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自我----論證來世的存在 (七)
來世
說到來世或者下輩子,其實我們並不陌生。我們似乎理所當然地知道什麽是來世,但是我們似乎從來沒有仔細想過是怎麽知道的。並沒有什麽人給我們係統地描述過來世到底是怎樣一個過程,“下輩子”三個字似乎就足以讓每個人理解了。
今天人們談論來世時,很自然地就會聯想到佛教。並不是佛教發明了“來世”這個概念,而是佛教利用了“來世”這個樸素概念,並在此基礎上比較係統地建立了輪回轉世的理論。
這個“業”、“因”、“果” 輪回轉世理論聽起來很像是沒有根據的信口開河,但是,佛教既然流傳了這麽久,這麽廣,就一定有它的理由。拋開一個社會總會有失敗者,而失敗者也需要一個逃避現實的場所這個實用價值不說,就佛教信仰本身來說,與單純追求物欲享樂的人生觀相比也有其進步性。想讓人有行善積德這樣的方法論,就需要有來世存在這樣的世界觀來支撐,當然多少有些忽悠的成分,否則,讓人們遠離自私、卑鄙、貪婪以及把善行當作交易這些被道德所批判,卻能獲得短期利益的行為準則,比想象中要困難得多,畢竟大多數人是短視和盲從的。但是,就像中國有句古話叫作“惡人自有惡人磨”,從一個更大的時間尺度來看,具有行善、互助、守信、豁達等符合道德標準的方法論可以最終獲得競爭優勢,因此,佛教信仰中的世界觀由於其方法論中的生命力,得以保持和發展。也就是說,佛教信仰能流傳至今是生存競爭的結果,而不是由輪回轉世理論本身的正確性決定的。其實,其它宗教,隻要是長期傳播的,也都有同樣的特征。
那麽,來世這個概念到底是怎麽產生的呢?
筆者認為:
1. 當人們認識到時間,認識到自我,認識到死亡,認識“我”出生之前,客觀世界已經存在了悠久的歲月,而“我”死後的將來,客觀世界還要存在無比漫長的時間。由進化而具有了前瞻性的人類,自然而然就會思索肉體死亡了的自我往何處去這個問題。
2.人根本就沒有對於“我死後就什麽都沒有了”這種情況的想象力,就像人無法想象一種不存在的顏色一樣。不信就試著想象一下。雖然有人試圖把它描繪成絕對的黑暗,但是,隻要你去想象絕對黑暗,就會發現,在這個想象中,自我還是存在的,隻是看不到光而已。
如果說從客觀層麵上堅持人死如燈滅,人死後就什麽都沒有了,而在主觀層麵上又要回答“肉體死亡了的自我會往何處去”這個問題,實際上是要想象主觀自我都已經不存在時的主觀感受,這本身就是不合邏輯的。所以人們不得不編造點什麽,因為“我死後就什麽都沒有了”根本無法想象。人們對來世的樸素直覺與任何宗教及迷信都沒有關係,當人們認識到自我,來世這個概念就不得不存在了。東西方文明在這一點上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靈魂從肉體中走出來,靈魂脫離肉體而獨立存在這個解決方案,因為這個方案最直觀,最容易理解。所謂來世就是從一個肉體中走出來的靈魂又進入了另一個肉體。
在無知和迷信占統治地位的古代,這個解決方案似乎天經地義,但是,在科學知識與科學研究方法占主導地位的今天,醫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已經揭示出意識是如何依賴於物質也就是大腦的,以及沒有大腦就不可能有意識之後,如果仍然堅持相信和鼓吹靈魂脫離肉體而獨立存在,就顯得愚昧和反動了。
也就是說,有人相信人死了以後,精神可以脫離肉體的軀殼,自由地在空中輕飄飄地飛,可以從天上看地上人們忙碌他們自己的事。這種感覺雖然美妙,但是,稍微想深一點,就會發現,這種願望是如此的缺乏依據。人為什麽可以看到東西?是因為人的眼睛有一個凸透鏡,將圖象成在視網膜上,而視網膜上的神經細胞將這些感光信號傳到大腦,大腦進行一番分析加工使“我”有看到東西的感覺。同樣耳朵可以聽到聲音,鼻子可以聞氣味,舌頭嚐味道,皮膚上的神經可以感覺東西的存在。這一切無不需要器官捕捉信號,神經細胞傳遞信號,大腦加工整理。一旦這個係統出了問題,(比如雙目失明或者植物人)就可能使人既看不到任何東西,也聽不到任何聲音,甚至沒有任何感覺,我們可以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這種不能感知外部世界的感覺是否很美妙,恐怕不是。一個感覺係統出了故障而肉體仍然存在的人都如此更何況是沒有肉體的靈魂呢?它如何看東西呢?分辨率如何?它如何感覺空氣震動?它沒有大腦,如何記得自己是誰?它說哪種語言?如果它存在的話。
然而,人類的認識曆程中展示出來的就是這樣的滑稽與無奈,從一個極端回過頭後,必然走向反向的極端。人們打倒了靈魂脫離肉體而獨立存在這個解決方案,是否就意味著有了充分的證據證明來世一定不存在,“我死後就什麽都不是,什麽都沒有了”呢?它們之間是否是非此即彼的二選一的關係呢?如果說是,那麽我們又不得不麵對“肉體死亡了的自我會往何處去”這個悖論了。
另外,人類從什麽時候才真正地從動物中完全分離出來?就是人認識到自我並且進一步考慮有關來世的問題的時候。標誌就是人開始關心自己死後的那個屍體了,也就是墓葬文化開始出現和發展的時候。
雖然,我們的祖先,由於認識的局限,照顧自己來世的方法隻不過是盡量保護好屍體再陪葬一些物品,用今天人們的認識來衡量,這種努力毫無意義。但是,今天的人們享受著技術進步帶來的安全和方便,並沉迷其中,失去了對未知領域探索的動力,沒有興趣去思考自我存在的意義,隻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定位在更安全、更方便、更多的享樂以及活得更長。似乎人類包括科學探索在內的所有行為的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今世的衣食住行,而不是相反,衣食住行的供給是為不斷的探索提供保障。因此,從哲學這個高度來看,今天的人類和前人們相比不是進化了,而是退化了,因為,他們在及時行樂的指揮棒中已經徹底地迷失,不知不覺中正調轉船頭,瞄準了動物的方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