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時評

風聲、雨聲、家事、國事
個人資料
正文

民主製度陷阱

(2019-07-28 06:04:12) 下一個

    有很多學者認為,西方的富強與文明的狀態是得益於西方現行的票選製度,他們希望向西方拜師求學,讓中國也能成為真正的票選民主製度的國家。這樣的一個群體在中國有個名字,叫“自由派學者”。

    學術無所謂好壞,隻有是否符合現實。盡管有些言論極端的,例如某位劉先生的殖民多少年的言論,但總體上作為理想主義者,他們還是有令人尊敬之處的。

    拜師求學,拜隻是手段,並非目的,而學則需學懂學通,不能學成隻會跪拜的信徒,學成了隻會從文字到文字的邏輯演繹者,學成了僵化的善惡二元的貼標簽者。

    西方的民主製度中有好的地方,也有弊端。其中一個已知的弊端,在民主製度國家都已經表現出來,就是人們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互相撕,在有利益衝突的情況下,這種撕更加有實質性的殺傷力。

    在相互抓話瓣的擠兌中,在爭取選票的討好中,形成這樣一種氛圍,每個人都過分地關注福利和人權,這樣形成的一種政治正確,占據著人們觀念的製高點,反而成為一種束縛,對於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來說甚至成為一種幹擾和阻礙。直到經濟被中國一步步趕超了,中國分走了他們的利益,才恍然大悟,原來那些都是浮雲。

    而中國的自由民主派們,似乎更熱衷於進口那些浮雲。我們經常能聽到類似這樣的言論,你敢不敢在公開場合罵誰誰誰,似乎能不能罵才是一個製度好壞的分水嶺,然而,這多少有些本末倒置,人長了嘴可以不罵人,卻不能不吃飯。

    我們不用好製度和壞製度這樣的詞語,因為好與壞隻是一個定義,而我們不準備糾纏在這裏,我們用“有生命力的製度”這樣的表述,顧名思義,是能讓國家發展富強起來的製度。標準就是不管個人是由於什麽原因,他事實上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生產、建設和經營中去了。這是一個國家能夠走向富強的直接動力。

    這樣的製度是否對個人友好呢?未必,很多人可能會首先想到房奴和富士康,當然能保障福利、人權和罵總統權力的“民主”製度,與前者比起來似乎很爽,很舒服,然而,國際競爭並非過家家,老祖宗早就說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人們常說的一個概念,叫做“中等收入陷阱”,根本就沒有什麽中等收入陷阱,其實就是民主製度陷阱。高等收入的發達國家從來就沒有放棄過手中的大棒,財富是做做Excel表創造的嗎?手中有大棒的,占著話語權的,做做Excel表就可以把別人創造的財富據為己有,中等收入國家能複製這樣的製度嗎?

    高技術壟斷,金融話語權,文化產業,奢侈品牌,中等收入國家最大的問題是這些東西一樣都沒有拿到,自己就先民主了,掉進陷阱的結果是自己成為被收割、被宰殺的對象。

    處於地球文明食物鏈頂端的肉食者們用這個套路一直玩得很好,直到發現中國這個不讓收割的鐵韭菜,於是發達國家也相繼走上他們收割對象的路。

    於是希臘率先倒下了。

    於是川大爺也急眼了。

    站在西方發達國家的立場想想這個問題,如果你是川大爺,咋辦?隻好讓中國也“民主”啊!看,這就是美國總統比中國政府都更關心中國人權的背後的真相。

    中國不是不應該民主,而是要先準備好“可以民主”的條件,等到那一天再民主,但這個條件滿足的那一天,是現在批評中國不民主的那些西方發達國家絕對不願意看到的,也就是他們自己掉進“民主製度陷阱”,成為中國收割的韭菜的那一天。

    這樣就產生一個邏輯悖論,既然民主是這樣一種東西,中國為什麽還要往那個方向努力呢?我們真正想要的到底是生活的便利還是罵人的權利?仔細想想,這個結論還真不敢輕易地下。

    或許我們的知識和理性還不足以解釋人性中的某些衝動,特別是如果上升到了意義的高度。先賢孟子曾經教育我們說:“舍生而取義者也”。用作家王朔的話翻譯一下,叫做“過把癮就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