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令健康養生園

讓我們一起締造青春不老的傳說。。。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科學研究:人類屬植食性,不適於食肉

(2010-10-23 17:50:08) 下一個

科學研究:人類屬植食性,不適於食肉 (轉貼)

      經過許多近代的研究探討,科學家們得到的結論是,早期的人類,除非是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否則他們是隻吃蔬果而不吃肉類的。直到後冰河時期,他們平時所需的水果、堅果與蔬菜不敷所需,為了活命,他們才開始吃動物身上的肉。不幸的是,過了冰河時期,吃肉的習慣卻延續了下來。這或許是出自需求(如住在北極的愛斯基摩人),習慣、環境,或由於缺乏適當的知識。然而,在曆史上卻仍有許多個人或團體,由於他們體認到單純的食物對於健康、心靈的淨化、精神的提升有著重大影響,因此仍堅持做為素食主義者。

    人類吃肉合乎自然嗎?不!科學家們知道任何動物的飲食必然與他的生理結構有關。人類的生理結構與消化係統,完全不同於那些肉食動物的。現在按照飲食習慣,將脊椎動物分成三類:肉食動物、草食動物與果食動物。我們仔細地看看人類到底適合於哪類食物。

    肉食性動物

    肉食動物,包括獅子、狗、狼、貓等,都具有許多特異的特徵,使他們在動物王國中與其他動物有許多不同。他們的消化係統腸子都是非常簡單而短—隻有身體長度的三倍。這是因為肉頻腐敗得很快,而這些腐敗物在體內停留太久將會毒化血液。所以他們就演化出較短的消化管道,以便排除腐敗的肉類避免產生細菌,並且他們的胃部所積聚的胃酸含量甚多是非肉食動物的二十倍。如此強酸環境才足以消化肉與骨頭。

    肉食動物大多在涼爽的夜晚出外獵食,而在白天睡覺,所以他們不需要汗腺來散發體熱。因此他們是由舌頭,而非皮膚來散發熱度。而素食動物,譬如牛、馬、斑馬、鹿等等,把大多數的時間花在太陽下去尋找食物,並且經由皮膚蒸發以疏散體熱。但是肉食者與素食者之間最大的差異乃在於他們的牙齒。所有的肉食動物,除了利爪之外,主要是靠牙齒來捕殺其他動物。他們以強有力的下巴,尖銳而突出的犬齒去撕裂肉塊。而素食動物用來磨碎食物的臼齒,他們卻沒有。肉類與穀類不同之處,就在於肉類不需在口中多加咀嚼,先消化一部份。它大多在胃與腸中消化就可以了。譬如說,一隻貓就幾乎完全不懂如何咀嚼食物。

    草食性動物

    以吃草葉為生的動物(大象、牛、羊、駱鴕),他們所吃的青草、葉子與其他植物,大多是粗糙而龐大。這類食物在口中以唾液中所含的酵素與唾液素先行開始消化。這類食物必須經過適當的咀嚼,並且與唾液素完全溶合才能將其分子溶解。為了這個緣故,草食動物擁有二十四顆臼齒,並經由輕微而密合的磨碎,這是不同於肉食動物上下的動作。他們沒有利爪與利齒。他們把水吸到口裏,不像肉食動物用舌頭去舔。由於他們不吃迅速腐敗的食物,並且他們的食物可在消化管道內停留較長的時間,所以他們擁有較長的消化係統—他們的腸子是身體的十倍長。
 
更有趣的是,近代的研究得到的結論,“肉食對於草食性動物會有極大的傷害。”柯林博士,一位在紐約傷殘醫療中心工作的科學家發現:“肉食動物幾乎有無限的能力可以控製飽和脂肪與膽固醇。”如果每天把半磅的動物脂肪給小白兔吃,兩個月以後,牠將會血管硬化。人類的消化係統,和小白兔是一樣的,在構造上並不是設計用以消化肉類。所以如果他們吃肉越多則越有可能生病。這點在後麵有更詳盡的說明。

在韓戰期間,兩百具平均年齡二十二歲的美國軍人屍體接受了檢查,大約有百分之八十的人,由於肉類廢物的阻塞而呈現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現象。同年齡的韓國士兵卻沒有這種現象。韓國人基本上以蔬菜為主食。


    果食性動物

    這些動物主要是包括了人猿。這些猿猴主要是以水果與堅果為主。它們的皮膚上有數百萬的毛孔以供流汗之用,牠們也有臼齒來磨碎咀嚼食物。他們的唾液是鹼性的,並且,就像草食性動物一樣,牠有唾液素以事先消化食物。它們的腸子旋繞得很多圈,並且是身體長度的十二倍,以便慢慢消化水果與蔬菜。

    人類

    人類的特徵在各方麵都與草食性和果實性動物極為相像,但是與肉食性動物卻極為不同。這在底下的表格中可以很明顯地顯示出來。人類的消化係統、牙齒、下巴結構與身體功能,與肉食動物是完全不同。正如人猿,人類的消化係統是身體的十二倍長(腸子長度是身高4-5倍。身體約占身高1/3,因此腸子至少是體長12倍以上。)這為的是慢慢消化水果、蔬菜、種子。消化一頓米飯+豆腐的食物,隻要5小時,同等分量的牛排,則要18小時。吃進肚裏的肉,在人類先天不適應消化肉類的腸壁中緩緩前進,大概需要五天才到達排泄器官而放出體外(素食食物隻需一天半)。這些腐肉的毒慢慢侵蝕腸壁,很容易形成直腸癌、結腸癌等等不治症。

    想象一下,這些充滿各種毒素的動物屍體捂在37度高溫中發酵、腐敗,難怪我國古代哲人會說稱之為“爛腸之食”!而且不能被完全排淨的殘餘毒素在身體中日積月累,最終引發細胞大規模病變而成為各種癌症的隱患。


    其實很簡單的常識,肉類腐敗之後會發出惡臭,(還可能一段時間後就因有蟲卵而生出小蟲子),植物腐敗後則不會如此;愛吃肉的人大便極臭,素食者的大便氣味卻較淡。可見有多大不同了。


  
我們的皮膚有數百萬的小毛孔可以蒸發水份,流汗以減少體熱。像所有其他的素食動物一樣,我們以吮吸的方式喝水。我們的牙齒與下巴結構是適於素食,我們的唾液是鹼性,並且包含唾液素可以事先消化穀頰。人的雙手沒有利爪,絕不適於搏殺動物和剝皮之用,而和猿猴相似,這一類的手,適於剝果皮,所以猴類都是絕對素食者。以此推論,人類絕對不是天生肉食的動物。很明顯地,在生理上人類並不是肉食動物|從構造與消化係統上顯示,我們生存了幾百萬年,一直都是以水果、堅果、穀類與蔬菜維生。

     科學家與自然學家,包括提出進化論的達爾文在內,都認為早期的人類是以蔬菜水果為生,即使經過曆史的演變,他們的生理結構仍未改變。偉大的瑞典科學家林內曾說:“人類的結構,不論從內在或外表來看,都充分顯示出蔬菜與水果是他的自然食物。” 

    所以很顯然的,根據科學研究,不論從生理上、結構上以及直覺本能,人類完全適合吃水果、蔬菜、堅果及穀類;人類生理機能還是最初的素食形態。吃肉違反了我們的生理機能,這是導致我們眾多健康問題的主因之一。

  愛基斯摩人,肉食為主,平均壽命27.5歲。30以上的就是壽星了。俄國東部另一肉食為主的吉爾斯族,據全俄人類學統計調查,很少40歲的。而世界上的著名長壽村多是以素食為主。


                                                          人類與其它動物的比較

 

 比較項目   

 食肉動物

食草葉動物 

 食果動物

 人類

有爪 無爪無爪無爪
出汗通過舌頭流汗散熱通過皮膚的汗腺排汗使身體散熱 通過皮膚的汗腺排汗使身體散熱通過皮膚的汗腺排汗使汗使身體散熱
犬齒有尖利突起的犬齒無尖利的犬齒無尖利的犬齒無尖利的犬齒
口內唾液腺細小不發達(無需初步消化食物)發達,需要初步消化食物發達,需要初步消化食物發達,需要初步消化食物
唾液呈酸性,不含唾液澱粉酶呈堿性,含唾液澱粉酶用來初步消化食物呈堿性,含唾液澱粉酶用來初步消化食物呈堿性,含唾液澱粉酶用來初步消化食物
臼齒無平坦的臼齒有平坦的臼齒,用來碾碎(嚼)食物有平坦的臼齒,用來碾碎(嚼)食物有平坦的臼齒,用來碾碎(嚼)食物
胃酸含強鹽酸用來消化骨骼和肌肉胃中鹽酸比食肉動物的弱20倍胃中鹽酸比食肉動物的弱20倍胃中鹽酸比食肉動物的弱20倍
小腸長度約3倍,以便易腐爛的肉食迅速排出體外約10倍,素食不易腐爛可慢慢地消化吸收約12倍,素食不易腐爛可慢慢地消化吸收約12倍,素食不易腐爛可慢慢地消化吸收

 

  (采編/菩提)


另一些摘錄: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丹麥由於被封鎖而食物短缺,政府任命全國性素食團體的領導者負責指導食物的定量配給計劃。在封鎖期間,丹麥人被迫靠穀物、蔬菜、水果和乳製品維生。在食物定量配給製度實施的第一年(1918年),有著3百萬人口的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死亡率就下降了34%。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挪威人也曾因食物短缺而改為素食,其間,因循環係統的疾病而導致的死亡人數迅速下降。戰後,挪威和丹麥兩國人民恢複肉食後,其死亡率和心髒病的發病率很快就恢複到了戰前的水平。

科學家們通過對世界五大長壽地區飲食習慣的研究證實,少吃肉與多吃蔬菜水果是促使這些地區的人長壽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位於北印度及巴基斯坦的亨紮斯人 (Hunzas),因其健康長壽而為世人所矚目。各地好奇的科學家們曾蜂擁而至,試圖揭示其中的奧秘。當地人的年齡經常超過115歲,疾病幾乎從未聽說過。他們的食物主要以素食為主,包括穀物、新鮮水果、蔬菜和山羊奶等。一位曾與亨紮斯人共過事的英國將軍及醫生麥加利森(R. McGarrison)說:“我從未見誰得過闌尾炎、結腸炎和癌症。”

1970年,科學家們曾對中國著名的長壽地區廣西省馬瑤族自治縣進行了全麵的考察,調查了43位百歲老人,發現他們主要以玉米、紅薯、大米和豆類等食品為主食,副食則主要以青菜、南瓜、紅苕葉和瓜苗為主,很少吃高脂肪的葷食。

曾有一隊哈佛大學的醫生和科學家考察了位於厄瓜多爾山區的一個約4百多人的偏僻村落。他們吃驚地發現,許多當地人的年齡都非常高,超過百歲的有許多位,其中一位的年齡為121歲。在對年齡超過75歲的人進行的詳細體檢中發現,隻有2個人有明顯的心髒病症狀。他們全村的人都是嚴格的素食者。醫生們說這一發現是極不尋常的,並說:“若對美國的同類人群進行同樣的體檢,則95%的人會是心髒病患者。”

科學家們曾用11年的時間對德國1900名素食者的研究顯示,這些素食者因各種疾病的死亡率比一般大眾低了兩倍半。美國國家健康研究所(ANIH),曾對美國的5萬個素食者進行了研究,發現他們比肉食者活得長壽,且心髒病及癌症的發病率也明顯低於肉食者。

據報道英國一保險公司已開始向素食者提供高達25%的人壽保費折扣優惠,因為素食者較平常人更長壽更健康。另外,素食餐館投保食物中毒的費用也較低,因為素食的食物中毒機會要比肉食低。

編者注:有些朋友說,肉好吃,少活幾年算什麽。不錯我也認為少活幾年沒什麽。
可關鍵是,少活的那幾年都是不需要工作,最爽的那幾年啊。
人家退休了每天去爬山、旅行、購物、聚會。。。
如果那時候自己卻是每天拖著帶病殘軀帶著大瓶小瓶串醫院、排隊、化療。。。。。。而且因患癌症死的漫長過程比自然老死要痛苦得多。
其實很多素食者在食素前也是無肉不歡的,根據他們的經驗,他們一般在習慣了素食之後,都會越來越覺得素食清甜可口,反之對肉食的欲望卻越來越少,最後甚至覺得腥臭難吃。可見轉變成為素食者其實就是稍微忍受一陣食肉的欲望,等待身體習性的改變而已。

美國官方的國民膳食指南建議人們吃肉應該少於10%,不是沒有道理的。

醫學的昌明不但解決了大部分古來的致死疾病,還抵消了一部分現代飲食的副作用。想想以前傷寒或肺結核都可以死人。而現在主流的致死疾病,都屬文明病,都是鮮見於古籍或是在古代不屬主流的。超過80%的癌症和疾病都和飲食有關。肉類的酸性、過量的飽和脂肪以及肉中毒素都十分主要。癌症的比例從百年前的 1:27上升到現在的1:3(美癌協會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的數據),心腦血管疾病更成為人類頭號殺手。您有沒有想過為什麽?

再請看下麵一段摘錄:“吃肉越多,越可能得癌。一個由協和醫院等單位的著名醫師組成的醫療委員會的調查也顯示,肉食與癌症相關。調查報告顯示:北京市癌症發病情況,1996年是1955年的520%。 他們調查了城區的醫院、居民上個世紀大腸癌患病比例。對照上個世紀中頁,80年代增長200%,90年代增長了240%,2001年增長了604.5% 。。。癌症的增長率跟肉食的增長率曲線相似。”

美國有全世界最先進的醫學技術,還具有最溫和的氣候,美國肉類及動物類食品的消耗量卻躋身世界最高消耗量國家當中,而平均壽命卻是先進工業國家中最低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