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是看完以後,讓我感到多少有些不舒服的電影。
人的心理世界到底是怎麽一回事,誰又在掌控著我們的潛意識?排除一切道德評判的藩籬,隻是就事論事,以我的經驗而言,有時一閃而過的念頭,想想是嚇人的,但不知道它從哪裏來。心理治療的書,常常提及童年經曆的深刻影響----在不經意和不能控製間,其實定下了很多調子----關於我們成年以後的。有了問題並持續追問下來的人,大約可以發現源頭。一般的人,貌似正常,也許有些怪癖但是無傷大雅,混著就過去了,反而無從得知。
《黑天鵝》的女主角無愧為奧斯卡的“最佳”,演的層次感很分明,一步一步的遞進、衍化,從白到黑混合著身體和品質的曖昧、渾濁,漸漸地,沒有了界限的個體凸顯出來。故事隻是個背景無關緊要,情節也隻是一種鋪墊。為了成功而咬緊牙關,人在掙紮當中,最能帶出內心的真實。好像她演的就是自己,不是角色。
好的電影,總是會有一、兩個“哭點”,讓演戲的“瘋子”和看戲的“呆子”在某一瞬間融為一體。《黑天鵝》是部值得一看的好電影,但是如果可以選擇,我寧可選擇“放棄”。我在那裏頭找不到“哭點”,有的是“震驚和戰栗”----因為某些引起人聯想的“共鳴”---由不得讓人對人性本身----失望。
我想起央視版的《西遊記》有一集“真假悟空”,兩個悟空一摸一樣,武功機智都相當,一個懲惡揚善,一個胡作非為,鬥來鬥去,難辨真偽,一直告到如來佛腳下,如來說“真假本為一體,皆由心生”----也就是說兩個本為一個,一個也就是“兩個”。
****************************************************************************************
和《黑天鵝》不同,《becoming jane》是非常偶然看到的一部電影。起初,隻是因為“Anne Hathaway”---很奇怪趙薇的大眼睛總是呆滯多過機靈,她的大眼睛卻似乎孕育著豐饒奇幻,激起人無窮的探究欲。慚愧的是這也是我看到的Anne的第一部片子,我常常是追著“時尚尾巴”的影子,看到它快“日落西山”了,才滯後的一動,然而“慢一拍”的節奏,也會有“意外的驚喜”。
十九世紀的英國鄉村,出了一位“簡”,斜陽下的芳草萋萋,延伸著等待的小路,屋子裏守候著的年輕的心,精致優美又令人心碎的愛情,總是最後關頭衝不過現實的枷鎖,頹然而返。讓我哭點極低極低的有兩幕戲。
簡終於下定決心和心愛的人“私奔”,到了一處駐地,愛人進去定旅館。心事重重的簡,再度考慮到愛人的前途,為這麽樣的付出所承受的代價,對一個男人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麽?她滿心想的都是愛人----盡管她的心幾盡揉碎。人活一世,常常也就是那麽幾個關頭,永遠難忘。像一條路的分差點,走下去就再也不會交叉,因為通向不同的地方。簡選擇了一條,便失去了另一條。她選擇了遠離愛情,因為她不願愛人為愛情而毀掉一切---現實有現實的規則,在規則之下找尋愛情或許可能,在愛情裏找尋現實裏的規則,對於他們來說太難了。簡躲開了,走遠了。
後來有了《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成為了“簡.奧斯丁”。很多年過後,獨身的她在一個作品演讀會上再度碰到愛人,他帶過來他的女兒告訴她“女兒的名字是簡”----很難忘記他的目光和表情,james是一個很棒的男主角,加上Anne的精確到位的表演,那種讓人柔腸寸斷的愛情,跨越時間的長河,讓我無法自抑。
犧牲和舍已,才是愛情最堅固的成分。
假如無比現實的生活,已經讓人忘記了什麽淡漠了很多,不妨看看這樣的電影,你會淚流滿麵。於我而言,這就是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