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令健康養生園

讓我們一起締造青春不老的傳說。。。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小創傷”治大病

(2014-04-08 08:25:09) 下一個

“小創傷”治大病

記得在讀中學的時候得感冒頭疼,外婆在我的脖子後捏住皮肉揪了十幾下,脖子留下幾道瘀痕,雖然皮肉受點苦,但覺渾身舒展、輕鬆,頭痛發燒緩解,見效快速。

上述的就是民間治病常用的“捏痧”或“揪痧”,屬刮痧類療法,這種“小創傷”式治療通常有拔罐、刮痧、點刺出血、拍打等。此類療法應屬於醫學上的“刺激療法”範疇。針灸推拿療法、神經刺激療法、電刺激療法、磁療、熱療,包括上述的“小創傷”式療法等都屬於刺激療法。對身體某些部位的適度刺激,激發了機體內部的“生理應激係統”,通過神經體液的一係列調節,使機體防禦免疫機能增強,新陳代謝提高,從而促使疾病痊愈。在中醫來說,就是激發精氣,調理氣血,祛瘀生新,達到陰陽平衡。穴位是經絡之氣血匯聚輸注於體表的部位,通過中醫的寒、熱、虛、實、陰、陽、表、裏八綱辨證,選擇一些經絡所過或經氣聚集的部位(穴位)進行刺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臨床實踐發現,少量出血或皮下出血的“小創傷”式療法對身體沒有什麽大傷害,是通過物理的刺激,人為造成毛細血管破裂出血,能激發調動人體細胞修複功能,及對壞死血細胞吸收功能, 由於血紅蛋白釋出產生自家溶血現象,生成一種類組織胺的物質,隨體液周流全身,刺激各個器官,增強其功能活力,這有助於機體功能的恢複。還能促進血液和淋巴液微循環,加強血液與組織間物質的交換,淋巴細胞的吞噬能力也更活躍。此類療法因激發人體免疫反應的能力較強而令治病效果快速,急性慢性病均可使用。可用於急救,如大椎穴刺血拔罐治高燒不退、十宣穴點刺出血治中風閉證昏迷或中暑休克,刮痧治高熱抽搐等。對慢性病,如風濕痹症、皮膚病、慢性炎症、腫瘤等也有令人刮目相看的療效。有個網友利用自創的應激刺激法治好了自身的多種疾病。(此文最後有他所寫的文章的鏈接。)

說到拔罐,也許有人會不屑一顧,覺得這個療法很老土,但事實上它比其他很多療法更快速而有效,其顯著之療效令人驚詫不已。唐代醫家王燾在《外台秘要》中就記載了被稱作“奇罐”療法的古老中醫絕技“刺絡拔罐法” ,屢克頑疾、疑難雜症和急性病。用刺絡拔罐法(也稱刺血拔罐法),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盡快使“瘀阻、痰濁”消除,古人稱為有奇效的“奇罐”。實踐證明針刺放血療法確有通經活絡、開竅瀉血、消腫止痛的作用,對各種氣滯血瘀、經絡瘀滯、痰濁阻滯、疔瘡、瘍腫、疼痛等病症有出奇製勝之功。久病必瘀,若使惡血邪氣盡出,則立起沉屙痼疾。而刺血後拔罐又加強了刺血的療效,相得益彰。扁鵲治療虢國太子屍厥症(休克),用“礪針砥石”及刺血,起死回生。華佗為曹操治療“頭風症”,頭部針刺放血,止痛神速。唐代禦醫秦鳴鶴針刺百會及腦空(頭部穴位)出血,治愈了唐高宗的眩暈、目不能視。

請看這個老中醫的治病經驗,他診所的一個73歲老年病人患食道癌不適宜手術,因癌腫阻塞不能進食,他敘述道:“我就為老太太治療,針灸天突穴,璿璣穴,內關穴,中脘穴,足三裏和太衝穴。針灸完畢,在胸骨柄處拔火罐,留罐一個小時。隻見罐內吸出很多血泡,挑破血泡,內裏出來很多似膿似血似水的液體。第2天來診治,訴說略能喝點稀粥了,我就再次在原處拔火罐,又呈現很多膿血液,針灸穴位同第一天一樣。第3天來診,訴說能吃點飯了,我的信心更足了,又在背部拔火罐。如是治療了一段時間。老太太一場要命的食道癌,治療就大功告成了。老太太一直活到2007年才辭別人間,享年81歲。” 老中醫認為“屬於表症的和病程短的患者。如感冒傷風,風寒濕痹初犯,一般15到20分鍾即可取下火罐。屬於裏證的,如胃炎,膽囊炎,腎病綜合征,結腸炎,肺炎,尤其屬於沉寒痼疾,甚至是腫瘤包塊,留罐的時間需要30分鍾至2個小時,才可以把深處的病之毒由裏至表的吸拔出來。很多患者同樣打了好幾個火罐,時間長度是一樣的,有的起泡,有的不起泡。有的是血泡,有的是水泡。本人在40年的臨床實踐中不停總結摸索,認為起泡是病理反應。總之,起水泡或者血泡屬於濕毒內陷,血毒侵淫所致。呈現水泡和血泡,標記著病情緊張,而且病之毒在人體深處。如不及時治療,就病入膏肓了。拔出水泡和血泡後,不要手忙腳亂,用消毒後的三棱針挑破,再撲灑滑石粉既可幹燥又可止痛,防止發炎。”(注:長時間留罐的拔罐法宜請專業人士操作)。臨床上還可用拔罐治療腸癌、乳癌、腦瘤等癌症。上海郊區有個民間中醫在自己家裏用刺血拔罐法治愈了不少疑難雜症,還治愈一例腦瘤患者,整日病人應接不暇。小小罐子可治大病啊!

如果在家裏要用“小創傷”式療法治病或保健,我覺得刮痧比較安全方便,效果也不錯。刮痧療法的適用範圍廣泛,推拿、拔罐能治療的疾病,也可循經絡或穴位刮痧來治療,刮痧不但能治病還能保健養生,通絡活血,去除疲勞。我治療感冒病人,除了開湯藥,必加上背部拔罐或刮痧,見效快,百治百效。萬一得了感冒發高燒又找不到中醫看病時,可讓親人幫忙做背部刮痧。若家裏沒有刮痧板,可以用一條陶瓷的湯匙代替,在背上塗上嬰兒油(baby oil),從脖子至尾椎,刮脊柱和脊柱兩旁的背部肌膚,刮至呈現紅紫色,出現一點一點的連片的“痧”,稱出痧,就是透出了熱毒,對退燒很有幫助。刮痧力度適中透至皮下,刮脊柱不要太用力,脊柱兩旁可稍為用力一點。(注意:若有出血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嚴重貧血、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和血小板減少患者不要刮痧,皮膚病患處和皮膚破損處也不宜刮痧。),刮痧完畢喝杯熱水,可幫助排出身體的代謝廢物,不要立即洗澡,因為此時皮膚毛孔處於張開狀態,刮痧2小時後才可以洗澡。

談談拍打療法。這個療法通過拍打刺激經絡穴位或筋肉疼痛部位,達到治病或保健目的,簡單易學效果好。但千萬注意不要用力拍打後頸部、脊柱、腹部、後腦等要害部位。有個台灣女子拍打後頸部太用力導致了頸椎受損的嚴重後果。在肌肉厚實的四肢、肩膀、臀部等部位可用力一點,拍出紅印甚至瘀痕療效更好。

“小創傷”能治大病。拔罐、刺血、刮痧、拍打等“小創傷”式療法,不僅沒有藥物的副作用,而且療效立竿見影。祖先傳下來的簡易有效的真知瑰寶我們若棄之不用,對華而不實的東西卻趨之若鶩,豈非舍本逐末、緣木求魚乎?

以下有關文章供參考(鏈接):

http://bbs.wenxuecity.com/health/231267.html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50083/201201/2013.html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50083/201201/2014.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