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裔兒童通過經典誦讀學習突破識字關實例
(2011-02-17 21:44:51)
下一個
首發於本人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aa3d70100p41b.html按:下文前三篇作為附錄收錄在拙作 《讀經教育是海外中文教育的解決之道》(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aa3d70100mvzo.html)一文中。第四篇選自溫哥華先秦私塾創辦人寬餘溫柔女士之文,第五篇選自友人“親子吟誦”之博文。感謝各位媽媽熱心分享子女中文學習信息。希望更多海外華裔父母可以因此受益。當然,讀經絕不僅僅是識字教育,以讀經方式學習中文,可以同時進行中文的正音教育、識字教育,進而保證中文閱讀和寫作的有效展開,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優秀華的中國文化熏陶,從最優美的文言經典中觸及中華文化的生命核心,是一舉多得的高效中文教育方式。。筆者也曾在《小春子讀經》中寫道:我給小春子實行讀經教育,並不是期望她獲得多少知識,認識多少個漢字,會背四書五經,能幾歲前就學到多少種語言,學會多少門才藝,這絕對不是我的目的(這些隻是讀經教育非常容易達成的副產品)。而是期待這種從幼兒時期開始的經典文化的熏習,讓她的生命更為美麗,更為充實;希望她擁有真實的快樂,希望她“見賢思齊”,成為於他人於社會充滿“仁愛”之心的人。 1。新加坡華裔母親磐墨:磐是兩歲三個月開始讀經的,不到四歲的時候他已經過了識字關,可以自己閱讀全字的科普讀物和故事書。現在他五歲多,已經在看全譯本的湯姆索亞和魯濱遜這一類的書。會有一些字不認識,但並不影響他理解。畢竟我們大人也不是每個字都認識。 從身邊其他人的例子來看,讀經是效率很高的學習語言的方法。2。德國漢堡小姐妹豆豆、妞妞的讀經學習經曆:姐姐豆豆開始《中華字經》學起,學到一半她們的母親了解到兒童讀經,她認為讀經更有文化價值,就讓兩姐妹開始上讀經課。小女兒妞妞完全是通過讀經識字。她們的母親寫道:妞妞四歲多開始讀經,從不認識幾個字到現在看中文書,基本沒什麽生字,國內小學六年級的語文書,她隨便就當課外書讀了。要知道在中文學校裏,十一二歲的孩子還在學習小學三四年級課本是很平常的現象,而且仍覺得難。開始讀經時,是從《三字經》開始,沒讀多少遍她就能很熟練地背下來了。老師說孩子其實可以先讀《論語》,這樣再回過頭去讀《三字經》,《弟子規》之類的蒙書就非常簡單了。想一想,這也很有道理,正好豆豆也沒讀過這些經典,於是就帶她倆一起讀,最初還是每天堅持15到30分鍾,到後來用的時間稍多一些,尤其是妞妞。讀了一年多,她倆就背完了《論語》,《大學》,《中庸》,《道德經》。目前我兩個女兒沒有上中文學校普通的中文班,因為進度太慢了,而且那些課本她們自己早都讀完了,不想再浪費時間。她們從去年9月開始上文言學習為主的中文讀經班。現在兩個孩子一邊複習以前背過的,一邊學習新課——《孟子》以及《古文觀止》裏的美文。豆豆現在看古文觀止裏的有些文章,基本已能講出個大概,她自己也覺得很有意思。3. 筆者親曆高效的讀經教育:我們是生活在德國的中英雙語家庭。女兒正觀是中、英、德三語寶寶,因爲從小聽聞中文經典錄音,她的中文發音非常標準。正觀三歲多開始在漢堡的周末讀經班裏上課,正式指讀讀經從三歲十個月開始,到四歲九個月她學習了簡體版和正體版的《論語》、《大學》和《中庸》,之後就可以基本閱讀正體和簡體的繪本。2010年在學堂學習了《老子》,春天在家裏開始自學《易經》,即主要是她自己誦讀,個別不會的字問媽媽。之後她陸續把大陸小學二到四年級課本作為閱讀讀完。暑假後回國正觀參加了為期一個月的私塾學習,期間沒有再做白話文閱讀。2010年11月我們全家在日本,正觀的姥姥給她帶了一本純文字的《綠野仙蹤》中譯本,打算作為她讀經之餘的興趣閱讀。沒想到她第一天晚上讀了一個小時,第二天又捧讀不輟,看得津津有味。隻又讀了六、七個小時,即完成了這本現在將近十萬字、175頁的書籍。其中可能會有不懂的地方,但是顯然她讀懂了大部分情節,而且相當喜歡,興高采烈地為家人講述其中她喜歡的人物和可笑的情節。 本來計劃明年讓女兒慢慢地從繪本閱讀過渡到純文字書籍閱讀,沒想到她的純文字閱讀竟如此輕鬆地開始了。讀經教育令教育變得如此簡單,真實不虛。(ps.這半年人在旅途,小春子變成小書蟲了。以後有博文專門再帖些小書蟲的照片。)4.加拿大溫哥華的寬裕溫柔: 溫哥華先秦私塾(按:其中的兩位孩童即是寬餘溫柔女士的兒女)……目前有兩位孩童在私塾學習,小女孩7歲,小男孩5歲,都已經熟讀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老子、易經以及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等,並在中國發行了公益免費的經典導讀專輯,深受歡迎。7歲小女孩現在已經掌握了五千左右的漢字了,已經能夠閱讀理解多數的中文資料,能用漢語進行流暢的交流或是用漢字進行極其通順的書麵表達。兩孩童受正統華夏文化熏陶,舉止與談吐都非常文雅,但也不失機智與勇毅。目前除了學習漢語,也同時在學習法語與西班牙語,每天擺圍棋古典棋譜,練習書法等,進展順利。歡迎加入一起學習圍棋和練習書法。5.德國Wuppertal"親子吟誦": 林林學中文六年總結 旅居德國,我們是中中家庭,所以兒子從小不缺少語言環境。從林林一歲半起,我開始用國內買的字卡教他認字。不常教,但教的時候很認真,教完了還要考一考,不到兩歲的時候,林林可以認100多個字,但是也從此刀槍不入,毫無興趣,我趕快收手,我很清楚一旦失去興趣對孩子意味著什麽。有半年多的時間沒再教過他一個字,也不知道該如何教。唐詩是經常念的,他會背不少。到了林林兩歲半的時候,正好看到了如幻在網上發的很多關於早教的文章,比如《林怡早教》,《七田真右腦開發》等等,才發現自己對幼兒教育缺乏根本知識,導致孩子對學習喪失興趣。其中還有一篇是關於杜曼閃卡的,很好奇,便拿來試了試。對林林來講非常管用,利用兒童的特性,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認字,方法確實獨特有效。但是我隻堅持了三個月。現在查閱網上的一些資料,普遍的感覺杜曼閃卡對於幼兒來講是一個識字的好方法,但是想堅持是很難做到的。盡管它的理論係統很完善,但是沒有一套完整的教材,大部分教具要靠家長製作完成,能堅持下來的真是少之又少。這個期間,又讀了一些如幻關於推廣讀經的理念,感覺蠻有道理,就試著白天給林林放放《論語》CD,晚上給他念念《三字經》。老公堅決反對,說我天天給孩子聽天書,純粹是瞎教。林林上幼兒園以後,有一年的時間基本沒教過什麽,主要是變懶了,新鮮勁兒過後沒了動力。偶爾看了一期《魯豫有約》,全是一些家教出來的少年大學生,有個男孩是六歲以前學完了小學語文課本,自己可以讀書了。這個信息對我很有啟發,林林將來一旦在德國上了小學,恐怕學習中文的時間就少了,何不利用上學之前的這段時間讓他把中文學好呢?於是從國內買來小學語文書,下決心開始教他。盡管我沒什麽理論知識,但是很慶幸自己沒有教林林漢語拚音,否則副作用之大,以至於會成為讀書認字中的羈絆,還好這樣的經曆我們沒有過。漢語拚音最主要的功能是正音,不是用來識字的,所以在孩子沒有七八百漢字的基礎上不要先學習漢語拚音,否則事倍功半。我們兩天學一課書,不要求他熟讀熟背,隻要求認字,因為對那些文字我感到無可奈何,內容簡單,政治性較強,把這些沒用的東西記在腦子裏,實在是浪費空間。用了8個月的時間,我們讀到小學二年級上冊第十課。林林對讀書也是越來越不感興趣,讓我感到很難再堅持。回國兩個月做了心情上的調整,六月底回來,正好趕上去年王財貴教授到杜塞演講,讓我感到豁然開朗,我們身在海外,不受國內教學體製的影響,為什麽不選用老祖宗留下來的精華做為課本呢?無論對孩子還是對自己都是一個很好的熏陶。到現在為止一年多下來,林林的識字關基本突破了。前幾天他和我的一個朋友講電話,人家問他:“媽媽每天晚上給你講故事嗎?”他說:“不,是我每天給媽媽講故事。”這種心情真是別樣的。這個期間,我們學習了《孫子兵法》,《老子》,《論語》半部,《易經》大半部,《莊子》一部分。有不少篇章和段落他都可以背下來,中間的過程起起落落,不過現在看來,隻要做到放平心態,不急不趕,孩子就有興趣讀。古文的句子短,很容易背,孩子容易有成就感,不管孩子一時的狀態如何,隻要堅持下來一定會有收獲的。昨天晚上林林給了我一個很大的驚喜,自己讀了一個小時十分鍾的書,先讀了20分鍾的《易經》,接下來說還想讀《老子》,說《老子》又能背又能讀多享受啊!我一直覺得林林是個不愛讀書的孩子,為了能讓他每天多讀幾行書,不知付出了多大的耐心。不管怎樣我做到了堅持,我希望能把林林培養成一個真正愛讀書的孩子,希望他的興趣能夠永遠保持下去,讓書成為他一生的好夥伴,讓他在中文的世界裏暢快的遨遊,我心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