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再惡補一堂“興資滅無”的課

(2015-12-05 02:24:18) 下一個

 再惡補一堂“興資滅無”的課

——讀《說紮克伯格捐股份是為躲稅,那就真的太冤枉了》一文有感

  看到《說紮克伯格捐股份是為躲稅,那就真的太冤枉了》(12月4日文學城網)一文,有點別開生麵、耳目一新之感。該文第一段是這樣說的:“Facebook 創始人紮克伯格喜得千金,宣布將捐出持有股票的 99% 用於慈善事業,消息一出,頓時刷爆了朋友圈和知乎 TL。點讚者有之,驚歎者有之,羨慕嫉妒恨者也不少,這都正常,但是也有不少人開始發出諸如‘隻是為了避稅’、‘左手換右手’等誅心之言。顯然,很多人還不明白家族信托與慈善基金之間的區別。”筆者的文章就從這裏作起。

  “顯然,很多人還不明白“家族信托”與“慈善基金”之間的區別。”這是文章開頭一段的最後一句話。麵對這句話,筆者完全可以對號入座。首先感到新鮮並介於似懂非懂之間。其實完全不懂。請看第二段:“家族信托,是信托機構受個人或家族委托,代為管理家族資產的信托理財方式,其目的是家族財富的保值增值和代際傳承。家族信托的雛形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代,發展於歐洲,但真正為人所熟知,則是在黃金時代的美國,洛克菲勒家族、摩根家族、卡內基家族等知名富豪家族,都是通過家族信托來實現家族財富的代際傳承。”我們原來腦子裏根本沒有 “家族信托" 這個概念,直到現在,才知道有這麽個概念。

  為什麽會現“家庭信托”?文章回答是:“ 家族信托之所以在美國繁榮壯大,主要因素是稅收。”

即:“家族信托的基本結構,其實與一般信托沒有太大的差異,所不同的是,家族信托期限長(才能實現代際傳承)、封閉性高(僅服務家族成員)、委托人與受益人嚴格分離(預防敗家子),並且具有合理避稅功能。”

  家庭信托如何避稅?再往下看:“家族信托之所以能夠避稅,主要源於信托的財產隔離功能。信托一經設立,信托財產就獨立於委托人財產,即便委托人破產也不能追索到信托財產。通過家族信托來打理家族資產,資產增值部分屬於信托財產而非個人財產,因而這部分財產不需要繳納遺產稅。盡管將家族財產交給信托需要支付轉移稅,信托財產本身也是獨立的納稅主體,但其稅率相比遺產稅來說要劃算得多,並且還可以通過設立離岸信托等方式再次規避。”這段話,交代得很清楚。就是說,你信托出去的那部分財產,在你破產之後,這份財產還是你的。雖然也交稅,但小於遺產稅。

  文章進一步告訴我們:“此外,家族信托的另一種避稅方式是慈善年金信托,即信托每年根據事先設定慈善目標和金額向慈善事業捐贈一定金額,信托期滿再將剩餘的信托財產交給指定受益人。”這就是“家族信托”存在的意義。

  下邊該輪到“慈善基金”了,請看“慈善基金”是怎麽回事: “慈善基金,則是與家族信托,包括慈善年金信托都不一樣的東西。慈善基金會是個獨立法人,根據其基金會章程獨立運營,不受捐贈者控製,其存續目的是為了慈善事業而非財富傳承。慈善基金會每年必須將不低於其總資產的 5%投入符合其宗旨的慈善事業,不得向基金會內部人士支付過高薪酬,基金會運營人員不得利用基金會為自己謀利,聯邦稅務局和各州稅局都會對基金會的每一筆開支查賬,一旦發現違規行為,州檢察長有權對基金會及其人員采取法律措施。”這段話明確告訴我我們不僅有關州政府稅務局,就是聯邦政府都對慈善基金會看守的很緊、管理得很嚴。一不小心,就被法律製裁了。

 

  有關慈善基金會的性質和運作,文章以“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為例”透露:"這是一個長期存續的慈善基金會,沒有終止受益人(所以財富不可能移交給下一代);主要宗旨是全球健康與教育事業;為維持該慈善基金會地位,每年必須花掉總資產的 5%(按照目前的資產計算大概 15 億美金);基金不賦予捐贈者參與基金會決策的權利,基金會董事會是最高決策機構,包括比爾蓋茨在內都隻是董事會的執行人員。“到底家族信托與慈善基金是怎麽回事,他們之間有什麽區別,看到這裏我們就比較清楚了,

  那麽,紮克伯格宣布將捐出持有股票的 99% 用於慈善事業,到底屬於那一類,是家庭信托?還是慈善基金?且看文章最後一段:"從紮克伯格的表述來看,他將做的是一個 LLC 架構的公司製法人慈善組織,而非家族信托基金,所以未來他的女兒是無法獲得財富傳承的。但無論如何,對於慈善事業來說,應該論跡不論心,哪怕他做的是個慈善年金信托,都是一件好事。“除了LLC【有限責任公司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筆者注)】加了筆者注,這段話,很清楚,紮克伯格將會設立一個基金會。
對筆者來說,算是補了一堂 "興資滅無”的課。

  像筆者這樣老朽一代,什麽信托呀,慈善呀,基金呀(幸虧少年時代讀了一些英法德意美等資本主義國家文學作品(後來多為蘇俄文學),對這些名詞字樣略有印象)有多少人能知道其含義?又有多少人知道家庭信托、尤其”家族信托與慈善基金之間的區別。”?

  而後來的成長過程,這些名詞就從我們心目中消失了,因為他們都是腐朽的資本主義貨色。我們無知的腦海的思維裏已被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定格為這樣的思維定勢:帝國主義是垂死的,資本主義是腐朽的。除了洗腦,再加上信息封鎖,中國大陸人豈能不被愚昧、不被馴服、不被奴化?

  且看我們的成長軌跡:我們頭腦裏隻有從公私合營到一大二公、”興無滅資“、化私為公、一心為公、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大躍進、人民公社化、民兵、集訓、拉鏈、大煉鋼鐵、深翻地、小車不倒隻管推、一天等於二十年。。。還沒等歇過乏,又來反右、反右傾、四清、批《海瑞罷官》、批《三家村》、、、階級、階級鬥爭、階級鬥爭一抓就靈、階級鬥爭天天講。。。革命無罪、造反有理!敢把皇帝拉下馬!大鳴大放、大字報、大串聯、誓死保衛黨中央!誓死保衛毛主席!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河深海深不如黨的恩情深、鬥私批修、很鬥私子一閃念、反修防修、打倒彭羅陸楊!打倒劉少奇!帝國主義一天天爛下去,我們一天天好起來。要解放世界上2/3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那不正是體現了彭德懷上書毛澤東所謂萬言書中所說的小資產階級狂熱性的登峰造極嘛!

  在極左勢力的帶領下,狂熱的我們,愚昧的我們,群氓的我們,盲從的我們,指向哪裏打到哪裏的我們,要為解放世界上2/3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發出豪言壯語的我們,哪裏會知道我們已經餓死了3750萬同胞!一九五七年反右運動劃的右派分子,不是五十萬,而是三百十七萬八千四百七十人,還有一百四十三萬七千五百六十二人被劃為中右(詳見網傳《1957年發生的那件事解密了》一文)。(以上這些不過是改國號之後,慘遭滅頂迫害塗炭的中華兒女中的一部分而已。)

 

  筆者除了眼下惡補“家族信托與慈善基金”這堂課而外,在此之前,即改開之後,還曾惡補過《資本家宣言》。據知:1965年,在美國費城召開的“世界資本主義大會”並發表了《資本家宣言》。《資本家宣言》宣稱:資本主義國家要“借鑒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經驗,實行國家幹預的計劃資本主義。”由此可見,如果說當今馬克思主義還有點什麽現實意義的話,那就是:馬克思主義被列寧、斯大林和毛澤東為代表的社會主義陣營的罪惡實踐糟蹋之後,反而被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世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給發展了。也就是說,一個國家隻有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之後,才有資格有能力發展馬克思主義概念下的社會主義。《而共產黨宣言》恰恰是禍國殃民的革命理論。馬克思自己都說自己是臭大糞。他走上了一條成魔路。恩格斯晚年已經否定了他和馬克思早年的造反有理的理論,指出《共產黨宣言》不再適應他晚年世界形式的發展了。(精神綠洲2015年12月5日)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