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兒子暑期“上山下鄉”

(2010-05-31 19:07:16) 下一個
兒子16歲多了,這個暑假跑到山東費縣沂蒙山農村一所初中教英文。 想當初咱也是16歲去了內蒙,看來還真是“龍生龍......”

兒子到校第一天,鎮長也去歡迎,說是如今中國隻有縣級學校才能請到“外教”,認為一個鄉裏的初中能有“外教”很榮幸。 好嘛,兒子成“外教”了。

兒子教了一星期,每星期要教20節課,每天平均4節。 我問兒子課數是否偏多,兒子說學校覺得能來一個“外教”不容易,所以把其他一些課程停了,為兒子的英語課騰出課時。 校長反映兒子教得不錯,很受學生歡迎。 相較而言,在同一所學校暑期實習教英文的兩個山東大學的學生,其中一位因為被反映教學質量欠佳,隻好改教勞動課。 大夏天教勞動課!

中國學校裏的教育方法這些年來似乎沒有什麽變化。 兒子課上講話多了嗓子痛,我對他說,你嗓子痛,是否可以多組織學生講,把他們分成小組活動。 兒子說他在試驗,但那些學生完全不適應那樣自由的方式,還說別的老師講英語課也是大部分時間自己在說,而且都說中文。 天老爺,上英語課都是老師在講中文,這可怎麽學得好。 兒子說他用英文問學生:“When is your birthday?” 學生隻會用中文回答,似乎完全沒有在英語課上要盡量講英文的意識。

中國的城市今非昔比,但是中國的農村很多地方仍然很艱苦。 校長教了十年書,如今每月工資一千大元,一般老師可想而知。 兒子住的地方常常會斷水,鍋爐房基本是擺設,也沒得澡洗。 兒子房裏沒有鏡子,兒子說“不照也好”。 至於廁所,自然是那種離住房遠遠的,最原始的那種。 虧了離得遠,否則...... 學生大部住校,有食堂,但夥食質量很差,按爺爺的說法就是“沒油水”。 老師們不在那裏吃,都跑到校外小鎮上唯一一個飯館去包夥。

但是學生們真的很努力,兒子好喜歡他們。 如今農村也很重視教育,父母們不向過去那樣要求孩子們夏天在地裏打幫手,而是寧願讓孩子多念書,孩子們也大都知道讀書的機會來之不易,知道要勤奮。 兒子嗓子痛,我問他要不要由我們向校長反映一下,他拒絕了,說自己非常喜歡給那些孩子們上課。

據近年回過內蒙的朋友們講,除了我們當年種下的樹,內蒙那片地方沒有留下多少我們曾經的奮鬥的痕跡。 相較而言,兒子在農村教書,他的“上山下鄉”應該比我們的當年要有意義得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