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令健康養生園

讓我們一起締造青春不老的傳說。。。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癲癇病的中醫療法

(2012-09-09 22:05:50) 下一個

癲癇病的中醫療法(轉載)

(注:以下療法須在中醫指導下辨證使用)

癲癇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慢性腦部疾患,以在病程中反複發作的神經元異常放電所致的短暫性中樞神經係統功能失常為特征,出現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兩目上視、肢體抽搐等症狀,俗稱“羊癇風”。本病大發時,應注意用紗布包壓舌板塞入臼齒間,以防舌咬傷,並保持呼吸道暢通。

癲癇病主要分痰、火、驚、風四大主症,另外還有外傷型、瘀血型、囊蟲型、腹型癲癇等幾種少見類型的癲癇病。

  1、痰:並非指一般的咳痰,是指經絡裏的病理複合物。風火挾熱,蒸騰有形之實痰上逆,蒙避心神、壅塞清竅,導致人體陰陽一時性的逆亂而發生抽搐,這就是癲癇的發作。在臨床上痰火驚風可相互存在,又可相互影響。故而痰火驚風四大病因也被人們臨床常常作為癲癇的代名詞。

  2、驚:有兩個含義,一是指驚嚇,小兒癲癇驚嚇者為多;二是指驚恐傷腎,腎為水藏,為一身精液之所在。腎主骨生髓,通於腦,人體的秉賦強壯與否,皆源自腎氣。驚恐傷腎後,導致腎氣虛衰,陰陽失衡不能溫煦髒腑經絡。從而使作為生痰之源的肺和儲痰之所的脾,受到影響,不能將水穀精微運化輸布於四肢百脈,使其停留瘀滯於經脈間,這就是痰瘀的生成,給癲癇發作埋下伏筆

  3、火:一是指自然界之火,如天氣炎熱,使人上火等一切火熱現象,屬"六淫"中"火"的病因範疇。二是指無形的病理之火,屬七情病因範疇之"怒",如肝火旺盛,怒火傷肝,心火太大等等。均為癲癇發作的誘因,加之這些患者往往會在社會上或單位裏受到歧視,從而產生心理上的壓力,常常生氣、發火也是誘發癲癇發作的一大主因

  4、風:一是指自然界之風,屬六淫範疇;一是指病理現象,如傷風、肝風、中風,其中對癲癇發作影響最大的當數肝風,有的患者著急、上火都犯病,天氣刮風也犯病,所以癲癇的發作與"風"有著密切的內在聯係。

宜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癲癇,修複受損神經元,從而使癲癇從根本上得到治療,治法要因人而異,製定適當的綜合治療方案。

中藥內服法

中藥經驗方1:
法半夏、陳皮各15克,膽南星、鬱金、茯苓各12克,枳實、石菖蒲、遠誌各10 克,沉香6克,海浮石、青礞石各30克,以上方為基礎,辨證加減

用法:研成粉末,混勻,裝瓶備用。成人每次 6克,口服,每天3次。發作頻繁者,每次10克,隔 6小時服1次。小孩酌減。服2個月為1療程

中藥經驗方2:
桃仁、赤芍、紅花、川芎、半夏、香附、木通、蘇子、青皮、大腹皮、桑白皮。

用法:上藥共研細未打片,每片含生藥0.3克。每日3次,每次按每公斤體重半片。

療效;用本藥治療兒童癲病患者100例,顯效72例,有效12例,效差10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84%。本藥對全身強直性陣攣(大發作)效果效好

外治法

為臨床治療癲癇病提供簡便、有效的治療方法,能不同程度上減輕症狀,減少發病次數,避免了治療途徑的單一性、治療作用的局限性以及抗癲藥物的依賴性及毒副作用。

1、針刺法

(1)針刺取穴常用穴位:長強,百會,人中,內關,三陰交,後溪,申脈,風池,風府,神門、肝俞,陽陵泉,期門,完骨、腦戶等。

在臨床實踐中,對60例癲癇患者采用改良合刺針法,取得了較好療效。

  選百會、雙側風池、完骨、神門穴,用32號2寸不鏽鋼毫針,采取改良“合刺”針法,當穴位前後左右4個方向斜刺,每—個方向各留一支針,—穴四針,留針行氣。百會穴進針一寸,一穴四針,留針行氣。完骨進針一寸,針尖向鼻尖;風池進針0.8寸,針尖向對側目睛;均采用撚轉手法,平補平瀉,以120次/分鍾,撚轉兩分鍾,神門穴進針0.3寸,刺中即止,留針候氣。配穴及其使用:痰火擾神輔以豐隆、公孫;血虛風動輔以血海、足三裏;風痰閉竅加人中、大椎;瘀阻腦絡輔以關元、氣海;心脾兩虛,加陰陵泉、太溪;肝腎陰虛,加湧泉、丘墟。太溪、足三裏均用補法,其餘配穴均用平補平瀉法。上述穴位施用手法後,均留針30分鍾,配合百會等穴位使用。治療周期:隔日針灸,每周3次;6次為一個療程,以3個療程為周期觀察研究。

  治療3個療程後,60例中有14例一年以上不發作,腦電圖正常;22例發作症狀比前減輕,間歇期明顯延長,腦電圖指標改善;24例發作時症狀比前減輕

(2)耳針

  [取穴] 心、肝、腎、脾、胃、神門、枕、腦幹、皮質下。

  [操作] 每次選用2~3穴,毫針用強刺激,間歇行針,留針20~30分鍾,每天或隔天治療一次。也可用埋針埋丸法。

(3)頭針

  [取穴] 頂中線、頂顳前斜線、頂顳後斜線。

2、挑治法

  取穴:長強上5分、1寸、1.5寸三處。長強穴,位於尾骨尖下0.5寸處。方法:皮膚常規消毒後,用28-30號毫針挑至皮下組織,每周1次,3次為1療程。

3、敷藥法

  (1)熟附子9克,研細末,用麵粉少許和成餅,把餅放在氣海穴上,用膠布或紗布條固定

(2)吳茱萸適量。將吳茱萸研為細末,撒入臍窩內,外用膏藥貼固定,7 至10天換1次。

4、按摩法

  (1)取足部反射點:頭、腎髒、心髒、脾髒。方法:一手握住腳,用另一手拇指點揉各反射點,每穴2-3分鍾

(2)用兩手分別按摩兩側耳輪18次,然後用兩手魚際處掩住耳道,手指放在後腦部,用食指壓中指並滑下輕彈後腦部24次,可聽到咚咚響聲。

食療法

(1)天麻陳皮粥。天麻、陳皮各10g,大米100g,白糖適量。天麻(切片)、陳皮與米同煮粥,熟後放入白糖調勻,分2次,l日服完。
適用於風痰壅盛型癲癇,證見短暫昏迷,或精神恍惚而無抽搐,舌稍紅,白膩或黃膩。

(2)芹菜紅棗湯
芹菜200 - 500克、紅棗 60 -120克。加水煮湯飲用。
芹菜芳香濃鬱,清肝熱。大棗性甘溫,益氣養血,寧心安神,適於肝陽上亢而致的癲癇。

(3)人參橘皮湯。生曬參、橘皮各10g,白糖適量。人參、橘皮先煎,去渣取汁,放入白糖,代茶飲。適於氣血不足型癲癇。

(4)木耳10克、生薑3片、橘皮10克、白礬1克,大棗10個。加水煎湯服用。適用於突然跌仆、神誌不清或短暫的神誌不清、神誌恍惚、抽搐、吐涎、或伴有尖叫、二便失禁症的癲癇,作輔助食療。(注:白礬不宜長期服用。)

(5)淮山枸杞湯。淮山30g、枸杞15g煎湯服用。適於氣血不足型癲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