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時評

風聲、雨聲、家事、國事
個人資料
正文

客觀意識和主觀意識

(2012-12-08 18:06:14) 下一個

因為意識具有客觀性和主觀性,這樣在討論意識這一概念時我們也將它分成兩個層麵、客觀意識層麵和主觀意識層麵。客觀意識和主觀意識是在不同層麵討論意識時的意識概念,注意不是一個意識變成了兩個意識,而是從另外的一個角度來認識意識。

客觀意識:是物質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物質的反映,是通過客觀方法可以研究,解釋並包括意識的全部客觀性的意識概念。

客觀意識強調人腦的能力,譬如人腦的不同區域有不同功能,可以控製人們說話,可以指揮運動器官,同時可以思考問題等等。人有感知的能力,記憶的能力,想象的能力,創造的能力等等,這些能力是現在任何人造係統無法比擬的。人們正在運用醫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等手段對人腦進行研究,客觀意識的產生以及思維的規律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被慢慢研究清楚。

主觀意識:又叫主觀自我,是一種自我感覺,它是客觀世界存在的唯一見證。如果沒有主觀自我,客觀世界存在與否便沒有意義。

(請將這段話反複讀三遍,並確認已經理解了)

主觀自我是一種什麽樣的感覺呢?比如我和張三都是正常人,都可以思考,都能夠說話,都能夠感覺到世界的存在,但我就是我,我不是張三。即使張三說類似的話,我也知道我不是張三。我不知道張三感覺到的世界是否和我一樣,即便將來科學發展了,讓我有辦法感覺到張三感覺到的世界,我仍然不是張三。如果讓第三者李四來判斷我和張三哪一個是“我”,他是沒有辦法說清楚的。他會說你們哪個都不是我,李四才是我。

主觀自我所依賴的客體,也就是某個人,具體的說就是“我”,是整個宇宙的中心,整個宇宙的存在是通過“我”的感覺才認識到的。我是我肉體的那個人,但是“我”又不等同於那個人。

現在的任何研究方法最多隻是在研究“人”,而對於“我”如何研究,筆者認為除了邏輯和想象力,我們沒有其他的工具。

客觀意識和主觀意識的關係:主觀自我的產生、存在是客觀意識範疇,因為它是人腦的能力之一。主觀自我的感覺是主觀意識範疇。主觀意識所感覺到的任何感覺,包括錯覺、幻覺都可以用客觀意識的研究手段提供解釋,沒有客觀意識,也就沒有主觀意識,而沒有主觀意識,客觀意識就和電腦軟件,數字相機照片等沒有了本質的區別。存在別人大腦中的任何意識都是客觀意識,主觀意識一定是“我”的意識。客觀意識能夠認識到主觀意識的存在。但在大多數人的客觀意識中主觀意識是那個客觀意識所依賴的物質的個體所形成的意識,用通俗的話說大多數人認為自己才是那個我。正確理解客觀意識和主觀意識的概念及其關係對於理解後麵的論述和結論至關重要。

層麵的劃分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如下圖所示,我們可以用最細的劃分1,也可以象劃分2那樣劃分成物質層麵和意識層麵,也可以象劃分3那樣劃分成主觀層麵和客觀層麵,以下在用到這些層麵的概念時它所代表的意思請參考下麵這張圖。





說到這種劃分的意義,等同於說用不同的具體科學理論考察同一事物的意義,我們說從不同角度看世界也是同一個意思。舉個例子,任何化學運動都不違反物理學總結的定律,本質上是物理運動;任何生物運動都符合化學變化規律;社會中每一個人的運動都是生物運動;但是用任何一條物理學定律也無法說明西特勒為什麽發動世界大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