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時評

風聲、雨聲、家事、國事
個人資料
正文

頑石:現在才真正明白舉旗幟的意義

(2013-09-04 05:29:54) 下一個

現在才真正明白舉旗幟的意義
作者:頑石

小時候看那些戰爭題材電影,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麵:無論是紅軍、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還是後來的誌願軍,衝鋒陷陣的時候,總有人舉著一麵軍旗衝在最前麵,一個人倒下了,另一個人接著擎起來往前衝,部隊占領一個山頭就將旗幟插在最高處,有的旗幟被打得千瘡百孔,有的幾乎隻剩下旗杆,但隻要我們的戰士還在,旗幟就不會倒下。那時候我常常困惑,仗打得這麽激烈,還要去護著這麵旗幟幹什麽?

稍大一點的時候,看古裝戲,發現古人打仗也都要舉著旗幟。繡有鬥大“楊”字的旌麾所指,楊家將就奮不顧身殺向遼兵;“嶽”字旗一揮,嶽家軍即所向披靡,殺得金兵鬼哭狼嚎丟盔棄甲;而打敗的一方,盡管狼狽不堪,但也都要盡可能護住軍中大旗不倒(除非潰不成軍)。這時候,我隱約感覺到旗幟對於一支軍隊是有著特別意義的,至於這意義到底是什麽,我也並未深究過。

後來讀到江姐的故事,知道江姐和她的姐妹們在反動派的監牢裏,在就義的前夕,躲過敵人的耳目鎮定從容地繡出了一麵五星紅旗。神奇的是,這麵紅旗竟和新中國的國旗非常相似。那是我第一次因為旗幟而震撼,此後每次聽到《繡紅旗》這首紅歌,我都禁不住熱血沸騰,甚至會淚流滿麵。

年齡漸長,入世漸深,對一些問題的思考當然也就不同於無知的童年、懵懂的少年了,可我對旗幟的意義始終似懂非懂。

真正讓我明白了旗幟意義的是今年黨的生日中央黨校教授王長江發表在《學習時報》上的大作《鄧小平的政治智慧》。王教授將鄧小平的政治智慧濃縮為12個字,即“奪旗幟”、“塗顏色”、“算明賬”、“不爭論”。雖然讀該文之前未沐浴齋戒,焚香淨手,但我的確是越讀越虔誠,以至於要五體投地了,既佩服王教授概括的精辟,更佩服總設計師智慧的超絕。

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世界的鄧小平最大的政治智慧就是“奪旗幟”,由此證出旗幟對於一支軍隊、一個政黨、一個國家有多麽的重要。

我由是頓悟:旗幟是行動的指南,是勝利的標誌,是力量的源泉,是信仰的圖騰,是困境中的希望,是凝聚人心的法寶,是軍隊、政黨和國家的根本立場。鄧小平當然比我更深刻地明白這個道理,因此他才要“奪旗幟”;正因為舉什麽樣的旗幟至關重要,所以“奪旗幟”才會成為鄧小平最大的政治智慧。

唱什麽歌其實也是一個舉旗幟的問題。紅色歌謠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創業的艱辛、奮鬥的足跡、輝煌的曆程、理想的遠大、追求的崇高。唱紅色歌謠就是要繼續高舉有鐮刀錘子標誌的紅色旗幟,發自內心歌唱紅色的人當然也就是要捍衛紅色的旗幟不倒,或者是將被奪過去塗了白色黑色黃色的旗幟奪回來重新染上紅色。

旗幟既是有形的,也是無形的。有形的“嶽”字旗不複存在了,但武穆愛國愛民的精神卻永遠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旗幟可以掛在旗杆上,更可以矗立在人心裏。用鮮血凝成的鐮刀錘子旗幟、五星紅旗可能暫時會被人奪過去,但它注定會飄揚在有紅色信仰的中國人心中。

想通了這些道理,30多年來許許多多的困惑也就迎刃而解,尤其是對於過兩天將要發生的大事就有了更深切而本質的理解。


2013.8.2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