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價值無限 意義非凡的“臉書”和“阿裏巴巴”

(2015-10-24 21:16:18) 下一個

價值無限 意義非凡的“臉書”和“阿裏巴巴”

——有感於《紮克伯格清華演講:我為什麽創立Facebook》演講

早就知道facebook是個網站名字。因為習訪美,本老匹夫才知道紮克伯格很露臉,原來他是FB的創始人。但是FB這家網絡公司到底與其他網絡公司有什麽區別,有什麽特色,則一無所知。

網上看到10月24日紮克伯格在北京清華來演講,處於好奇,本老匹夫進網看了一眼。啊哦,FB挺有特色嘛!“紮克伯格稱,2004年建立Facebook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基於人的連接,當時互聯網上可以找到幾乎所有的東西(新聞、音樂、書、電影、買東西),可是沒有服務幫我們找到生活上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人。”他要把人與人連接起來,這個想法本身就是:不是發明勝似發明,不是發現勝似發現。

  記得:我們國人的領導,多年來也在倡導人的因素第一,以人為本。出發點是要把執政目的放在對人的生存與管理上,僅此而已。當然,能將這一出發點做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做到公平合理,因為那不是一勞永逸的事。

  其實,即使人的生存達到有了保障的程度,公平合理大體上能被廣大公民容忍的程度,也不是人類生存的最終目的。寫到這裏,不由得想起馬斯洛的警世通言式的人生哲理。據網上詞條介紹:“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行為科學的理論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書中將人類需求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這一理論在認識上已經基本上獲得世人共識。但是如何實踐?似乎是一個空白。而紮克伯格的臉書,似乎為馬斯洛的理論付諸於實踐開了一扇門。實際上,紮克的臉書將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服務串聯起來,最初他可能隻想到在大學裏的小範圍的學生與學生的連接,像是初生嬰兒,由會爬到會走,再到會跑一樣,由連接學生到連接(美國)社會人。因為互聯網沒有國界(雖然有的國家在限製),所以就可以越出國界,將世界各國人都可以串聯起來,如果在臉書上注冊了的話。

 

  紮克伯格表示,“當你有了使命,它會讓你更專注,更用心。當時微軟和穀歌沒有做這樣的產品,令小紮很詫異。從學生、到社會上所有的人,到其他國家甚至全世界,Facebook的迅速的擴展,都是因為人跟人連接是很重要的。紮克伯格表示,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已經成立了移動為中心的公司。”

  但是世界上還有2/3的人尚未使用互聯網。而使用臉書的人僅達到15億,隻比中國人口多出一億多點。所以臉書的市場還大得很,還有更大發展空間,就像馬雲的阿裏巴巴光有中國14億人還不夠一樣,向世界擴展。

  說到馬雲和紮克,應該說,他們都是當代開拓互聯網生意的傑出“大鱷”。馬雲將物資為人服務提高到極致:坐在家裏采購世界上任何商品都可以足不出戶,真可謂達到“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境地。記得,去年聽說馬來西亞的糖果味道不錯,女兒用手機上網訂購,很快馬來西亞的水果糖送上門來。後來,有源源不斷的五花八門的貨物送上門來。

  而紮克將人與人相互服務提高到極致。也就是說,把人與人連接起來,就是把人的信息連接起來了,它的內涵很豐富:包括思想、語言、聲音、文化、藝術、曆史、經濟、文物、天文 、地理、宇宙、空間等等,使人不僅僅從互聯網上知道天下事,還能知道天下人。

“我們真的目標是連接世界上的每個人。這難多了。世界上差不多三分 之二的人沒有互聯網。把他們連接起來,我們必須擴大整個互聯網。”把世界每個人連接起來,這讓我聯想到“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在1847年6月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由弗裏德裏希·恩格斯威廉·沃爾弗參加擬定的《共產主義者同盟章程》首次寫上了這一口號,用以代替原來的正義者同盟的界限模糊的“四海之內,人人皆兄弟”的舊口號。)的口號,那是中國、也曾是社會主義陣營半個多世紀以來為之奮鬥的口號。結果是什麽?那真是:"一聲震得人方吼,回首相看已化灰。“不僅聯了一場空,還搭進了億萬人民的青春愛情事業幸福家庭乃至生命。

  而紮克連接世界每個人卻不需要任何人做出犧牲。連接世界每個人,既不是豪言,也不是狀語,但它勝過任何豪言和壯語。他把中國的官僚引以為傲的為人民服務的官僚思想和口號變成了人與人相互服務輕而易舉地實現,這叫馬恩列斯毛們情何以堪!讓隻會寫出"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等烏托邦們情何以堪!

  “要做到這個,我們要解決很多的問題。超過十億人不住在網絡附近。所以我們需要創造新的技術——像衛星和飛機,把他們連接起來。 超過十億人沒有錢上互聯網, 所以我們需要讓互聯網更便宜。 大約二十億的人沒有用過電腦或互聯網,所以我們需要創造新的方案, 幫助他們連接起來。”

  看看這一段話,恰恰是:不是豪言勝似豪言,不是狀語勝似狀語的頂級版。紮克的目標不是坐等世界人民的生活提高和增加工資,再來分享他的臉書,而是主動出擊。怎麽主動出擊?不斷創造新技術,使互聯網更便宜。先把不住在網絡服務區的十億人連接起來;再將沒有用過電腦或互聯網的二十億人通過創造新的方案,幫助他們連接起來。

  紮克說:“馬雲說過一句話我很喜歡:‘和15年前比, 我們很大;但和15年後比,我們還是個嬰兒。’”馬雲和阿裏巴巴已經走進了美國,現在紮克伯格本人正在走進中國,一演講方式推銷他的臉書。筆者相信,紮克伯格的宏偉目標會實現,而且一定能實現,因為你已經走進中國了,那是你實現進入近14億人口大市場的探測和踩點而完成的可喜的一步,雖然你進中國的一步遠比馬雲進美國一步艱難得多。

  紮克伯格和馬雲原本就是兩個小人物,卻幹出了馬恩列斯毛們無法預言無法想象的事,而且不需要棍棒和刀槍,不需要拋頭顱灑鮮血,就能 把全世界每個人連合起來受益,不僅是物資上的,更有精神上的。麵對“阿裏巴巴”和“臉書”,“共產黨宣言”情何以堪?!

精神綠洲2015年10月25日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