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時評

風聲、雨聲、家事、國事
個人資料
正文

哲學的批判

(2012-12-10 08:11:23) 下一個

人們在探索自然的過程中,努力把握有形物體之上的規律。由於它的非直觀性,不同人根據自己觀察的角度,建立了不同模型和學說,產生了不同的哲學流派與宗教思想(宗教本質上也是一種哲學)。哲學與宗教對於與自己不同的哲學觀點或宗教派別多是采取了打壓的方式。曆史上哲學觀念或者宗教的進步通常伴隨著血腥的肉體消滅(例如哥白尼、耶穌等),這或許是因為哲學以及宗教與社會和統治有著太過緊密的聯係。

即使不是為了維護統治和秩序,不同的哲學流派之間也不停地進行著相互的批判。但是就如《主觀自我》中所闡述的那樣,語言並不是一個很好的信息傳遞工具,並不是用來表現象哲學這種內在的抽象的內容的,不知道哲學批判者們在批判別人的哲學觀點時,有沒有真正掌握那一派學說的內涵。

其實在哲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是甲對乙的觀點進行批判,乙對甲的批判進行批判,說甲沒有搞明白乙的觀點;甲對乙的批判的批判進行批判,說乙沒有搞明白甲的批判,如此往複。其實同樣的一派哲學觀點中,由於不同的人理解不同,存在著不同的版本,甚至有的版本之間差異之大,隻剩下幾個籠統的單詞算是共通點了。

在本書中筆者也引用了一些哲學的觀點和批判,與讀者的理解未必完全相同,也不排除被學者們批判為根本沒有搞明白這一派學說的觀點的可能性。確實,筆者的引述或者評注,未必與某一派哲學觀點的代表人物的想法一樣,因為我們能夠接觸到的自然科學領域的成果也與前人也不一樣。這些成果不是單指一些結論性的東西,而是包括思考問題方法的進步。如果要深究相同不相同這個問題,您能夠保證在世界觀這樣的問題上誰與誰的想法和理解就那麽完全一致的吻合嗎?我們似乎遇到了驢唇不對馬嘴這樣的大問題,缺乏耐心的讀者這時也許就會拿起因此如何如何或者沒有意義、浪費時間這樣的大棒子了。

但是且慢,我們剛好來到筆者對於哲學這一問題最核心的主張:

1.        思考比得出結論更重要。
要學會柔軟地思考,不要死抱住僵硬的教條。懂得世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看,比從各個角度看能看到什麽更重要。

2.        樹立包容的哲學思想。
如果你能搞明白不同哲學派別(或宗教)中的思想者們他們想要告訴我們什麽,你甚至可以建立不同哲學派別之間的聯係,A學說的B觀點與C學說的D觀點其實是一回事,隻不過表述不同,看的角度不同而已等等。

3.        從多個世界觀中得出方法論。
目前的各派哲學,在說明世界是怎麽樣之後很快就進入到我們該怎麽做上,如果您能夠理解1和2並且自覺地運用,那麽您就能夠在一個更加開闊的視野下決定自己的行動如何取舍。

另外,世界是複雜的,我們在科學研究中習慣於用一個簡單模型去描述它,不知不覺中,我們認為那個簡單的模型就是它的全部。我們用這個簡單模型去套一切事物,然後驚訝地發現居然沒有套住(與預言不符),然後再給沒有套住找個說法,於是新的理論就誕生了。這種現象在自然科學研究中有,在社會科學研究中更多。當然我們不能因為世界複雜就不去尋找它的規律,但是對於簡單模型下推倒出來的東西,它的局限性我們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目前在中國的哲學中占有主導地位,對於中國的進步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筆者也認為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是到目前為止對於改造世界這一目的的最有用的哲學,它對人的行為產生積極的指導作用,這種影響,就像汽車的引擎,他可以推動人類認識這輛車前進,因此也就是必須懂得的哲學思想。但是和所有的理論一樣,辯證唯物主義哲學也有它的局限性,它的局限性也體現在對於其他學說的批判中。

下麵我們就來看一看,辯證唯物主義是如何評價非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觀點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