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時評

風聲、雨聲、家事、國事
個人資料
正文

西方經濟學

(2012-12-11 03:49:38) 下一個

西方經濟學是建立在一個叫做“理性人”的假設的基礎之上。“理性人”對所有接收到的信息都進行最充分的推理,而行為的最終目的是使自己個人利益最大化。我們把這個“理性人”假設定義為“利己理性人”。當考察實際人的思維方式時,發現和“利己理性人”是有偏差的,在對所有接收到的信息都進行最充分的推理這一點理性人是高於實際人的,也就是說是實際人的一個進化,但在行為的最終目的是使自己個人利益最大化這一點卻是底於實際人的,是實際人的一個退化。這一進一退,被稱作歪路也不為過。當一個人學習西方經濟學,追求像理性人那樣的“理性”時,當學習了西方經濟學的人把別人都設想為最終目的是使個人利益最大化的那種人時,這個人是否能夠意識到,實際上是自己的人品已經發生了潛移默化的退化。

西方經濟學最基本的觀念是通過對人性中的貪婪成分,即占有欲進行利用而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在私有製及交換基礎上建立資本主義經濟體係。這個經濟體係設想人們可以自然而然地為了自身的利益而生產,並且可以自然而然地生產社會所需要的商品,就像杯子裏的水,會自然而然地流向低處形成一個平麵,從而不僅推動社會前進,而且能夠維持一種動態的平衡和穩定。

但是當馬克思分析了資本的本質以後,人們認識到,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所帶來的生產的盲目性,分化出來的階級所進行的階級鬥爭,這些都是不可能通過調和解決的矛盾,並且都消耗著大量的資源。特別是既然人自身的享樂是一切人類社會中的主體--人的最終目標,而社會發展隻不過是副產物,那麽在人自身的享樂上就必然消耗大量資源。用滿足享樂的手段,通過交換,使得資本主義經濟保持運轉,這種運轉就是一種十分浪費的經濟模式。不僅如此,這種浪費不會保持在一個恒定的水平,而是有加速擴大的趨勢,因為人的欲望有加速擴大的趨勢。欲望就像潘多拉魔瓶中的魔鬼,失去了製約,是極其可怕的。

如果地球資源可以無窮無盡地供給,如果這種模式它的弊端還沒有顯露出來,那麽它還可以繼續保持,但是今天人們已經認識到地球的資源已經麵臨枯竭,特別是對於化石燃料的使用,不僅使人類的活動甚至是生存,產生了對於化石燃料的依賴,同時化石燃料的燃燒是一個單向的不可逆過程,正在影響著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

關於這一點,請想象,如果一個現代化城市,由於沒有了石油而永久性斷電,不可能恢複時,斷電就意味著斷水,沒有送水車,沒有分送食品的車。那麽這個城市,這個城市裏的人會怎樣?不難看出這裏隻不過是一個高低錯落的華麗的墳墓。

人類更加需要一種目的更明確的經濟學和社會學,這個目的就是保證人類整體的生存及文明的延續。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人類需要更加謹慎地有計劃地使用資源,並且能夠提供有效的製度保證,使這種經濟模式能正常運轉。

由於資本主義經濟必然帶來人的欲望膨脹,關於這一點隻要看一下企業的推銷員們是如何努力工作的就會明白,膨脹後的人與人之間的碰撞,是社會普遍的不滿情緒及破壞力量的根源。因此我們說,如果社會普遍表現出浮躁、欲望膨脹、不滿和激烈的變革(甚至革命)願望,是有其經濟學基礎的。社會需要一種力量對這種欲望的膨脹加以製約,單純的製度製約並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因為製度本身需要信仰(也就是人生目的、人生意義這類內容)的支撐。貨幣不能成為信仰,它隻是驢眼前的戳子。宗教是一種信仰,在人類曆史上一直發揮著支撐製度、支撐整個社會的作用。

宗教的成敗取決於它的內容。以中華文化為代表的東方文化中的宗教又以本土生長的道教及傳自外邦的佛教為代表。但是由於其出世的特征,不能成為支撐製度的信仰。在中國一直是封建迷信和儒家思想的那一套在起作用,但是今天看來,封建迷信和儒家思想那一套實在是淺薄愚昧,可見中國近代的衰落有其信仰的根源。

西方直到今天仍然奉行的是基督宗教,我們在下麵會討論它。解放後的中國接受了辯證唯物主義哲學作為主流世界觀,否定了一切宗教,中國在信仰這個層麵又一次站到了世界的最前列。和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樣,辯證唯物主義也並不完美,在支撐製度這一點上也遇到了許多問題。當今社會拜金、拜物、道德缺失隻不過是辯證唯物主義哲學中的弱點遭到打擊的結果。盡管如此,宗教與哲學最本質的區別在於:前者是以蒙蔽和精神控製為目的的,後者是基於科學的最終探索;前者已經垂死,後者還有無限的發展空間。

辯證唯物主義否定了神權宗教並不意味著一個社會隻能陷入以國家和貨幣為手段的製度迷信。軍隊是最嚴苛的製度了吧,仍然有“上下同欲者勝”這句至理名言,可見信仰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被拋棄的。當我們自以為拋棄了所有唯心的東西時,意外地發現,我們迷信的國家和貨幣居然是兩個如假包換的唯心主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