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東方時評11月01日

(2004-11-02 08:48:11) 下一個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11月01日星期一 【時政節簡版】 英美媒體懷疑布什陣營有意安排播放最新拉丹錄像 【倫敦消息】據英國《獨立報》報道,幾個星期以來,美國共和黨人都在說,給約翰·克裏參議員投票等於給基地組織投票。甚至連汽車尾部貼紙上的字眼都在強化著這個信息。 眾議院議長丹尼斯-哈斯德特說,如果民主黨候選人贏得選舉,奧薩馬2·本-拉登的網絡活動起來就更舒服了,不過民主黨議員的抗議聲很快就淹沒了他的發言。 基地組織領導人在星期五夜裏為美國選舉投下了一枚手榴彈,而哈斯德特先生是在此前六周發表他的高見的。 既然出現了本-拉登的錄像帶,人們就在問:“為什麽這位深諳媒體作用的沙特持不同政見者要發布一盤可能會導致喬治-布什總統重新當選的錄像帶呢?” 隨著陰謀理論在周末變得非常普遍,最奇怪的是親手導演該錄像帶的發布之人可能就是美國總統的首席政治戰略顧問卡爾-婁福。 受人尊敬的美國前新聞節目主持人沃爾特·克朗凱特在CNN的Larry King Live節目中說,他“傾向於認為,卡爾·婁福做為白宮的政治經理,非常精明,可能有意安排拉登在這個時候露麵。” 布什總統事先知道這盤錄像帶將要播出。不過大概即使白宮也不可能操縱策劃阿拉伯半島電視台錄像帶的播放時間的選擇。同時,有人聲稱,上星期五夜裏,錄像帶被人放在半島電視台在伊斯蘭堡的辦事處,就在該錄像帶向全世界播放的幾小時前,美國駐卡塔爾大使還曾試圖阻止該錄像帶的播放。 拉登對美國選民直接說,“你們的安全不在克裏、布什或者基地組織手裏。安全在你們自己手裏。哪個國家不幹涉我們的安全,也就自然保證了自己的安全。” 昨天分析家說錄像帶可以對明天的選舉有兩種影響。一方麵它提醒美國人美國頭號公敵還在人間,這樣就可以突出布什總統沒能抓獲拉登,從而使克裏選舉受益。 另一方麵,布什可能會受益。因為他作為911之後的武裝部隊總司令,是贏得“反恐戰爭”的最佳人選。 克裏和布什在最初試圖從本拉登周五夜間播放的錄像帶中獲取政治優勢,但是到昨天為止,他們的講演詞已經冷靜下來,不在具體提及了--可能是擔心人們的普遍指責,說他們為贏選票就過分渲染反恐戰爭。中央情報局專家們正在檢查該錄像帶以期發現裏麵是否包含可能導致對美國進一步襲擊的編碼信息。國土安全部部長湯姆-李奇強調說,尚沒有收到關於在總統大選日會有襲擊的新情報。 “美國自從911之後就一直在處理針對我們國土的總的威脅,”裏奇補充說,現在警報級別在黃色線上,沒有計劃要提高該警報水平。 【時事點評】在今年“311”的西班牙“大爆炸”中,恐怖組織通過炸倒了支持布什的“前西班牙政府”,而向各國展示了“基地組織是如何高效性地達成自己政治目的的”。我們知道,“311”是在西班牙大選前三天發生恐怖爆炸事件,其結果就是“炸倒了穩操勝券”的人民黨,而讓“本不做指望”的、支持美英聯軍攻打伊拉克的社會黨以“意外的高票”奪得政權。 本-拉登顯然在“積極參與投票、選擇下一任美國總統” 最新的選情民調顯示,到目前為止競選連任的共和黨候選人布什和民主黨候選人克裏依然不分上下;因此,發動9.11恐怖襲擊的拉登在最後關頭的電視亮相,對美國選情產生了相當微妙的影響,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失蹤多時的本-拉登,選擇美國大選投票前幾天出現在電視屏幕上,顯然是有其政治目的,是想效法“311”“大爆炸”,其試圖改變美國大選結果的企圖心是不容置疑的。 本-拉登“手中的這一票”到底想投給誰? 在我們看來,本-拉登顯然也在“積極參與投票、選擇下一任美國總統”,可問題是,本-拉登“手中的這一票”到底想投給誰? 東方評論員注意到,本·拉登在他這次出人意料的、吸引了全美國人的眼球的、“幹預的講話中”,並沒有直接支持哪個競選人。在我們看來,其態度顯然是在有意“模棱兩可”、並沒有明確“自己中意的候選者”、頗有“公正”地味道,但這都是表麵的。 克裏一直在防備布什在“最後幾天”利用拉登做文章 東方評論員認為,拉登在美國選戰的關鍵時刻亮相,甚至威脅要對美國發動新的襲擊,卻使選情變得稍有利布什,並打了克裏陣營一個措手不及。事實上,據我們得到的消息,克裏陣營此前也一直在做準備,防備布什在“最後幾天”利用拉登做文章。 然而,克裏的民主黨陣營的重點似乎放在了“布什在最後幾天,經過一係列突然行動,宣布抓住、或者打死本-拉登”的可能性上了,為此,就在布什和巴基斯坦方麵前不久宣布拉登的住處被發現的時候,民主黨陣營更是對“拉登被抓住”、或者“拉登被打死了”這一類結果“提高了警惕”。 艱苦努力“片刻之間就化為了烏有”,克裏一度非常尷尬 在我們看來,本-拉登這次露麵,顯然一度令克裏非常尷尬,甚至說出了“在對待基地組織的態度上,他和布什是一致的”這樣的話來,顯然,迫使克裏出此下策、“主動將自己的名字與布什靠攏”的不是布什在抓本-拉登的事情上做得有多好,而是拉登的突然出現、不僅將克裏陣營這些天精心準備的就付方案攪得了廢紙一堆,更要命的是克裏、民主黨人幾天前精心利用“伊拉克大批高爆炸藥失蹤”而將美國選民的注意力吸引到伊拉克問題上、從而將布什描繪成“領導不力”的形象、而做的艱苦努力“片刻之間就化為了烏有”。 首席評論員指出,本-拉登這次露麵的對誰更有利的結果是清楚的,在我們看來,在美國選民投票前,其注意力再次被拉離了“伊拉克”,而被“本-拉登”吸引到了布什“自認為非常出色的”“反恐”上麵,對誰有利是不用多言。 懷疑是布什的“陰謀理論”的美國媒體非常普遍 我們注意到,和英國《獨立報》一樣、懷疑是布什的“陰謀理論”的美國媒體也非常普遍,美國前新聞節目主持人沃爾特·克朗凱特在CNN的節目中也“傾向於認為”,“可能(布什政府)有意安排拉登在這個時候露麵。” 東方評論員認為,本-拉登“恰到好處”地“露臉”是否是為布什“陰謀理論”的結果,暫時是不可能得到證實的,這就有如美國駐卡塔爾大使在播出之前幾個小時、還曾試圖阻止該錄像帶的播放的努力“是否真誠”一樣需要證實。 本-拉登的出現顯然是在幫布什引導美國人“回憶過去” 在我們看來,不論布什是否操縱了這一結果,事實上布什的共和黨競選班子顯然是因本-拉登露臉而“大獲其利”。 首先,布什顯然從選民的“記憶”重新回到了“911”這個詞匯上而受益不淺,要知道,每當布什在拉票的過程中念叨“911”這個詞匯的時候,克裏就批判說這是拿美國的傷痛為自己撈選票。現在可好,本-拉登的出現顯然是在幫布什引導美國人“回憶過去”。 布什這所以一再念叨“911”是有資本的 其實,布什這所以一再念叨“911”是有資本的,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布什在反恐方麵最大的成績不是別的是,而是“911”之後美國本土的確沒有發生一起恐怖襲擊事件,因此,本-拉登的突然露麵,並發表錄相帶講話,從結果來看,顯然是給美國人上了一堂“憶苦思甜”的“反恐主題課”。 不難想像,在布什手持“反恐”牌和克裏緊攥“伊拉克”拚得支持率不相上下的關鍵時刻,許多美國選民在“回憶”“911恐怖畫麵”之“苦”時,當然會“思及”幾年來布什“反恐功績”之“甜”! 克裏陣營顯然已經穩住了陣腳 然而,事情從來都是具“兩麵性的”,客觀上講,本-拉登這次露麵明天的美國選舉有兩種影響。據我們觀察,克裏陣營在經過一開始的尷尬之後,現在顯然是穩住了陣腳。 種種跡象表明,克裏已經進行了“危機處理”,除了通過“強調自己的反恐立場與布什一致”、以此希望將可能對本身選情產生的負麵效應降到最低之外,克裏顯然開始嚐試利用機會將負麵效應轉嫁到布什身上。 在我們看來,本-拉登毀了“雙子塔”之後,布什抓本-拉登、可以說是前前後後抓了三年都沒有抓到,而現在是美國決定誰當這個美國三軍統帥的時候,本-拉登卻是大搖大擺地出來對美國大選“指指點點”,眼見“吃了虧”的克裏,當然也不會放過抨擊布什擔任“三軍統帥”無方,讓美國的全民公敵本拉登至今仍逍遙法外的機會。 本-拉登效應到底有多大,我們也隻能等著瞧了 另外,來自美國的分析還認為,實際上民主黨人現在最害怕的還不是本-拉登的“指指點點”,而是基地在選前再次攻擊美國。該分析的觀點是,本-拉登若真想“當布什的最佳助選員”,那麽,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投票前再來一次“恐怖襲擊”,因為隻有這樣,那才能“最好地證明”布什的反恐政策有其必要。 然而,東方評論員卻認為這種觀點未必符合事實,在我們看來,如果真如此,那麽布什的最大的“反恐資本”--三年沒有發生恐怖襲擊的“光輝”也就成了曆史。最大的可能是,麵對美國選民在最後關頭再次遭遇“911”是於已是有利還是有害,恐怕布什、克裏兩個人的心裏“都吃不準”! 隻是再過二十幾個小時,美國公民就要開始投票、決定布什、克裏的政治命運了,有意思的是,直到目前為止,美國社會對錄影帶事件的反應“還算平靜”,然而,本-拉登效應到底有多大,我們也隻能等著瞧了。 在首席評論員看來,也正是由於布什的“反恐”是成敗參半,所以,“反恐”和“伊拉克”成為今年美國總統大選的壓倒性議題。反恐與伊拉克戰爭成敗的爭論貫穿始終,這不僅使美國選民也因此呈現兩極化,也使得國際社會也因之出現了支持與反對的“兩極化”。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積極參與美國大選的遠不止美國選民,種種跡象表明,世界的每個角落似乎都在利用手中的籌碼“參與投票”、選舉這界美國總統。事實上,本-拉登不過是想投票選舉美國總統的一個方麵,隨著時間臨近投票的時刻,我們一向關注的幾個方向都開始有了“響動”。 【時政節簡版】 下麵,我們再來看幾則消息,之後,東方評論員繼續這個話題。 三艘朝鮮警備艇越線南下韓海軍艦鳴炮示警 【漢城消息】據韓國“聯合通訊社”報道,朝鮮三艘警備艇於當地時間1日上午在黃海海域越過朝韓海上分界線(NLL)進入韓方水域,韓海軍執勤艦艇鳴炮示警,朝鮮警備艇隨後返回。 韓國聯合參謀本部公布的消息顯示,朝鮮警備艇於當地時間1日上午10時25分南下並靠近韓朝海上分界線(NLL),韓國海軍緊急出動了快艇趕赴事發海域並使用高音喇叭喊話對其實施了警告,但朝鮮警備艇並沒有做出回應並繼續南下,10時54分越過了朝韓海上分界線(NLL)。 在朝鮮警備艇越過北方限界線後,11時3分及11時9分,韓國海軍先後兩次繼續通過高音喇叭喊話警告;11時15分,其中一艘朝鮮警備艇開始北上返回,另一艘繼續南下到海上分界線以南2.7海裏處向韓海軍艦艇做出回應稱,“我們正在追捕第三國漁船!” 韓國海軍快艇在收到朝鮮警備艇的回應後判斷認為,朝鮮海軍在收到韓海軍的警告後繼續南下,這分明是故意侵犯韓國的領海,11時22分入11時30分,韓國海軍艦艇分別使用艦載40MM口徑火炮向朝鮮警備艇實施了三次警告性射擊。 在韓海軍快艇對朝鮮警備艇實施了警告射地擊後,11時40分從韓國海域返回朝鮮水域的朝鮮警備艇於12時1分再次越線進入韓方水域,12時8分,韓海軍執勤艦艇再次使用76MM口徑火炮向朝鮮警備艇進行了4次警告射擊。之後,朝鮮警備艇北上返回。 此外,朝鮮還有一艘警備艇於11時許在韓國延坪島以西25海裏處越過北南海上限界線進入了韓水域0.9海裏,在收到韓國海軍警告通訊後於11時24分返回了朝方水域。 韓國聯合參謀本部官員還透露稱,在發生朝鮮警備艇越線進入韓方水域事件的韓國小青島及延坪島海域當天上午約有80餘艘第三國的漁船正在展開捕撈作業。 據悉,此前在附近海域常出現一艘朝鮮警備艇越線南下的情況,但象今天朝鮮三艘警備艇先後多次越線南下進入韓方水域的情況並不多見,自1953年簽署停戰協定以來這種規模尚屬首次。 駐韓美軍影子無人機重新在朝韓非軍事區偵察飛行 【中新網11月1日電】據韓國媒體援引美國“星條旗報”的報道稱,駐韓美軍消息靈通人士透露,駐韓美軍部署的“影子-2000”無人偵察機已重新開始飛行,並在韓朝非軍事區(DMZ)展開偵察活動。 2003年9月,美軍向駐韓美軍步兵第二師部署了一批“影子-2000”無人偵察機,在進行了首次飛行後,駐韓美軍一直準備使用該型偵察機對公眾進行一次展示飛行。但去年10月16日,一架執行偵察任務的“影子-2000”無人機在韓國東鬥川附近墜毀,隨後該型機的飛行也一度被中斷,對公眾的展示飛行也不得不向後推遲。 駐韓美軍當地的報紙“MORNING COME”也報道稱,隨著駐韓美軍的“影子-2000”無人偵察機的重開飛行,不久的將來便可以對公眾進行展示飛行。 駐韓美軍第102偵察大隊的一名中尉在接受媒體“MORNING COME”的采訪時稱,“影子-2000”戰機在裝備102偵察大隊後,大大提高了駐韓美軍的偵察能力。該型偵察機傳回的圖像可以幫助指揮部準確把撐當前戰場的態勢,而且它還可以在安全的距離上執行情報搜集任務。另外一名官員解釋稱,為了不致於過度刺激朝鮮方麵,“影子-2000”無人機將在韓朝非軍事區(DMZ)南側一帶飛行並展開偵察活動。 據悉,“影子-2000”無人偵察機最早於2003年9月23日首次抵達韓國並保留在駐韓美軍“莫比爾”軍營,3日後該型無人機進行了首次飛行,之後共進行了40餘次偵察飛行。當年10月16日,一架“影子-2000”無人偵察機由於引擎發生異常而墜毀在韓國東鬥川附近。 “影子-2000”無人偵察機翼展為4米,搭載有重27.2KG公斤的各型偵察裝備,可在3000~4000米的飛行高度對地麵目標的實施偵察。 【時事點評】如果您一直關注《東方環球時事》,就應該清楚,東方評論員一直就在期待著朝鮮方麵的動靜。在我們的想像中,不論是朝鮮進行試射射程能打到美國夏威胰和涵蓋日本全境的中程導彈,還是故意挑釁韓國,都是“參與美國總統選舉”的“實際行動”。 韓國方麵自然也會對朝鮮的這些動作“心中有數”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朝鮮這“三艘警備艇”今天越過朝韓海上分界線(NLL)進入韓方水域,顯然是故意的挑釁行為。實際上,朝鮮在8月份已經有過這樣的挑釁行為了,那次是朝鮮對韓國接納大量的朝鮮難民表示不滿,最後搞得韓海軍執勤艦艇也是鳴炮示警,但是,那次隻不過是一艘越線而已,因此,韓國方麵自然也會對朝鮮的這些動作“心中有數”。 布什對朝鮮在最後關頭出來攪局還是“非常警惕的” 隻是今天一下子就有“三艘警備艇”多次越線南下進入韓方水域的情況的確不多見,就如報道中所說的,這是自1953年簽署停戰協定以來的“首次”。這擺明了是一種主動的“挑釁”方式。而與此“針鋒相對”的是駐韓美軍部署的“影子-2000”無人偵察機已重新開始飛行,在我們看來,布什對朝鮮在最後關頭出來攪局還是“非常警惕的”。 在東方評論員的“期待”中,台海有無動靜顯然是非常關鍵的,可是直到今天為止,我們仍然沒有聽到任何這方麵的消息。就在我們的期待中,今天的北京官方的《中國日報》卻發表了前副總理錢琪琛的一篇“重量級的”文章,下麵我們就先來看看外國通訊社的看法,之後,東方評論員再給出自己的觀點。 美國大選前夕錢其琛撰文批評布什外交政策 【亞洲新聞網11月1日消息】在美國總統大選前夕,中國前副總理錢其琛在英文《中國日報》撰文批評美國布什政府“先發治人”的外交政策,表示伊拉克戰爭破壞了全球反恐聯盟,同時將美國在全世界揮之不去的種種問題歸咎於自大。 據英國BBC報道,錢其琛的這篇文章措辭強硬。他說,美國夢想21世紀是美國的世紀,但其實不是。這不是說美國不想實現這個夢想,相反,是美國無力達到這個目標。“布什主義”的核心就是武力。它宣揚美國應該運用自己強大的力量來統治整個世界,尤其是武力。 錢其琛在文章中還說:“美國目前在伊拉克的困境是另一個例子,說明當一個國家的優越心理膨脹到超過它實際能力的時候,就會產生許多問題。” “美國遇到的麻煩和災難不是別人的威脅引起的,而是來自它自己的武斷與傲慢。” 錢其琛指出,伊拉克戰爭其實導致了全球恐怖活動的增加,並加大了美國與歐洲之間的分歧。 這篇文章中還指出: “事實證明,美國的反恐活動已經超出了自我防衛的界限。” “布什主義的核心就是武力。它宣揚美國應該運用自己強大的力量來統治整個世界,尤其是武力。” “入侵伊拉克讓美國在國際社會中變得比越南戰爭時期還要不受歡迎。” “有些歐洲人總是願意相信,美國人與歐洲人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中,現在是拋棄這種幻想的時候了。” 【時事點評】在首席評論員看來,以錢琪琛在中國外交界的地位,選擇在這個敏感時候發表這篇措詞嚴厲的“批判性文章”,挑明了北京在美國這界大選中的傾向性。東方評論員通看了全文之後的第一感覺是,這篇文章和不久前錢琪琛在外交學院批判布什主義講話是一脈相承的。與之不同的是,在那次講話中,錢琪琛顯然含蓄得多,並沒有象這次這樣將“美國”、“布什主義”與“統治世界”這樣的詞匯“直接擺在一起”。 北京已經清楚地是在表明了自己對下一任總統人選的期待 顯然,盡管我們經過“仔細地查看”,在文章中仍然沒有發現克裏的名字。但是,東方評論員認為北京選擇這個時候點名抨擊美國和布什,已經清楚地是在表明了自己對下一任總統人選的期待。 但在我們看來,北京雖然公開地表達了自己期待布什離開白宮的願望,錢琪琛的文章措詞也的確“夠強硬”,但是,在這個時候,北京以這種形式發出的聲音再強硬、也是無助於影響美國大選結果的。 實際上是一種“被動的等待” 東方評論員認為,錢琪琛突然發表這篇文章表明,北京和華盛頓之間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仍然相去甚遠”,卻又明顯地期待著克裏能贏得大選,實際上是一種“被動的等待”。 我們的觀點是,就這次美國在大選而言,北京可以做的事情不少,而且也已經做了不少,比如,逼迫鮑威爾在布什選舉之前在北京說了一大堆“對台獨不利的話”,但是,我們應該清楚,這些都不過是形式上的東西,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 可以肯定的是,不論下一任美國總統是誰?是哪個黨坐樁白宮,陳水扁都將重新開始其“台獨”叫囂,特別是布什一旦成功連任,台海局勢、朝鮮局勢在幾年之內都是很難緩和下來的,對這種結局,北京應該提前做準備。 中國對外戰略有很必要改變現在這種“撞擊—反應”式的“被動式外交” 在我們看來,現在是一個風雲變幻的時期。美國這界大選之所以全世界都想用自己的方式“參與投票”,就在於大選結果從長遠看,對整個世界格局的走向有浣的影響。因此,中國對外戰略也需要重新定位,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必須首先確立增強外交上的主動性,改變現在這種“撞擊—反應”式為主的“被動外交”。 北京在這個時候高調地批判布什,有兩個理由 東方評論員注意到,錢琪琛在其文章中公開呼籲歐洲應該正視歐洲和美國之間的戰略衝突,在字裏行間中,並將歐美間的戰略衝突定性為了“不可調和”的,在我們看來,盡管希望布什下台,但北京將和克裏和布什中的哪一位打交道、取決於幾十個小時之後的美國投票結果。 總而言之,我們認為,北京在這個時候高調地批判布什,有兩個理由,第一,可能是意識到克裏最有可能獲勝,因此,政治的現實性讓北京必須一改以前“默不做聲”的習慣,提前向克裏陣營表示支持、為今後打交道打下基礎。 歐洲對美國顯然有著某種“同文同宗”引發的幻想 第二,由於美國選舉的高度的不確定性,布什再次上台的可能性仍然不小,顯然,不論是中國、還是歐洲國家、甚至是英國都希望美國換個人,這倒不是因為克裏有多好,而是布什“太不招人喜歡”。 據消息透露,英國首相布萊爾在唐寧街十號幾個月前舉行了一項酒會,主要的客人以英國部次長級官員,以及政府具革新動力的智囊。布萊爾政治導師吉登斯應邀出席。這位以“第三條道路”著名的社會政治學者吉登斯,在幾句有關社會改革的名言後,突然堅定地說:“我們必須把喬治布什送出白宮之外”。 據我們觀察,歐洲人的觀點和中國顯然有點不同。在北京看來,不論是布什還是克裏沒有什麽根本的不同,他們利用台灣遏製中國的國策都是一樣的,不同的隻是手段。而歐洲的政界和學術界顯然有著某種“同文同宗”引發的幻想,認為布什在布什和克裏之間,存在根本上的不同。 “布什想擊敗我們,而克裏不是”,真是這樣嗎? 我們注意到,在反美最激烈的法國,總部設在巴黎的戰略研究基金會外交政策研究所負責人弗朗哥·海斯伯格就說,“布什和克裏不一樣,布什想擊敗我們,而克裏不是。就我所知,他同歐洲人打交道,或者說特別是同法國人打交道,沒有自私打算。” 首席評論員指出,“布什想擊敗我們,而克裏不是”,這種觀念在歐洲人的頭腦中相當有市場,在我們看來,這應該就是錢琪琛擔心“有些歐洲人總是願意相信,美國人與歐洲人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中”,並呼籲“現在是拋棄這種幻想的時候了”的真實背景。 東方評論員向來的觀點是,由於美國已經在“新保守主義”的全球戰略主導下,陷進了伊拉克,不論是克裏能否上台,歐洲人期望美國立刻調整其伊拉克、或者中東戰略都是極不現實的。 錢琪琛這篇文章的重點不在於批判布什,而在於規勸歐洲 可以肯定的是,“調整”對美國的長期全球戰略是有好處的,但是在短期之內,肯定會讓美國的中東戰略利益遭受重創,克裏有那種“長痛不如短痛”的勇氣嗎?我們的看法是“不太可能”。 首席評論員的看法是,錢琪琛這篇文章的重點不在於批判布什,而在於規勸歐洲,拋棄那種“換個人就能解決問題”的簡單想法。 近一年多來,俄羅斯與歐洲的接近,老歐洲的德法等國對中國重視程度的增加,中國與印度關係的改善,都顯露了在美國進攻性對外政策麵前世界主要國家在政治上的自然反應,錢琪琛或者說是北京,是在著眼於美國大選後的布局,嚐試在中國與歐洲、俄羅斯、印度之間展開新一輪合縱連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