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菜農手記(一)

(2022-06-16 09:13:32) 下一個

 

 

下午2點半,室外空調呼呼直轉的聲音,對抗著38度的高溫,推開門進到院子裏,熱毯子立刻包裹住身體。環視四周,東邊的這塊菜地好歹落在陰影裏了,西邊新開出來的那一塊,妥妥的被豔陽籠罩著,豇豆碧綠的枝條已經爬上竹竿尖尖,葉子們一個個堅持著,讓人看著竟然有幾分心疼。

撐著一把大傘,想著固定在哪裏給它們遮一遮。看了看,又覺得不可能。植物的掙紮和人類的掙紮一樣,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彼此都無能為力。

是不是在這個溫度下就不應該種菜了,種了它們也不能生長,隻是苟延殘喘?看著曾經趕不及吃的茼蒿,開始一株株死掉,即使每天早晚兩遍水,也留不住它們。隻好一邊澆水一邊在心裏說:是老天爺要收你,我也沒辦法。

在茼蒿死掉拔出來的空地方,補種上扡插的空心菜杆。運氣好的話,扡插的成活率是50%~太熱了,盡管那些種菜的視頻播主眾口一詞的說這兩種菜都是耐熱的。

 

耐熱是耐多熱?休斯頓這樣的熱又能有幾樣菜過得了伏天?我初來乍到,又是個新手小白,發現這些問題沒有準確答案。就像做菜時那些菜譜裏麵的少許一樣,關鍵的地方還得靠自己的失敗來摸索。

 

如今摸了幾個月下來,攢了一堆的教訓,再攢幾個月,估計經驗就會在教訓堆裏,脫穎而出。

首先是土的問題,本地的土是粘土,透水性差,必須改變成分,否則種出來的東西,比如不挑的大蒜,青青蒜葉,炒了一盤,老爺說瘦,費牙。還得有肥,肥的事按圖索驥,網上有不少的講解。

 

然後是苗,都說這裏有漫長的生長期,隻要溫度夠了,啥都可以長。於是簡單的想,飯桌上買什麽菜,能扡插的,就把根紮在地上。也買了不少的種子,首當其衝的是葉子菜,雞毛菜,莧菜,青菜,苦菊。在25-30度的溫度下,這些葉子菜一茬又一茬,欣欣向榮的生長。幾乎每個早晨做的第一件事,即使衣衫不整,也要先去菜地檢查一下:你們天天向上了嗎?

我的朋友Deer從寒冷的北方南下來探望,轉了一圈小菜地,喜歡綠的葉,紅的花,黃色西紅柿小小的果,她囑咐我每天要跟植物們說說話,讓它們情緒飽滿,成長得更健康。

 

反正老爺上班,你自己也沒人說話。她這樣強調。

 

我想了想,精神科的醫生都說一個女人不說話沒問題,要整天對著植物說話,那可能就有問題了!~~話音未落幾天,我真的就開始對著植物說話了~~不是說,是大喊大叫!

 

那些油亮茁壯的葉子幾近采摘時,大批的蟲子下手了!是那種地下的蝸牛。幾乎每一片葉子都沒被放過。等待喜悅采摘的我,氣急敗壞!

 

搜了各種治殺的方法,收效不明顯。

改變策略,一,不管葉子大小,全部收割,餓死蟲子。二,多種了許多,當葉子長大時,撐死它們。兩個極端走過之後,並無大的改善。我也不管了,無招勝有招吧,徹底與蟲共存。葉菜上大大小小的蟲洞,洗了照吃不誤。就當這些洞是皇上禦膳的銀筷子,試毒為先。

 

我本不識苗,又貪多求快,不大的兩塊地,最多的時候種了十幾種菜,像個試驗田。有一片我以為是楊花蘿卜,實際上是油菜。有一片以為是茄子,其實是楊花蘿卜。那麽茄子苗去哪兒了?

 

一定是被我當成草拔掉了。種菜以後才知道,種子的力量是最大的。種菜以後才明白,草的野蠻生長~怪不得沒人敢割草根,隻割韭菜。

 

休城今年一月開始的冬天意外的低溫,我用南瓜白蘭瓜哈密瓜瓜籽育的苗,生長周期慢且長,好不容易移植定株,長的高高大大,藤蔓纏繞,搭了架子每日看它們輕舞飛揚,綿綿的開著黃花。

想象著好收成,眉花眼笑。可是一連開了十幾朵雄花,一個雌花也沒有。有人勸說,把雄花包好冰箱保存,等待雌花女神一樣降臨。結果我家冰箱攢了一共40幾多雄花,女神並沒有青睞有加。每天還在源源不斷的開著花,清一色的小夥子。

 

朋友們說你家的南瓜花情怎麽跟中國的國情一樣,男女比較失調,可是我種的是日本南瓜啊。又有朋友說,日本南瓜?怪不得,日本的生育率低啊。

 

南瓜藤倒是長的蓬勃,剪不斷理還亂。家老爺見我每每頂著高溫勞作,安慰我說,其實也不算白費功夫,南瓜藤蔓可以喂豬的。

 

喂豬?啥意思?我是立誌做菜農的啊!

 

我心裏打過小算盤,菜農的最高境界是往陶淵明靠~即便實在種不出來,也可以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這要是養豬了,倒是形成產業鏈了,可是可是……俺的精神往哪靠?老爺不語,一臉壞笑。

 

明白了~靠蘇東坡啊,東坡肉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蔡田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曾為養花殺手,現是種菜失手,還得加把勁!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綠手指,非常佩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