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時評

風聲、雨聲、家事、國事
個人資料
正文

關於柴大記者的霧霾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最後再談幾句

(2015-03-07 18:21:42) 下一個

關於柴大記者的霧霾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最後再談幾句

1.柴大記者的動機及合作者(就是所謂的幕後,包括資金來源)或許有可質疑之處。

2.但是,她做了記者應該做,而其它記者或許是由於不敢,至少是實際上沒有做的事。對人當厚道些,誅心大可不必。

3.如果西方選擇對中國的環境問題發起攻擊,筆者不會感到奇怪,畢竟環境問題是中國目前的短板。

4.關於《穹頂之下》短時間內點擊量過億,有人說這意味著好評,而筆者以為更有可能的是在人們普遍關注環境問題的心理之上,有組織的接力,控製話語的流向,控製信息源和思想,掌握話語權這些傳媒信息操控技巧在起作用,也就是一種運作的結果。(關於這些技巧可參考邊芹的《西方媒體“獨立”的煙幕彈是如何製造的?》)

5.對環境問題、人權問題(血汗工廠)的指責,並非始於今日;而打擊“中國製”產品的成本優勢,並通過技術壟斷,島鏈封鎖,打擊“中國製”的競爭力,擠壓“中國製”在世界市場的份額和中國經濟的生存空間,並非始於今日;中國為打破這些封鎖所進行的艱苦卓絕的政治的、外交的努力也並非始於今日。

6.中國對於環境汙染(包括霧霾)的治理並非不重視,但就如同不可因噎廢食一般,如何與發展、分配,以及各項社會生活取得平衡,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係統工程,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而對於那些借機對中國進行叫罵的馬甲水軍,我們可以送給他們的,也就是毛澤東當年的那句話:

“讓那些內外反動派在我們麵前瑟瑟發抖吧,讓他們去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達到自己的目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