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時評

風聲、雨聲、家事、國事
個人資料
正文

靜態宇宙論

(2012-12-10 08:25:54) 下一個


首先要說明,這個靜態宇宙論不是愛因斯坦所主張的靜態宇宙模型。愛因斯坦在發表廣義相對論之後,根據狹義相對論提出了主張宇宙是一體積有限沒有邊界的靜態彎曲封閉體這樣的宇宙模型。那時人們通常理解的宇宙是存在了無限長的時間,所以必然是靜態的。所以這個宇宙模型和那時人們的“常識”相符合。但是由於萬有引力作用,整個宇宙不可能像我們那時人們通常理解的那樣呈現穩定狀態,有收縮的趨勢。為了讓宇宙保持靜態,愛因斯坦引入了反引力“宇宙常數”。但是當愛因斯坦得知了哈勃觀察到星係光譜紅移和距離的線性關係,即哈勃定律時,承認自己引出的宇宙常數犯了一個關鍵性的最大錯誤。靜態宇宙論不是愛因斯坦所主張的靜態宇宙模型,提一下是為了避免詞語相近而可能引起的誤解。

靜態宇宙論是主張把時間這一維包括在內,從更高一維的角度去考察事物。在這樣的考察中,事物全都呈現靜態。

我們這裏用靜態這個詞,而不是靜止,強調不是對於運動觀點的否定,而是從另一個角度考察世界。這個角度轉換也不是單純的腦筋操,從這個角度看世界,我們能夠看到以前沒有注意到的反映這個世界、這個宇宙的更本質的一些東西。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有一個線段,它不是從無限遠的過去就有的,從某一時刻這個線段出現了,一開始長度是0,一點一點變長,長到一定程度,就不再變長,然後慢慢縮短,變為0,最後消失。這實際上是一個最簡單的事物從生到滅的例子,如果我們從包括時間在內的更高一維度考察,我們得到下麵這張圖。





這張圖呈現的是一個麵(具體是什麽形狀並不重要),並且是靜態的。在A這個時刻考察,我們也許不難理解靜態這一點,因為一切都已經是曆史,但是在B這個時刻考察,因為觀察者還處於觀察對象的運動過程中,靜態這一特征不容易被感受到。然而,仔細地想,A與B實際上的區別,不過是觀察者自身有變化。事物本身的運動狀態和運動軌跡(過程)是獨立的,完整的,A與B不過是四維時空中位置不同的兩個摸象的盲人。

任何考察都是在現在此刻進行的,考察的對象可以是現在正在進行的事物,也可以是以前的事物留下的印跡。對於現在此刻的理解,我們看下麵這張圖,這張圖在解釋主觀自我時用到過。





左邊的實線部分是過去,右邊虛線部分是未來。我們假設曆史留有印跡,現在的我們是可以考察的。我們不難理解實線部分的過去是實實在在的存在,並且不難理解其靜止的特性。因為我們經常說曆史沒有如果,過去無法改變。然而最值得注目的是右邊虛線部分是否是實實在在的存在並且是靜態的。我們說時間和空間是物質的存在方式,然而從三維空間考察物質與存在,很容易得出隻有現在此時是真實的存在,曆史是烙印,將來則是虛幻。然而現在此刻是無限短的時間間隔嗎?如果是這樣,所謂物質的運動、變化、發展以及過程等概念豈非要引起邏輯混亂(例:飛矢不動)。所以我們一開始其實就是從四維在考察事物,隻不過沒有徹底地將其展開在以時間為一條坐標軸的四維時空中,延伸到將來的遠方。

混沌理論認為宇宙大爆炸初始參數一旦設定,以後的演化將是一個確定的軌跡,這等同於對於將來這個虛線部分的存在及靜止給與了一個理論上的支持。然而,人們很難接受人們現在的自由意誌是由宇宙大爆炸時的初始值唯一決定了這一觀點。但是,在《主觀自我》論證中,闡述了自由意誌屬於客觀意識層麵,是大腦功能之一。我們以為的自由意誌隻不過是大腦隱藏了思考過程使“我”(注意仍然是客觀意識)相信我是主動的和自由的,其實,將來的那些我自以為主動的行為和另一個我“看到過”的相比不會有哪怕一點點的偏差。這從另一個側麵給出了一個支持混沌理論的證據。

或許有人會問,如果將來是唯一的,或者說是靜態的,那麽理論上講就應該是可預言的。而同樣從理論上講如果將來是可預言的,有自由意誌的人就可以故意證偽,則預言為假,就會陷入悖論。時間旅行科幻作品經常會糾結在這一悖論上。光速上限不可逾越,從原理上將逆向時間旅行否定,避免了製造悖論的可能性。而靜態宇宙觀認為曆史沒有如果,將來也沒有。有沒有對將來的預言及預言是否被證偽,都是實實在在具體真實的存在。

曆史上有關預言的書也有不少,影響比較大的如法國諾查丹瑪斯的《世紀連綿》(又叫《諸世紀》),中國的《推背圖》。目前流傳的預言,其共同點是表述都含混不清,甚至次序混亂。必須等到事情發生後去套,才會覺得有那麽一點沾邊。筆者不認為是因為什麽天機不可泄漏,而是因為表述清楚的(如果有過的話)都很快被證偽從而淡出人們的視線,隻有表述不清,需要人們去套的預言,由於套的趣味性,得以長時間流傳。人類最成功的預言是對於天體的運行軌跡和日食、月食等天體現象的預言,因為人類的行為對這些幾乎沒有影響,隻要在一個相對簡單的模型中進行計算,吻合度就可以很高。而對於有人參與的社會行為的預言,或許是依存某個原則推理的結果,或許是因為知道什麽樣的一些事是可以在曆史上書寫一筆的大事,並且將來某一時候必定發生其中之一,所以寫出一堆沒有次序的“預言”讓後人自己去套。不論是哪一種情況,筆者都不認為這些“預言”是預見或者預聽了那個靜靜地等在前麵的將來的結果。

或許有人會擔心靜態宇宙(宿命)理論對於人們努力的願望有消極的影響,既然不論努力不努力,將來是不會改變的,那麽為什麽還要努力。這種理解是對靜態宇宙論的誤解。靜態宇宙論並不影響如果努力就會成功,如果不努力就會失敗的傳統觀念,而是說這個人最終會選擇努力還是不努力是個靜態的結果。它和傳統意義上的宿命論不同在於,傳統意義上的宿命論認為人可以預先說出那個結果並且你也無法逃避。靜態宇宙論認為那個靜態的結果在前麵靜靜地等著你,但你還沒法看到它,從傳統觀念角度看,它仍然有無數的可能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