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時評

風聲、雨聲、家事、國事
個人資料
正文

《道德經》新解 ---- 引子

(2014-06-08 09:04:49) 下一個

為什麽想起來要給《道德經》重新寫一篇注解?

那天,翻看《道德經》,主要是要查證一件事,老子是否認識到了“主觀自我”?老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一直影響到今天,是中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認識到“主觀自我”這事不需要現代科技,有心人都能做到。老子如果認識到了“主觀自我”,在他畢生經驗總結的《道德經》中必有反映。

第六章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嗬!其若存,用之不堇。

哈,穀神不死,就是這話。

趕緊翻看譯文,古語艱深難懂啊!譯文是這樣寫的。
[譯文]
生養天地萬物的道(穀神)是永恒長存的,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體的生育之產門,這就是天地的根本。連綿不絕啊!它就是這樣不斷的永存,作用是無窮無盡的。

喔靠!這就是權威的譯文嗎?這翻出來的是人話嗎?還天上、地下、玄妙母體、生育之產門、永恒什麽的,你當老子是李洪誌嗎?寫注解的人自己根本沒有過同樣的感受,就像是硬要他描述從來沒有見過的顏色,硬要夏天的蟲子解釋冰,於是寫出來的全是P話。老子這是在努力描述,並且動情地感歎、重現頓悟“靈魂”時的心境。

筆者讀《道德經》的總體感覺就是老子確為悟道之人,他所描寫的東西,不是吃飯睡覺這樣的日常生活,使用語言就會遇到障礙,但所寫的仍然是對於宇宙規律的初級描述,是人通過直觀感受可以領悟的部分,而不是把莫名其妙的結論強加給世人。包括後麵寫社會的部分,也是在這一悟道下的自然推論,領會中間的自然邏輯才是老子思想中的精華。對於頭腦僵化的人,原文看不懂,隻好看注解,在一堆P話的指引下,再加上自身的功利之心,後世的道士們就成了畫符捉鬼,欺騙世人的小醜。

老子寡言少語,不喜爭辯,因為雞同鴨講沒有意義,悟道本身就已經樂趣無窮了。若非老子出關隱居前被太守強留懇請,世間或許根本沒有《道德經》,所悟之道就會隨老子一同歸於塵土,但曆史沒有如果,其實將來也沒有如果,若非想通此節,老子也不會安心隱居。

老子整個價值觀體係(無為而治)的思想紮根於何處?這是認識到“主觀自我”後的一個自然推論。今天的科技進步,讓人們更加糾纏於繁瑣的細節,卻忽視了本元。而社會科學則追求社會控製的“術”,也就是欺騙世人的手段越來越高強,但從人類認識進步的角度來衡量則有害無益。而當年老子看到的,當年老子認識所達到的境界,今天的人反而越來越看不到、達不到了。

用自身所悟,與老子所述相印證,那感覺真的就是醍醐灌頂,於是就產生了把老子真實意圖展現給世人的衝動。但就如上麵所說,古語艱深難懂,差之毫厘則謬以千裏,而且老子自身在描述時也遇到語言困境,兩者相纏,硬說這個譯文就是老子的本意也確實武斷。

因此,《道德經》新解中,與其說一字一句地去摳原意,不如說更關注觀點本身的正確性,關注我們拿什麽樣的認識與之印證,也就是說“原文或可以如此理解”。

這裏,我們還必須注意老子生活的時代。那時,人們對自然現象還沒有如今天般的科學的解釋,生產力低下,祭祀鬼神的活動還在大行其道,而“國”的主人也未嚐沒有控製一般人的動機,生存的壓力,樸素的平等觀念,人們在壓迫與被壓迫中博弈,社會呈現的也是一幅眼花繚亂的圖景。

老子在這樣的環境中能創立自己的獨特學說,實在是難得,更難得的是,老子在自己的學說中,盡量避免武斷的結論,盡量嚴謹地負責地進行初級描述。初級描述是人感知到的東西原樣不動地呈現,因而是不存在對錯這個問題的。隻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你是否能看得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