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令健康養生園

讓我們一起締造青春不老的傳說。。。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足底反射區按摩法

(2011-09-18 02:09:43) 下一個

足底反射區按摩法 ZT

一、足反射按摩法定義

人體的雙足合起來恰象人體的整體縮影,人體的各組織器官在人體雙足都有其對應的解剖部位,即反射區。運用物理手法(如手指、按摩工具)在人體雙足部相應的反射區上施以按、壓、刮等手法,就能調節人體各髒腑器官的生理功能,從而達到診斷疾病、治療疾病、自我保健的目的。這種物理療法稱為足反射按摩法。

足反射按摩法是通過對雙足反射區的刺激,以調節病變的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並使已退化或功能已喪失的組織器官或多或少地恢複一些原有的生理功能,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尤其對中老年人是一種簡單、最實際、最有效的治療兼保健的綠色療法。

同時,人的雙足默默無聲地左右著機體的健康狀況,雙足的反射區就好象反映機體舟身健康狀況的一麵鏡子,每時每刻在用無聲的語言回答著其相關的健康情況。專家指出:當病變程度達10%時,足部反射區就會反映相應的征兆,而人體產生自覺症狀,能夠被醫療儀器檢測出來時,病已達70%。

二、足療的起源

它是我國中醫學的寶貴遺產。雙手是人類的驕傲,自從有了手,就可製作工具。如果不是人類用雙腳站立起來,由雙腳來承受全身的重量和負擔行走的任務,雙手就不能解放出來,人類也不能與猿猴相揖(壹)別。人類的腳掌是動物中最發達的,它有豐富的血管、神經與指揮中樞(大腦)和各個內髒器官相聯接。由於雙足是處於人體最遠離中樞神經的部位,從信息傳遞的途徑來說,是腳到脊髓再到大腦,而脊髓又與各個髒腑器官相聯接,因此腳上存在著各髒腑器官的許多信息,腳所受的刺激也會傳送到各髒腑器官。又由於雙腳是處於最遠離心髒的部位,很容易出現血液循環障礙,加上地心吸力的影響,一些從身體各部分帶來的有害物質很可能在這裏沉積下來。因此,在人的足部可以找到與身體各部分器官相對應的敏感突置。當人體發生疾患時,在這些敏感突置上可能出現壓痛、酸痛、腫脹、硬結等異常現象,而易被人所感知。由原始的、感性的、偶然的發現,經過千萬年的反複驗證,人類終於認識到其中的規律性,即這些敏感突置與各部分器官的關係:當某一器官發生異常現象,而當刺激這些敏感突置時,疾患也將得到緩解或痊愈。刺激這些敏感突置的方法,最簡單最原始的便是用手去按揉或用腳在凹凸不平的地麵、樹根上踩踏,以取得治病的效果。這就是足部反射區按摩法的起源。

三、足療的發展

20世紀初,美國醫生威廉以現代醫學方法研究整理反射療法的成果,於1917年發表了《區域療法》一書。他將人體垂直劃分為十個反射區域,從頭部延伸到四肢末端。

西方國家越來越多的人意識過份依賴化學藥物產生的弊端,轉而尋求各種自然療法和替代療法。中國傳統醫學的針灸等日益受到重視,足部按摩也應運興,在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人在學習和傳播。

1980年,瑞士神父吳若拾在台灣大力推廣足部反射區健康法,被稱為“若拾健康法”。

改革開放以後,足部反射區健康法通過各種渠道傳回我國大陸。1990年4月,在北京舉行了首次全國足部反射區健康法研討大會。經過努力,1990年12月 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批複同意成立“中國足部反射區健康法研究會”,並指出:“足部反射區健康法是一種簡便易行、效果顯著、無副作用的防病治病自我保健方法,尤其對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更有其現實作用。”

四、足療的原理

(1)、循環學說:由於心髒有節律的搏動,血液不停地在全身循環流動,成為機體內外物質運輸和交換的重要通道。當人體某個器官機能異常或發生病變時,就會產生一些對人體有害的代謝產物沉積在循環通道上。由於足部是處於遠離心髒的部位,加之地心引力的影響,這些有害物質就很容易在足部沉積下來,造成局部皮膚組織變異的現象,如皮膚變色、皮下顆粒、索條硬結節等。通過采用足部按摩,可促進局部循環、血流通暢,最終通過腎髒等排泄器官將這些沉積物排出體外,恢複髒腑器官的正常功能。

(2)、反射學說:人體各個係統能彼此保持密切的聯係、合作與協調,是依靠複雜的體液、神經等能流係統來完成的。人體的體表和內髒到處都有豐富的感受器,當感受器接受到外界或體內環境的變化就會引起神經衝動,沿傳入神經到中樞神經,中樞神經進行分析綜合產生新的衝動,再沿傳出神經傳至器官、腺體或肌肉,使之作出相應的反應。這就是神經反射的過程。足部分布著由許多神經末梢構成的觸覺、壓覺和痛覺等感受器,它處於人體最遠離中樞神經的部位,其信息傳遞的途徑是足部——脊髓 ——大腦,而脊髓有與各個髒腑器官連接。因此,足部存在著人體各個部位和髒器的信息,同樣足部受到的刺激也可以傳遞到全身,是一個反應最敏感的反射地帶,所以當人體各部位髒腑器官發生異常時,足部就會出某些相關的信息。

(3)、全息胚學說:“全息”,原是物理學中的概念,運用激光拍攝下照片,其底片的一個部分仍可以複製出整體的影像。即每一個局部都包含著整體的信息,隻不過局部越小,包含的整體的信息越少,複製出的整體型象越模糊而已。任何多細胞的生物體都是由一個受精卵或起始細胞通過細胞的有絲分裂而來的。因此生物體上任何一個相對獨立的部分,都包含著整體的信息,把這樣相對獨立的部分稱為“全息胚”。例如植物的枝葉,人體的手、足耳等,這些全息胚上存在著與整體各個器官相對應的位點,而位點的排列則遵循著人體解剖圖譜。

因人的雙足與其他全息胚相比,由於麵積大而包含著的信息也豐富,複製的整體型象也較清楚,容易辨認和掌握,而且操作簡單,故足部按摩作為防病、治療、保健的一種方法,具有嘶定的優越性。

五、足部反射按摩法適應症

1、本法對急性疾病尤其是急性疼痛疾病療效,見效快,輕者有時一次即可治愈,重者經數次按摩治療後,也可出現顯效,而後痊愈。 如:胃痙攣、腸痙攣、膽絞痛、心絞痛、偏頭痛、急性咽喉痛、聲音嘶啞、上感、三叉神經痛、急性扁桃體炎、痛經、落枕、急性腰傷、踝關節扭傷、急性乳腺炎、急性胃腸炎、腸痛、惡心、牙痛、急性軟組織損傷、暈車、暈船、便血、肛裂等等。

2、本法對單一慢性病的按摩治療,隻要堅持1個以上的療程,完全可以收到明顯,以至疾病的痊愈。 如: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小兒消化不良、腦外傷綜合症、失眠、神經衰弱、神經官能症、高血壓、眩暈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坐骨神經痛、過敏症、風濕性腰腿痛、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膝關節軟組織損傷、閉經、月經不調、經前緊張綜合症、頸椎病、頸肩綜合症、遺尿、慢性鼻炎、慢慢性咽喉炎、神經性頭痛、前列腺肥大、肩舟炎、網球肘、下肢浮腫、下肢靜脈曲張、無名熱等。

3、對多種病症混雜性的慢性病即疑難病等,需要2個以上療程的按摩,會收到可喜的療效。關鍵是要有“三心”——恒心、耐心、信心。貴在堅持。 如:腦血管疾病(腦出血、腦栓塞、腦血栓後遺症)、腦性麻痹、心血管疾病(嚴重的心律不齊、反複發作的心絞痛、冠心病)、慢性腎炎、牛皮癬、糖尿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子宮肌瘤、膽囊炎並膽結拾、腫瘤放療、化療的恢複期、泌尿係結拾等。

六、足反射按摩後可能出現的正常反應

1、疲倦感:輕重因人而異,通常體質越差的人,疲倦感越明顯,持續時間越長。出現此種反應時,隻需注意休即。

2、引發病痛:經足部按摩治療後可將體內潛在的病情引發出來,病痛的程度和持續時間常與所患病症的輕重呈正比。另外,如果病人同時患有多種病症,其引發的病痛可能輪流出現,但一般不會同時發作,病痛引發數日後可自動消退。

3、液變化:多數人在接受治療十餘次後,可出現尿色變深,呈深黃色或棕褐色,尿味加重,時有混濁現象。這是排泄功能加強的表現。

4、 內發幹:有的人治療後感覺口內發澀,唾液減少, 一兩日後消失。

5、症狀加重:反射區壓痛更明顯或有的症狀加重,如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腰背痛,按摩後疼痛加劇,過3——4天就會緩解或消失。

6、發熱、腹瀉。

7、嗜睡:治療後出現嗜睡的現象,也有少數人睡眠時常做夢,無需擔心。

8、腳踝腫脹:淋巴管不通者,按摩7天後可能腳踝腫脹。

9、身體分泌物增加:常見的有出汗增多,鼻腔、咽喉、氣管分泌物增多、婦女白帶增多,這些均是機體功能得到改善、代謝增強的型式表現。

七、何種情況下足部反射按摩法更顯作用

1、對藥物過敏或者產生抗藥性,不能用打針、吃藥進行治療或者治療無效。

2、應采取手術治療,但由於某種原因不能進行手術。

3、對某些目前醫學上還缺乏有效治療方法的病症。

4、在旅途中,在窮鄉壤和邊遠地區,缺醫少藥的情況下。

八、注意事項

1、飯後1小時之內不作按摩。

2、按摩前,應先檢查心髒反射區,以確定對該病人用力的標準。

3、療後30分鍾內飲用溫開水300——500毫升;嚴重心、腎病者不宜超過150毫升。

4、按摩後,注意雙足保溫(尤其冬天),夏天勿對按摩的雙足直開風扇。

5、避免在皮下組織少的部位,施以重按,以免造成腫脹。

6、一月餘治療,雙足反射區敏感度減低時,用42度至45度溫開水並放一勺鹽浸泡雙足20分鍾,使按摩效果更好。

7、坐骨神經反射區不可重按。

8、慢性病、疑難病症病人按摩治療,應告訴病人有時因體質差異,要經過10次以上按摩治療才能出現療效。

9、娠期慎用本法,月經期間禁止按摩刺激生殖腺反射區。

10、實施按摩治療,患者要有信心、耐心、恒心,這是治療任何治病的前提,是見效的內因。

11、在治療疑難病症時,會出現“馬鞍型”或“駝峰型”,這是治療中出現的正常反應。

12、停止服用消炎藥、鎮靜藥,但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仍需服用。

九、足反射按摩法操作

1、用拇指或食指第一指間關節或按摩棒根據後文的處方,按摩處方中的反射區,力度以使反射區產生酸痛為度,每個反射區按摩30-70次,病變反射區可按摩5分鍾(如胃病處方中透反射區就是病變反射區)

2、雙足有人體全部的反射區,當發生不適時,也可隻按摩病變器官反射區。

3、每天按摩一次或2次,也可每3天按摩一次。15次-3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可不休息。

十、按摩順序:

從左腳開始,按腳底→腳內側→腳外側→腳背,然後按上麵的順序按摩右腳反射區。詳細順序:

左腳:腎上腺→腎→輸尿管→膀胱→額竇(右側)→垂體→小腦及腦幹(右側)→三叉神經(右側)→鼻(右側)→頭部(大腦)(右側)→頸項(右側)→頸椎→甲狀旁腺→甲狀腺→眼(右側)→耳(右側)→斜方肌→肺及支氣管→心→脾→胃→胰→十二指腸→小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及直腸→肛門→腹腔神經叢→生殖腺→ 上肢→下肢→胸椎→腰椎→骶骨→尾骨內側→前列腺或子宮→尿道及陰道→內側髖關節→直腸及肛門→腹股溝→內側坐骨神經→尾骨外側→生殖腺→外側髖關節→下腹部→外側坐骨神經→膝→肘→肩→肩胛骨→上頜→下頜→扁桃腺→喉、氣管及食管→胸部淋巴腺→內耳迷路→胸→橫膈膜→肋骨→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腎→ 輸尿管→膀胱。

右腳:腎上腺→腎→輸尿管→膀胱→額竇(左側)→垂體→小腦及腦幹(左側)→三叉神經(左側)→鼻(左側)→頭部(大腦)(左側)→頸項(左側)→頸椎→甲狀旁腺→甲狀腺→眼(左側)→耳(左側)→斜方肌→肺及支氣管→胃→胰→十二指腸→小腸→肝→膽囊→盲腸(闌尾)→回盲瓣→升結腸→橫結腸→腹腔神經叢→生殖腺→上肢→下肢→胸椎→腰椎→骶骨→尾骨內側→前列腺或子宮→尿道及陰道→內側髖關節→直腸及肛門→腹股溝→內側坐骨神經→尾骨外側→生殖腺→外側髖關節→下腹部→外側坐骨神經→膝→肘→肩→肩胛骨→上頜→下頜→扁桃腺→喉、氣管及食管→胸部淋巴腺→內耳迷路→胸→橫膈膜→肋骨→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腎→輸尿管→膀胱。

足底按摩常用簡單的方法

單食指扣拳法:食指關節彎曲,其餘四指握拳拇指固定在中指上頂住彎曲的食指

雙指鉗法:食指、中指彎曲成鉗狀,鉗住腳趾間穴位 壓在穴位上

雙指拳法:用手握拳,中指食指彎曲關節凸出,以凸出的關節著力以手腕施力

拇指握推法:拇指與四指分開,用拇指指腹為著力點,以手腕手掌施力

扣指法:拇指與四指分開呈圓弧狀,四指為固定點,拇指指尖施力

全足按摩程序如下:

(可采用“提示音”掌握30分鍾時間或自我靈活掌握時間。)

一、 足底部分:

1、 “自上向下移動按摩”基本反射區,(在腎反射區位置多停幾秒鍾再往下移動)從腎→輸尿管→膀胱共3~4分鍾四聲“提示音”後結束。(包括試行,請使用四分鍾便於計時。)

2、 同時“點壓按摩”足大拇趾(包括大腦、垂體、視覺中樞敏感點、額竇)1分鍾後,接著“橫向來回移動按摩”5趾頭(額竇)1分鍾,共計2分鍾,二聲“提示音”後結束。

3、 同時“橫向來回按摩”足趾和足底交界處(包括血壓調節點、小腦腦幹、特效降壓點、眼、耳、新失眠點、美容點)共2分鍾,四聲“提示音”後結束。

4、 同時“橫向來回按摩”斜方肌,肺。“自下向上按摩”支氣管共計2分鍾,二聲“提示音”後結束。

5、 “自下向上按摩”甲狀腺與食道共1分鍾,三聲“提示音”後結束。

6、 “點壓按摩”左足心髒、脾髒,右足肝髒、膽囊共1分鍾(可用兩足一上一下點壓方式),四聲“提示音”後結束。

7、 “圍腎打圈按摩”腹腔神經叢1分鍾,一聲“提示音”後結束。

8、 同時“從上往下移動按摩”胃、胰、十二指腸共2分鍾,三聲“提示音”後結束。

9、 “自上向下點壓按摩”小腸1分鍾,四聲“提示音”後結束。

10、 采用“回型旋轉方式按摩”,右足從橫結腸外側往內側移動成回型。橫結腸→肓腸→回肓腸→升結腸→橫結腸。左足從橫結腸內側往外側移動成回型。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肛門,共3分鍾,三聲“提示音”後結束。(注:呈“回型按摩”其目的是能使雙足同步便於記憶,雙足內側無需用力滑過便可。熟悉大腸係統反射區後,應力求“準確方向”按摩效果會更佳)

11、 “移動點壓按摩”足跟生殖腺、性感帶、老失眠點共1分鍾,四聲“提示音”後結束。

12、 雙足稍向內側“點壓按摩”頸椎→甲狀旁腺→胸椎→腰椎→骶骨→尾骨共1分鍾,一聲“提示音”後結束。

13、 雙足先後操作稍向內側“點壓按摩”前列腺或子宮及尿道共1分鍾,二聲“提示音”後結束。

14、 雙足同時稍向外側 “點壓按摩”膝→肘→腕→肩共1分鍾,三聲“提示音”後結束。

15、 雙足同時稍向外側“點壓按摩”生殖腺(睾丸或卵巢)1分鍾,四聲“提示音”後結束。

16、 雙足同時“點壓按摩”足後跟外側臀部及坐骨神經和補充前列腺或子宮、生殖腺反射區共1分鍾,一聲“提示音”後結束。


足底反射區按摩法 - 依戀 - 健康樂園

各部位相對應的反射區

頭(大腦):位於兩足足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側大腦的反射區在足部呈交叉反射。適用於高血壓病,腦血管病變,腦震蕩、頭暈、頭痛、失眠,中樞性癱瘓,視覺受損傷等病症。

額 竇:位於兩足拇趾靠尖端1cm的範圍及其他八個足趾尖端,呈交叉反射。適用於腦中風、腦震蕩、鼻竇炎、頭痛、頭暈、失眠、發燒及眼、耳、鼻、口等病症。

小腦(腦幹):位於大腦反射區的後外側。左、右側小腦在足底部呈交叉反射,適用於腦震蕩、高血壓病、頭痛、失眠、頭昏、頭重等病症。

腦垂體:位於兩足拇趾趾腹正中央,適用於腦垂體、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性腺、脾、胰等內分泌係統病症。

三叉神經:位於兩足拇趾趾腹的外側約45度處。呈交叉反射。適用於偏頭痛、麵癱、腮腺炎、耳疾、鼻咽癌、失眠、頭重等病症。

鼻:位於兩足拇趾第一節趾腹底部內側,約45度處,呈交叉反射。適用於急慢性鼻炎、鼻出血、過敏性鼻炎、鼻息肉、鼻竇炎等病症。

頸:位於兩足拇趾根部,即小腦反射區下方。適用於頸部酸痛、頸部扭傷、落枕、高血壓病等病症。

眼:位於兩足底第二、三趾根部。適用於視神經炎、結膜炎、角膜炎、近視、遠視、複視、斜視、散光、視網膜出血、白內障、青光眼等病症。

耳:位於兩足底第四、五趾根部,呈交叉反射。適用於外耳道癤腫,中耳炎、耳鳴、重聽等病症。

斜方肌(頸、肩部):位於兩足底眼、耳反射區下方。適用於頸肩背酸痛、手無力、麻木、肩活動障礙等病症。

甲狀腺:位於兩足底第一趾骨和第二趾骨之間,呈帶狀。適用於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減退、慢性甲狀腺炎、亞急性甲狀腺炎等病症。

甲狀旁腺:位於兩足底內緣第一趾骨與第一趾關節處,適用於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病症。

肺、支氣管:位於兩足斜方肌反射區外側,自甲狀腺反射區向外呈帶狀到足底外側的肩反射區下方,前後寬約1cm。適用於上呼吸道炎症、肺結核、肺氣腫、胸悶等病症。

胃:位於兩足底蹠骨的中、下部。適用於胃痛、胃酸增多、胃潰瘍、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病症。

十二指腸:位於胃反射區的後方,第一趾骨的基底部。適用於腹部飽脹、消化不良、十二指腸根球部潰瘍等病症。

胰 腺:位於兩足足底胃反射區與十二指腸反射區連接處,適用於糖尿病、胰腺囊腫、胰腺炎等病症。

肝 髒:位於足底第四趾骨與第五趾骨間,在肺反射區下方。適用於肝炎、肝硬化等病症。

膽 囊:位於足底第三趾骨與第四趾骨間,在肝髒反射區之內。適用於膽結拾、消化不良、膽囊炎等病症。

腹腔神經叢:位於兩足底中心,分布在腎髒反射區及其舟圍。適用於胃腸神經官能症、腹瀉、便秘等病症。

腎上腺:位於腎髒反射區上方,適用於生殖係統疾患、哮喘、關節炎等病症。

腎 髒:位於兩足底中央的深部,適用於腎盂腎炎、腎結拾、動脈硬化、靜脈曲張、風濕熱、關節炎、濕疹、浮腫、尿毒症、腎功能不全等病症。

輸尿管:位於足底胃反射區至膀胱反射區連成的一斜線型條狀區域。適用於輸尿管結拾、輸尿管炎、風濕熱、關節炎、高血壓病、動脈硬化、輸尿管狹窄造成的腎盂積水等病症。

膀 胱:位於兩足足底內側舟骨下方拇展肌之側約45度處。適用於腎結拾、輸尿管結拾、膀胱炎、尿道炎、高血壓病、動脈硬化等病症。

盲腸(闌尾):位於右足底眼骨前緣靠近外側,與小腸、升結腸連接。適用於下腹部脹氣、闌尾炎等病症。

回盲瓣:位於右足底跟骨前緣靠近外側,在盲腸反射區的上方。適用於下腹部脹氣、闌尾炎等病症。

升結腸:位於右足足底,小腸反射區之外側帶狀區域。適用於便秘、腹瀉、腹痛、急慢性腸炎等病症。

橫結腸:位於兩足底間,橫越足掌之帶狀區域。適用於便秘、腹瀉、腹痛、急慢性腸炎等病症。

降結腸:位於左足掌,小腸反射區之外側帶狀區域。適用於便秘、腹瀉、腹痛、急慢性腸炎等病症。

生殖腺(卵巢或睾丸):位於兩足底跟骨中央,另一部位在足跟骨外側區。適用於性功能低下、男子不育、女子不孕(功能失調所致),如女性月經量少、經期紊亂、經閉、痛經、卵巢囊腫等病症。

小腸(空腸、回腸):位於兩足蹠骨,楔骨至跟骨的凹下區域,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直腸的反射區所包圍。適用於胃腸脹氣、腹瀉、腹部悶痛等病症。

胸部淋巴:位於兩足背第一蹠骨與第二蹠骨間縫處區域。適用於各種炎症、發燒、囊腫、子宮肌瘤、胸痛、乳房或胸部腫瘤等病症。

喉:位於兩足背第一蹠趾關節的外側緣。適用於喉炎,支氣管炎、失音、嘶啞、聲門水腫等病症。

上頜:位於兩足拇趾第一趾間關節背側近甲根部。適用於牙痛、上頜感染、上頜關節炎、牙舟病、打鼾等病症。

下頜:位於兩足拇趾第一趾間關節的背側,與上頜反射區相接,適用於牙痛、下頜感染、下頜關節炎、牙舟病、打鼾等病症。

另一文章鏈接:
http://hi.baidu.com/xiaoyaoc/blog/item/709b4431d01abd1eebc4afd4.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