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時評

風聲、雨聲、家事、國事
個人資料
正文

論證來世的存在 (四) 宇宙對稱性公理

(2015-05-18 14:57:38) 下一個

主觀自我----論證來世的存在 (四)

宇宙對稱性公理

在上一章中提出了一個問題,並且作出如下選擇:

假設我是和張三,李四,王五,趙六沒有本質的區別的。
更準確地說,是從客觀的角度出發,我們得出上述結論。接下來我們把上述選擇推廣為宇宙對稱性公理,而這個公理也是從客觀的角度出發得出的結論。
宇宙中存在的一切,不論物質還是意識,沒有哪一個是特殊的,獨一無二的。如果完全滿足了相同的條件就會得到相同的結果。
上麵的表述有一些費解,它的另外一種表述是:
規律適用於被歸納為同一類的事物全體,它不會因為個體改變而改變,也不會因為該個體作用對象的改變而改變。該類事物所具有的共通屬性,對於該類事物的某一具體特例來說,也同樣具有。
上述公理可以理解為:如果A類事物有X的屬性,B是A,則B有X的屬性。馬有四條腿,白馬是馬,則白馬有四條腿。這實際上是形式邏輯的三段論。
對於照鏡子的問題,按說我們不可能直接看到自己,沒有辦法確認照鏡子時鏡子裏照出來的是不是自己,但是作為鏡子能照出人像這一屬性,不會因為作用對象從別人換成了“我”而改變,因為從客觀層麵上講“我”和其他人都同樣是人,而且照鏡子的結果並沒有因為鏡子個體的改變,即照這麵鏡子和照那麵鏡子以及任何鏡子(哈哈鏡除外)裏麵都是一樣,在上述過程中我們實際上是自發地運用了宇宙對稱性公理,也就是邏輯的三段論。
目前的學術界認為,哲學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是誰決定誰的問題,是哪個是第一性哪個是第二性的問題。而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實際上也是一個不需要依據的選擇,將把人們的哲學認識劃分為唯物與唯心兩種水火不容的派別。選擇一方就必然要批判另一方。而筆者認為唯物與唯心不過是看這個世界也就是宇宙的兩個不同的視角,固執地堅持一方而批判另一方實際上是把自己的認識局限在一個狹小的視角內。唯物主義者或許會嘲笑唯心主義者“存在就是被感知”的世界觀,但是卻不得不讚賞唯心主義者由此而得出的方法論。例如,唯心主義代表人物伯拉圖為世人留下了許多精彩的格言警句,這難道不值得深思嗎?唯物主義者選擇唯物這個視角來看世界沒有問題,問題是拒絕理解從唯心這個視角看世界所得到的感悟,因此得到的仍然是片麵的認識。而唯心主義者如果失去唯物這個視角,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標尺。即便同樣是唯心主義,也是派別林立,不同派別之間甚至是雞同鴨講,無法溝通。
和選擇唯物還是唯心相比,堅持宇宙對稱性公理,也就是邏輯的三段論是應該更加優先被考慮的。因為沒有邏輯,就沒有了所謂的論述,更加沒有所謂的理論和主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