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提供的曆史數據. 台灣沒有找到.
http://www.google.com/publicdata/explore?ds=d5bncppjof8f9_&hl=en_US&dl=en_US#!ctype=l&strail=false&bcs=d&nselm=h&met_y=sp_dyn_le00_in&scale_y=lin&ind_y=false&rdim=country&idim=country:CHN:HKG:SGP:THA:KOR&ifdim=country:region:EAP&tstart=-286794000000&tend=1259506800000&hl=en_US&dl=en_US&ind=false
中國人均壽命確實在不斷提高, 但在過去數十年中,
隻有毛澤東執政後期的短暫時間, 超過了泰國和韓國.......
---------------
科普常識....
人均預期壽命,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生活質量的高低。社會經濟條件、衛生醫療水平限製著人們的壽命。所以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時期,人類壽命的長短有著很大的差別;同時,由於體質、遺傳因素、生活條件等個人差異,也使每個人的壽命長短相差懸殊。因此,雖然難以預測具體某個人的壽命有多長,但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計算並告知在一定的死亡水平下,預期每個人出生時平均可存活的年數,這是根據嬰兒和各年齡段人口死亡的情況計算後得出的,是指在現階段每個人若無意外,應該活到這個年齡。2012年8月17日,衛生部稱東西部人均預期壽命相差15歲。
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是衡量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及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指標。公元前歐洲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僅20歲左右,以後持續緩慢地延長,1850年左右達到40歲,即在漫長的近2000年的曆史中終於延長了一倍。按此計算,平均每百年不過增壽一歲而已。這種極其緩慢的增長速度,顯然與古代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緩慢有關。19世紀是一個轉折點,隨著工業化革命,社會生產力的解放,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迅速上升!自1850年以來的100多年內,歐洲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大約增加了三十多歲,按1977年聯合國人口年鑒所示,已達到平均72歲的水平,這同醫療技術的進步和衛生環境的改善是分不開的。特別是抗生素的發現和免疫接種術的應用,撲滅了曾使古代人口大批死亡的各種流行性傳染病(如霍亂、天花、鼠疫等),使得歐洲的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在本世紀內以平均每十年的增長達到2.3歲左右的速度,與古代形成鮮明的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