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56)
2016 (1)
沒看過的電影就是新電影,我終於看到了《刺客聶隱娘》。
拋開一切聽到過的評論,拋開一切故事的背景介紹,隻聚焦於電影本身,我看的時候盡量全神貫注。畫麵毫無意外的以一種極美的姿態展開,像展開一幅長的中國畫的卷軸,手腕不能移動,全靠指尖的細微推力,一點點一點點,攤開-----據說電影院裏一半掌聲一半鼾聲,那鼾聲的人,在這種初始的慢裏,先就打了一個哈氣吧?
故事並不複雜,隻是交代故事的方式有異。用一句話評說就是:刺客聶隱娘,練得武功高強,仍然舍不得殺情郎。傳統故事的講法,無論正敘倒敘旁白,總是把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交代清楚。然後,你來看看,發生了什麽。侯孝賢顯然不想說這麽多話。他精挑細選了畫麵,讓畫麵來說話,每一個畫麵的色彩就是這一段故事敘述的基調。所以,他的畫麵常常靜止不動,隱約的人在動,隱約的東西,在光影裏飄來隱去。
我偏愛所有晚間的畫麵。特別是有一場戲裏,聶隱娘窈七懷揣師命刺殺表兄亦是舊日情郎的田季安,田季安和寵妾並坐在榻上,錯落的蠟燭,被風吹得影暈交合,樹欲靜而風不止,人認命而心不甘!隱娘在暗,情郎在明,捏著那枚象征意義的玉佩,對著妾敘述。隱娘黑衣,燭光明媚,情郎陰鬱。
畫麵就那樣擺了幾分鍾,他們說什麽,怎麽說,為什麽說,說完了又怎樣?----你盡可以猜想,這樣想,那樣想,都成。聶隱娘的故事不是一個結構完整的框架故事,它隻是個引子一個提頭,怎樣編排合理又邏輯通順,你來想----用你的想象力才能完成電影----一定是有人極其喜歡,有人極其不喜歡。
然而侯孝賢也是有他自己的意思的,隻不過他不那麽直接也不想那麽直接。他在那兒遠兜遠轉又精打細算。片子裏的人物形象都單薄收斂,壓縮的像一個標點符號。甭指望從他們身上看到故事的演繹推進,他們的情感恰是在收收疊疊中,釋放的。你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來撲捉,蛛絲馬跡----不容易,但也會有收獲。影片的畫麵滲透了情感,海綿一樣充滿了意圖,人物,真的就是一放,點綴而已----至少我,完全不覺得舒淇和張震有什麽特別的演技可圈可點。
可是那一個個中長鏡頭的靜止的畫麵,那些細節裏頭隆重特寫的部分,還是能看到電影普遍會有的主題,我能看到的就是愛與憂傷!!一個人,沒有同類,愛是深重的愛,憂傷是絕望的憂傷。在一個紛亂的時代,人無法紛爭自己的命運,唯一可握的不過是自己的一顆心:要它硬還是繼續軟著?
影片結束在這個鏡頭裏,我們完全沒有反應過來。就這樣完了?
好像發燒燒起來了,退燒藥含在嘴裏了,水杯也舉在手上了,一仰脖子,嗯?燒沒了,溫度已然退了?----一場燜燒的電影,的確不一樣。然而這不也正是電影可以體會的樂趣嗎?
讓我說呀,你的影評比電影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