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上山下鄉在內蒙古的沙漠裏4年,那時的那裏絕對是一窮二白。出公差去過河套地區,說是黃河九曲,唯富一套,可那時即便河套地區也好窮哦。 小城鎮裏和鄉下都是破破爛爛,到處土坯房,還在用窗戶紙,所有路都是土路,春天一翻漿,尺把厚的爛泥。當地人似乎沒有不生虱子的。小酒廠工人有工資,算有錢人了,可以在廠裏隨便喝酒,個個喝得臉色蒼白醉醺醺地下班回家,回家常常酒醉家暴。小小的縣城糕點廠,生產的月餅扔出去能打死狗。病豬死了深埋,可擋不住有人搞了去吃去賣。那些地方消息閉塞,70年代初了,粉絲廠看門老頭還以為傅作義仍是那片土地的大頭領。近些年不斷有人回訪那些地方,說是情況大有改善。
到明年,在美國就整整40年了。在美國還沒有看到像過去的中國西北部地區那麽窮的地方。不過來美國時間長了,美國的沒落就在眼皮子底下不斷發生加速。全球化對一部分中產階級打擊巨大。曾經強大的製造業外遷了,匹茲堡不再是鋼城,美國的造船業隻剩了軍工,一度集中於沿海的造船工業如今早已一無所剩。這麽些年一直在東北部,咱這地方沒有什麽真正的鄉村,隻有大城小城和城郊。因為white flight, 城市沒落得快,tax base 小,窮得連修路的錢都沒有。太多的人靠food stamps 吃飯,靠Section 8 住房。上班經過的一些城區,常見年富力強的人們聚集在年久失修的樓房門前無所事事。大城小鎮裏就好像時間停滯了,幾十年城市麵貌都不變。早在網店興起之前,一些適合中產階級的連鎖商店就已經逐漸倒閉,多有地區犯罪猖獗,警察像凶神惡煞。城郊則大都還是很有錢,學校也好,連警察都和顏悅色的。咱住在城郊,工作在城裏,明顯感覺城裏城外倆世界。
美國是該振作一下了,該怎樣才能振作是美國人需要回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