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偷換命題

(2010-08-11 22:51:11) 下一個

溫家寶曾經發表了一首詩,題目叫做《仰望星空》。關於寫這首詩的初衷,他講了這麽一句話:一個民族總要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隻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這首詩中表達了詩人追求真理,尋求正義,祈望博大胸懷和向往永恒的熾熱的情懷。

    我在2007年看到這首詩的時候,不以為然,認為這不過是一種幻想罷了。當時想寫一些感想但難以動筆,因為這半個多世紀裏我們曾經經曆了空前的思想禁錮,也經曆後來的解放思想,深知要仰望星空何其難也。

    我們的民族雖然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在這個浩瀚的曆史長河中真正能夠仰望天空的人實在是太難尋覓了。中華民族在五千年裏隻被一種思想束縛著,像一隻被關在籠子裏的鳥,鳥在籠中恨關羽不能張飛。這種思想就是統治階級的思想,僅此一家別無分店。統治階級的思想罷黜了百家,它不允許你有不合於主旋律的音符。它用極了暴力強權,在血與火的專製中維持了這個號稱唯一從沒有中斷過的世界四大文明之一。

    兩千多年前詩人屈原就為此發出過這樣的呐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溫家寶上任伊始,在首次記者招待會上也是引用了這段詩文來言其誌。

    仰望天空的人是會給我們民族,也會給全世界提供思想的哲人。盡管我們當代的大學課程裏也講了很多自古以來中國先驅們的範例,但總是給人一種蒼白的感覺,原因就是沒有什麽能夠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思想能夠提供給自己的人民和這個世界,於是隻好強調中國特色罷了。現在為了傳播統治階級的的思想,我們已經在全世界辦了三百多所孔子學院了。我們不能給世界提供思想,也拒絕接受別的思想,但也不能老是拿《論語》去說事吧。

    所以現在人們都在問這個共同關心的問題:我們的大學為什麽培養不出大師?換句話說就是為什麽培養不出能夠仰望星空的人才?

    溫家寶曾經把全國十來所一流大學的校長們叫到中南海來問過這個問題,從公開的報道看,校長們的回答東拉西扯,說什麽經費不足,說什麽要引進人才,還有要求公派出去進修等等,多半是文不對題。現在大學也不差錢了,人才也大規模的引進了,公費出國也成了公仆們常態了,中國教育的問題卻還是一大堆。溫家寶才在他的詩裏表達了這種渴望,尋求,歎息和呐喊。

    這本來是一個很好的命題,足夠我們冷靜嚴肅認真坦誠的思考,並且應該是進行改革的時候了。但現實的社會中偷換這個命題的事情卻是太多了,也太容易了,其結果就是把人們的思想搞亂了,讓你什麽也不能做,什麽也做不成。在此僅舉兩例:

    其一是今年北京卷的高考作文《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立刻把學生引導到了老掉牙的題目上了,據《京華時報》載,這個作文題曾一字不差的在北京市玉淵潭中學高三(一)班的後牆上掛了三年!與此相似的題目還有湖北卷的作文題《幻想與現實》、全國卷的作文題《路徑》。有中學語文老師評論說,這些是七零後都知道套路的題目,隻不過北京卷是用新瓶裝了舊酒而已。從這個作文題目可以看到,我們的學生接受的,依然是聽話教育,順民教育。我們教育培養的目標,仍然是要求學生腳踏實地做一個永不生鏽的螺絲釘。哪裏可以看到一點仰望星空的影子。

    其二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把溫家寶的這首詩找沈陽音樂學院譜曲,成了他們的校歌,據校方的解釋是這首詩雖然不是作者給北航寫的,但它所表達的意境和北航發展的目標──“成為空天信融合的特色世界一流大學非常契合(引號中的文字摘自新浪網,我也不大念得通)。我不知道北航的發展目標主要指是人還是物,如果是指人的話還勉強說的過去,但需要解釋。如果這個目標是如上麵他們表達的那樣,這命題的偷換又不知是跑到了爪哇島還是跑到什麽更遙遠的地方了。

                                 2010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