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令健康養生園

讓我們一起締造青春不老的傳說。。。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帶狀皰疹的成因與中醫治療

(2011-01-22 00:05:59) 下一個


帶狀皰疹的成因與中醫治療(轉貼)

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膚病,中醫稱為"纏腰火龍"“纏腰火丹”,俗稱"蜘蛛瘡"。 帶狀皰疹其主要特點為簇集水泡,呈帶狀分布,伴有明顯神經痛。初次感染表現為水痘,以後病毒可長期潛伏在脊髓後根神經節,當發生感冒、惡性腫瘤、免疫性疾病、接受放射或化學藥物治療,人體抵抗力降低,免疫功能減弱時可誘發此種病毒可再度活動,生長繁殖,沿著神經波及皮膚,發生帶狀皰疹。一般沒有傳染性。

帶狀皰疹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近年來,年輕的患者有增加的趨勢。發生了帶狀皰疹後應盡早就醫,越早治療越容易治愈;反之,則病情加重,疼痛加劇,留有後遺神經痛,一些患者可持續痛上三五年甚至數十年;重者會發生嚴重並發症。

帶狀皰疹早期症狀不明顯,有的甚至沒有皮疹,很容易誤診。最常見的發生部位是頭麵部、軀幹部(主要是胸腰部)、上肢。因此,即使皮膚沒有紅疹,但如果身體局部在沒有外傷和其他疾病的情況下突然出現一側神經痛,就可能是患了帶狀皰疹,要及時求診。生活上要有規律,勞逸結合,以免因疲勞過度,抵抗力下降而得病。

祖國醫學對本病的病因病機論述甚多,一般認為與風、濕、熱邪有關,多由濕熱內蘊,感受毒邪,濕熱毒邪互相搏結,壅滯肌膚為患。中醫藥對本病有著豐富的治療方法和良好臨床療效。

中醫對該病的治療方法很多,下麵介紹幾種常用的療法。

(注:以下中藥方須在中醫指導下辨證加減運用。)

分部療法:

▲上部:指頸部以上至頭麵,治以清熱瀉火、平肝涼血為主,方用:黃連、黃芩、丹皮、銀花、連翹、紫草、大青葉、野菊花。

▲中部:指腰腹至胸脅,治以清肝瀉火,理氣止痛,方用:黃連、黃芩、丹皮、銀花、連翹、紫草、大青葉、延胡索。

▲下部:指少腹以下,治以清熱利濕,瀉火解毒,方用:黃連、黃芩、丹皮、銀花、連翹、紫草、大青葉、黃柏。

中藥驗方:

▲瓜蔞紅花甘草湯加味:  瓜蔞30克、紅花6克,甘草10克,柴胡10克、黃芩12克,延胡索10克,金銀花30克,薏米30克。

▲單味藥魚腥草50克煎湯服用。

▲蛇丹湯:大青葉、板藍根各30克,紫草10克,黃芩10克,金銀花30克,水煎服,每日1劑。痛劇者加乳香、沒藥各10克,癢甚者加白蘚皮、地膚子各10克。

▲三紫湯:紫草、紫參、紫花地丁、車前子、茯苓皮、玄參、大青葉、甘草。

▲帶疹湯:丹參、白芍、柴胡、板藍根、半枝蓮、秦艽、龍膽草、當歸、梔子、黃芩、延胡索、甘草。

▲紫蘭白赤湯:紫草、板藍根、白蘚皮、赤芍、丹皮、蟬衣、薄荷、苡仁、苦參。

針灸、刺血、拔罐療法:

▲由中醫取穴針刺合穀(雙側)、支溝、陽陵泉(均用患側),局部病灶采用圍針,以病損大小決定圍針多少,最多15根,最少4根,離皰疹0.5寸處呈15度角刺入,均用瀉法。

▲由中醫取穴針刺內關、陽陵泉、足三裏,局部病灶周圍臥針平刺,留針30分鍾,每日1次;若後遺症持續疼痛不止者,加支溝,或加耳針刺肝區,埋針3天。

▲由中醫在局部皮膚常規消毒後,用針點刺皰疹患部出血,拔罐3~5分鍾。

▲艾灸法:曝露皮損部位,常規消毒後,點燃艾條,在皰疹簇集處及其周圍作廣泛性回旋灸,以病人感覺灼燙但能耐受為度,灸治時間據皮損麵積大小酌情掌握,一般約30分鍾。每日1次,7次為1療程。治療期間,注意保持皮損周圍的清潔幹燥。

▲電吹風療法:用電吹風的熱風吹皮膚皰疹部位,局部熱時就移開電吹風,反複操作幾分鍾,一天可以治療幾次。一般皮膚皰疹幾次症狀就會減輕,幾天就好了。注意防止燒燙傷和用電安全。用電吹風治療早中期的帶狀皰疹皮膚病效果很好,這是根據皰疹病毒遇熱失活的特性,也是受民間療法加熱治皰疹的辦法啟發。操作簡單,不妨一試。

外治法: 

▲紫金錠10~30粒,研為細末,用涼開水適量調為稀糊狀。外塗患處,每天3次,3~7天為1個療程。

▲六神丸適量,研為細末,用米醋調為稀糊狀,局部常規消毒後,將藥糊均勻塗抹患處,外用消毒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1換,連用5~7天。

▲雲南白藥適量,用白酒和香油適量調為稀糊狀,局部常規消毒後,將藥糊均勻塗抹患處,隔日換藥1次。

▲冰硼散:取冰硼散適量,用凡士林調成糊狀,外敷於患處,每日1次。  

▲用七厘散,涼開水溶化,塗患處,每日2~3次。

▲生大黃、川黃柏、川黃連各30克,製乳香、製沒藥各5克。上藥共研為細末,加適量濃茶水,調成糊狀外敷患處。

▲南通蛇藥(又名季德勝蛇藥)適量研細末,涼開水或75%酒精調成稀糊狀,外敷患處,外包油紙,紗布或繃帶包紮固定,隔日1換。 

▲用柿子液塗搽於皮疹及周圍痛處,每日3次。

▲新鮮馬鈴薯洗淨去皮切片或搗碎,外敷皮疹及周圍痛處,每天數次。

飲食及護理注意事項:

1、忌食辛辣溫熱食物、發物
酒、煙、生薑、辣椒、羊肉、牛肉、海鮮及煎炸食物等辛辣溫熱之品或發物,食後易助火生熱。中醫認為,本病為濕熱火毒蘊結肌膚所生,故該病患者應忌食上述辛辣致熱食品。

2、慎食肥甘油膩之品
肥肉、飴糖、牛奶及甘甜等食物,多具滋膩、肥甘壅塞之性,易使本病之濕熱毒邪內蘊不達,病情纏綿不愈。

3、慎食酸澀收斂之品
酸澀收斂之品有豌豆、芡實、石榴、芋頭、菠菜等。中醫認為,本病多屬情誌不暢,肝氣鬱結,久鬱化火,複感毒邪而致,故治療應以行氣活血祛瘀為主。而上述酸澀收斂之品,易使氣血不通,邪毒不去,疼痛加劇。

4、患病期間,病人注意多吃新鮮蔬果、糙米、穀類,可適量補充維生素B族,多喝水,保持大便暢通。

5、穿寬鬆的棉質衣物,注意局部清潔,避免感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