爭氣的無名指,繼續委屈地練琴,每每至此,我都不忍看他在痛苦情緒下,指尖如何能跳躍,流淌出優美的旋律。


孩子學琴由好奇到感興趣,進步很快,沈老師建議升級學鋼琴了。對孩子無私的奉獻是母親的天性,不管孩子是龍是蟲,都會無怨無悔地盡其所能,傾其所有為孩子付出一切。其實我最初就想買鋼琴的,可是那時還不是當家人,偉大的母愛也是有條件製約的,在工作生活不穩定的情況下,擁有鋼琴恐怕煩心的時候要比舒心的時候多。當時觸使我們家領導買鋼琴的鍥機還不完全是沈老師的提議,那年老公回國,在一座商廈裏,看到一位年輕的鋼琴家正如癡如醉地在一架鋼琴上演奏著“黃河“,他那沉醉投入的表情和精美的指藝深深地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商場此舉的意義遠遠超出促銷,許多人可能是在享受,欣賞這絕妙的鋼琴演奏,可是對老公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銷售鋼琴的活廣告,他當即決定回來後一定給孩子買一架鋼琴。在賣琴之前,我們就物色好了琴師,請她和我們一起去琴行選琴,記得琴行的老板也是位琴鍵高手,在推銷鋼琴時,邊介紹邊示範,不經意地就流淌出美妙動聽的,我們熟悉的“致愛麗絲”,“野蜂狂舞”等曲目。他說,鋼琴是一種由擊弦振動產生出美妙的聲音藝術的大型樂器,它是通過其特有的音質,音色來表達一定的情感,因此發音體自身的性質的自然屬性音色是通過演奏者的擊鍵力度,擊奏技巧來表現出顆粒性和色彩的,反複強調你的每個音符要crystal, crystal,
crystal and color, color, color.而南韓的”Young
Chang‘牌鋼琴,琴體後的擊弦腱是木質的,目前多數品牌的擊弦腱都是塑料的,易已老化且音質難有自然屬性,泛音共鳴不夠飽滿。也許我們沒什麽見識,反正這位老板讓我們感覺既是精明的商人又有藝術家的品位氣質,經他的專業服務推薦和示範表演,比較各種品牌,最終買下了這架Young Chang.那是我們當時家裏唯一數得上的家產。


感觸到鋼琴鍵才知道電子琴的單薄和膚淺,鋼琴木質的鍵不僅厚重沉實,而且持音長久,因此彈到位,彈足音,指尖站立這些基本功是一種長期艱苦的訓練。新琴師李老師是國內音樂學院的鋼琴老教授,授課練習嚴肅,刻板,哄騙鼓勵少,技法要求又高,孩子一下子失去了自信和興趣,總是在壓抑厭煩的心情下上課,課後練琴也很被動無奈,每天一小時的練習隻是為完成身心煎熬,我看了都為他受累。特別是手指站立訓練,要刻意時時站立好十指彈,還不能有僵硬緊張的感覺,這實在是為難了孩子。要求他平時不一定在琴上,隨便在桌子上就能練練每個指頭的單敲擊力,最難做的是無名指,尤其是左手無名指,要彈敲出聲來可沒那麽容易。這時我就和他一起練,一起敲,恨的時候他就罵道:“stupid
finger”,我也跟他一起用勁打一下那個“stupid finger”。這樣陪練了一段時間,立指擊鍵的力度雖沒多大提高,可是孩子的強迫意識增強了,李老師有針對性地選了一些練習曲幫他獨破這一難點。同時我也跟他講意念,幫他思想放鬆,臂膀手腕放鬆,仔細體會放鬆後運氣至指尖的感覺。把領悟李老師的意念,放鬆傳遞給他,讓他理解體會當你自然落臂時預先形成將重量聚集到指尖的意念,以達到在指尖觸鍵,支撐身體重量時,體會出指尖有”捉住”琴鍵的感覺,在練習”斷奏”時能夠發出圓潤而有深度的音色後,才能夠在作連音練習;而連音練習要求手腕的上下左右動作必需柔順而不呆滯,並且能夠較為正確地控製手型,這樣實現心,腦,手協調。不管他真懂還是強迫使然,一本厚厚的拜厄練習曲就是在東方式嚴格教練,壓抑受訓下完成了。這為孩子後來音樂生涯的繼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自電子琴過渡到鋼琴,孩子已學了三年的音樂了。我們又搬家了,搬家時,除了這架鋼琴,幾乎沒有其他什麽值錢的家當。一切安頓下來後,首先是選學校,接著就是找琴師。經人介紹找到了一位美國老師Lisa。說是找老師,其實也是老師在挑選學生,這之間實際是雙向的。好老師要好學生,好苗子也要好園丁,特別是已經學了幾年的孩子,一些習慣已定型,如同習武練功,運動競技訓練,求師學藝,東方講究師出門道流派,西方也注重個人的風格本色。雖說學琴是一種技巧訓練,但是師從誰,啟蒙時期形成的風格,個人氣質及師出門道的思維意境和進入作品意境的快慢及能力,都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銘刻。當然,孩子不是作為專業音樂人才培養,也不必那麽嚴格擇師受訓,我們隻是想修煉他一種追求完美的素養,學琴是個長期艱苦的修煉,琴技高低離不開習者的基本素質和音樂天賦以及後天學習與訓練的刻苦程度和師出名門的功底,正是基於這一點,我們和老師都有必要互相interview一下。對於Lisa來說,接受一個送上門來的有基礎的學生,遠比收授一個從零開始的琴娃要輕鬆得多,可是如果這個有基礎的學生在指法,練習選材和方法上與她有很大差異,很難按照她的理念,風格,方法施教,那日後的教學也難以進行。對我們來說,孩子畢竟是孩子,首先要讓他喜歡這個Lisa,要有和藹可親,寬厚慈愛的感覺,他才願意接受她,即使在教學風格,方法上有摩擦,他也會經過一段時期的磨合,適應最終達成默契的。與Lisa見麵互聊了各自的背景,原來Lisa還是不可多得的音樂博士,適下收有二十多名弟子,每年都有幾名學生的在本州鋼琴比賽中獲獎。孩子試彈了幾曲,過了過招兒,秀出了他的真功夫,雙方當即建立了師徒關係,授課正式開始。


師從於這位美國老師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她的包容性,在作曲家,作品選擇上多樣豐富,選檢西方音樂史上不同時期,不同風格,流派音樂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及練習曲來訓練孩子的情感多維靈敏度,往往是一節課下來,要我們買好幾本不同練習風格的琴譜,而每一本隻選練一兩首曲子。在講解不同作曲家的作品時,結合音樂史,音樂理論解析作品,如莫紮特的小奏鳴曲,要求表現自然流暢,輕鬆高雅的聲音特點,練習時要彈出輕快跳躍,有顆粒性,清麗明快,這時孩子沈老師,李老師訓練出來的指尖站立童子功就露了一手,Lisa極為欣賞。因為這種艱難枯燥的指法練習,很少有美國琴童能做到。這可讓孩子感覺很special,從前練此功夫從沒得到中國老師的一個字的滿意誇獎,現在小試牛刀就被美國老師認可,還得到猛一通口頭褒獎,委實有點受寵若驚。而在練習肖邦的鋼琴作品時,Lisa又讓孩子讀一些肖邦的小傳,了解那個時期生活在波蘭的肖邦,啟發他在練習這位浪漫主義的鋼琴詩人作品時,力圖表現鮮明的浪漫抒情風格,音律要和諧,聲音要柔美,音質要圓潤。此時孩子仍然恪守著指尖站立,敲擊的音符聽上去就有斷裂破碎,肢解分離的感覺,琴鍵上就流瀉不出浪漫意境下的優美連貫和柔和舒暢。經Lisa的靈魂性點撥,彈浪漫風格的曲子,順著浪漫的旋律忽忽悠悠忽略了立指,整個一曲連貫下來真是暢達悠揚,柔美抒情。就這樣,Lisa嚐試不同時期,各種風格的曲目。譬如同是浪漫派的但有英雄氣質的貝多芬,印象派的德彪西還有詩興化的舒曼等等,這些練習拓寬了孩子的音樂靈感域,豐富了孩子對音樂流派,表現風格的認知和思考,有了這些意念,感情,靈魂的蘊涵,指上功夫技巧的提高才能顯現光彩。那一年,孩子以一曲貝多芬的小奏鳴曲贏得了新罕布什州該年鋼琴比賽Honorable
Mention Prize。


Lisa寬鬆鼓勵的指導和兼容,豐富選材施教,使孩子的琴藝和音樂知識理論修養提高很快,不僅因為比賽獲獎增強了自信和驕傲,也為Lisa贏得了聲譽。Lisa 已把孩子當作專業鋼琴手來進一步培養,調教,雖然這並不是我們的意願,但可以理解作為琴師,她對孩子的音樂生涯有很高的期望。令她最為傷心不舍的是,不久我們因為工作變動,又要搬遷去華盛頓州了。臨行時,Lisa為我們推薦了美國音樂協會在華盛頓州的一位會員老師Laura.我們帶孩子見了Laue,當時孩子已有五年的鋼琴學齡了,無論是從師風格,技巧特征,還是個人習慣,氣質,欣賞品位在練習,演奏時都有了一定個性傾向,此階段換老師,師徒雙方都不易適應。剛一見Laura,孩子隻彈了一兩曲,Laura就讓他打住,說哪幾個音節表現力不夠充分,哪個音符手的收放伸展不夠到位。接著她就充滿感情的,整個上身前傾後仰手,飛揚的手指在琴鍵上舞蹈,示範給孩子那幾個音符音節。她對孩子的指法技巧予以了肯定,重點指出了孩子沒有用心去彈,她強調,彈好鋼琴不是play
by hand,而是play with heart。然後又說下次來上課,她首先要給孩子講解曲意,背景,再開始練琴,顯然她已經接受這個學生了。Laura是位蘇聯鋼琴表演藝術家,和Lisa美國學院派寬容,靈活的教學風格不同,Laura的俄羅斯式教育出身兼藝術表演家的強表現力的氣質,說話語速快捷,語氣嚴厲,言語簡潔幹脆,動作一招一式大起大落,奔放張揚,給孩子第一麵的感覺很敬畏,說她太emotional,不comfortable。也許是東方文化觀下,欣賞治學嚴謹,崇尚藝術的認同定勢,又考慮到孩子書卷氣有餘,個性張揚不足,我們就是看中了Laura的藝術表演家的灑脫,四溢張揚的表現力,無疑對孩子的性格,學藝風格及欣賞取向都有積極的影響。為了使孩子接受我們的選擇,真正從心裏消除敬畏感和不舒服的情緒,我們又帶孩子第二次見了Laura,這次他們之間不是琴藝教學,而是聊聊天,話家常,孩子感覺好多了,Laura說她教授鋼琴,訓練學生不是簡單的為他們得名次,拿獎,而是teaching
music, teaching life,這一點,我理解為中國教育思想的:
“教書育人”。跟著Laura學了兩年,孩子的鋼琴演藝水平得到提高,可是書生十足的本性依然如故。他演奏的鋼琴曲目在西雅圖電台一個每周一次的Music
education program裏播放,後來還在那年華盛頓州鋼琴比賽中又獲得一Honorable
Mention Prize.


隨著孩子進入大學少年班和大學學習生活的繁忙緊張,我們非常不舍地終止了孩子的鋼琴生涯,Laura也十分惋惜孩子沒能按照她的設計報考音樂學院,而是誌向於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雖然家裏每天不再重複著單調的習琴聲,多年的音樂技藝修煉和藝術理論修養是他一生享用的精神財富,在他閑暇之際,信手一曲“梁祝”,纏綿憂惋,如泣如訴,一曲back street boy“I want it that way”強勁高昂,激越奔放,時常在我們的客廳裏彌漫回蕩,那琴聲已不單單是音樂本身美妙,典雅和神韻散漫灑落在我們家的每一個角落,侵蝕感染在我們心裏,她分明在強化我對來自兒子的驕傲,洗煉出兒子多年心智,修養和技藝的結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FayArk 回複 悄悄話 和你有同感。家裏也有一架鋼琴。現在正愁如何處理,因為早已沒有人垂憐它了。
stillthere 回複 悄悄話 好標題,好故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