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中耳積液的中藥治療
文/林君玉
胖胖是小六生,從小就患鼻過敏,經常打噴嚏流鼻水,自上幼稚園以後更是反覆被同學傳染感冒,還不時並發中耳炎,今年初以來中耳積水持續用抗生素治療沒好,已6個月,醫生說必須要裝引流管。
他的父母非常擔心,不知道開刀有無後遺症?怕會影響他的聽力,因此帶胖胖來讓我治療。我先用祛風解表、利水清熱、解毒通竅的藥物來治療,等中耳積水痊愈後,就開始服用補中益氣湯、小青龍湯等補氣固表、祛風散寒的藥物,約調理3~4個月,改變他的鼻過敏體質,不要讓鼻咽經常充滿粘液。胖胖就這樣調補了一段時間,中耳積液消除了,不會持續打噴嚏或經常感冒,後來就很少發生中耳炎或耳朵悶塞不舒服的症狀。
中耳積液的成因,大部分是因為小兒的耳咽管粗短、或先天性功能較差,一旦感冒嚴重引起鼻咽炎,很容易由耳咽管波及耳腔,耳腔黏膜因為受到感冒病毒侵襲引發中耳炎,所生成的大量粘液無法正常代謝,羈留在中耳腔就成了中耳積液,有時候燒退了,耳朵也不痛了,卻還是感受耳朵悶塞、耳鳴、頭暈,所聽到的聲音感受很遙遠,聽不清楚,這就是中耳的積液還未完全排除的現象,此時以國藥的祛風清熱、活血化瘀、利水除濕法,例如葛根湯、銀翹散、五苓散等來治療,並隨症加減之,經常得到滿意的療效。
(作者林君玉,現為程惠政中醫院副院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兼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