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令健康養生園

讓我們一起締造青春不老的傳說。。。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音樂與藝術療法治病

(2010-04-12 08:17:05) 下一個


音樂與藝術療法治病 (轉貼)

1. 音樂對人的身心具有顯著的調節作用。

  輕快的音樂使人舒適、愉悅、安寧;雄健有節奏感的音樂,則使人精神振奮,心情舒暢。

  人體正常細胞的生長、繁殖及內髒、大腦活動都有特定的振動節律。那些使人感到舒暢的音樂,實際上正好與人們的生理振動節律合拍、協調。因而,音樂能激 活癌症患者曾受抑製的正常細胞微振,使免疫細胞處於最佳狀態,以挫敗癌細胞,發揮抗癌作用。目前歐美等國家已開始用音樂療法治療各種疾病,其中在治療憂鬱 症、狂躁症,以及治療惡性腫瘤等方麵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在國外,醫生為患者開音樂處方已相當普遍,這樣的生動例子很多。有一位患神經性胃病的人,醫生診療後給他開了以下處方: “ 德國巴哈樂曲唱片,每日聽 3 次,飯後用。 ” 患者遵循醫囑實施音樂療法,結果治好了胃病。另有一位女青年,因患者嚴重的神經官能症,采用音樂療法治療 10 多天後,便恢複了健康。
  一位因腦血栓造成偏癱、語言障礙的老人,經過一段時間的音樂治療後,不但能走路,而且還能慢跑。 ?

2. 音樂療法治療癌症取得十分滿意的效果。美國癌症治療中心之一的羅索哈特醫院音樂治療隊主任凱 · 金蒂爾太太感受深刻。
  她本人就是癌症患者, 1975 年患了乳腺癌,病情很快惡化被送進醫院。在醫院裏,她目睹癌症病友一個個死去,情緒非常低落。正當她在準備後事時,會彈 鋼琴的父親突然想到 “ 用音樂來減輕她精神上的痛苦 ” ,對女兒也會是一種安慰,於是,便經常為她彈奏一些她喜歡聽的樂曲。令人十分驚奇的是,音樂就像魔術 師,慢慢地把病魔驅趕走了,使她奇跡般地活了下來。病愈後,凱 · 金蒂爾太太以極大的熱情參加了美國癌症協會組織的音樂治療工作。如今,她已成了世界知名的 音樂治療專家。

  音樂是一種有規律的聲波振動,能協調人體各器官的節奏,激發體內的潛能。醫學生理研究告訴我們,人的軀體無處不在進行著振動,腦有電波似的振動,胃腸 有蠕動,心髒有搏動,緊張和鬆弛,收縮和伸展,這些動作既具有振動性,又有一定的節律,就像人的生物鍾一樣是有規律、有節奏的,當音樂的節奏、旋律和自己 體內所感受到的節奏吻合時,你就會產生快感和愉悅。 ?

3. 音樂療法的主要功能還表現為心理醫學作用。音樂作用於大腦,可以提高神經細胞的興奮性,改變情緒狀態,喚起積極、健康的情緒,通過神經及神經體液的調 節,促進機體分泌一些對健康有益的激素、酶、乙酰膽堿等物質,能調節血流量,增加胃腸蠕動和消化液分泌等,從而促進整個身體的代償功能,增強抗病能力,達 到減少疾病和恢複健康的目的。我國心理學家就曾用音樂,試驗了人的心身反應。用《春江花月夜》幽靜柔和的樂曲測試中發現,被試對象在軀體反應上,感到有放 鬆的效果,並用生理記錄儀測得被試者的軀體反應,如 “ 胃腸活動 ” 、 “ 皮膚電反應 ” 、 “ 肌電反應 ” 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當使用《歡樂的景頗寨》等奔放歡樂 的樂曲時,被試對象則產生相反的效應,喚醒水平提高,整個人也感到興奮起來,人的情緒好像受到感染一樣,會隨音樂而情不自禁地進入興奮的狀態。

4. 音樂處方:
① 解除憂鬱的樂曲有:《春天來了》、《喜洋洋》、《啊,莫愁》、《步步高》、《采花燈》、《喜相逢》,以及西貝柳的《悲痛圓舞曲》,李斯特的《匈牙利的狂想曲》,門德爾鬆的第三交響曲《蘇格蘭》 C 小調等。

② 振奮精神的樂曲有:《娛樂生平》、《狂歡》、《解放軍進行曲》、《金蛇狂舞曲》等。

③ 舒心理氣的樂曲有:《春風得意》、《江南好》、抒情戲曲等。

④ 消除疲勞的樂曲有:《假日的海灘》、《矯健的步伐》、《錦上添花》等。

⑤ 鎮靜安神的樂曲有:《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塞上曲》、《蘇武牧羊》、《小桃紅》,以及貝多芬的奏鳴曲,肖邦和斯特勞斯的圓舞曲,柴可夫斯基的《花之圓舞曲》,門德爾鬆的《第四交響曲》等。 ?

⑥ 寧心催眠的樂曲有:《二泉映月》、《平湖秋月》、《燭影搖紅》、《軍港之夜》、《寶貝》、《春思》、《大海一樣的深情》、《銀河會》,以及門德爾鬆的《仲 夏夜之夢》,莫紮特的《催眠曲》,德彪西的鋼琴協奏曲《夢》,海頓的《 G 大調托利奧》,舒曼的小提琴小夜曲《幻想曲》等。 ?
⑦ 促進食欲的樂曲有:《花好月圓》、《歡樂舞曲》等。

藝術興趣療法

根據個人愛好,練練書法,學點繪畫,或對弈下棋,或撫琴彈唱等等,則對鍛煉身心、陶冶情操,使生活充滿樂趣和希望,促進癌症早日康複,大有禪益。

1. 書法:練習書法講究端坐凝神,專心致誌,心無雜念,以收舒心暢氣,練字練人之效。如唐代著名書法家虞世南寫字時,就要求 “ 收視返聽,絕慮凝神,心正氣 和 ” 。癌症患者練習書法,若能使精神處於相對地純靜狀態,忘記喜怒哀樂,即可衝淡因患癌症而引起的精神緊張和負擔,減輕癌症出現的各種病痛。

1992 年初春,百歲老人蘇局仙為《中國曆代食療進補養生大觀》作序說, “ 吾生於己末年間,時下年一百有十一。平生酷愛書法,深得養生之益。積百餘年生活 之經驗,以為情緒穩定,心懷開闊,生活規律,飲食有節,動靜結合,實乃養生長壽之道也。 ” 講到書法養生,老人精神矍鑠,思維敏捷,談笑風生, “ 練書法,要 用手、腕、臂,一身之力聚於毫端,還要呼吸配合,這樣像打太極拳一樣,凝神靜氣,排除雜念,從而起到舒筋活血、促進生機的作用;此外,還可以從筆墨的微妙 變化中,得到一種不可宰吹拿欄瀉塗旄校?
每當心煩意亂時,隻要展紙研墨,臨池揮毫,便煩惱頓祛,心曠神怡。

2. 繪畫:
繪畫對身體鍛煉有很好的調補作用。繪畫首先強調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各種事物,於觀察中享受自然之美,以開闊眼界,振奮精神。同時繪畫也是一種特殊的靜功,人 靜才能構思成胸,入靜才能一揮而就。當年齊白石老人為了提高繪畫藝術,曾作萬裏行,使祖國錦繡河山盡收眼底,在作畫時全神貫注,排除一切與作畫無關的雜 念。早年曾為木工的齊白石,擅作花鳥蟲魚,筆畫縱橫雄健,造型簡練質樸,色彩鮮明熱烈,山水人物,雛雞魚蝦,都活靈活現,入神入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把 自己都融化進去了。齊白石老人壽高 94 歲,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就是年過 90 歲以後,仍然每天揮筆作畫,一天至少 5 幅。他說: “ 不教一日閑過。 ” 並把 這句話寫出來,掛在牆上,借以自勉。

對於癌症患者來說,可以不必追求畫技多麽精深,自己繪畫或去欣賞畫,都能達到相同或相似的境地。畫中有詩,詩中有畫,中國的畫,詩情畫意較濃,如山水、花 鳥、人物畫,有許多寄托了畫家濃鬱的鄉情、鄉戀、鄉思,欣賞之中,常會感受到一種心靈上的特殊享受,神情投入之時可以使人忘記精神與肉體上的痛苦。

3. 撫琴養生:撫琴是我國傳統療法的一種,它的作用機理在音樂療法中已經作了闡明。我國東漢時期唯物主義哲學家恒譚在《新論》裏,曾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漢文帝時,有位樂工叫竇公,雙目失明,活到一百八十歲還很健壯,文帝聽說後急忙召見,詢問長生不老術。竇公回答說: “ 年十三失明,父母哀之,教使鼓琴,日 講習以為常事,臣不能道引,無所服餌也。 ”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我國古代已十分重視鼓琴的健身作用。對於癌症患者來說,鼓琴、彈奏、擊打樂器等不僅可以全 身運動通經活絡,而且可以使心情愉快,以利康複。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優美的樂曲,可以使大腦皮質鬆弛,刺激人體分泌酶和激素,使內髒及軀體活動得到調節, 從而有益於健康。撫琴不成者,可以聽琴,隻要認真投入進去,可達到與撫琴相同或相似的效果。

4. 弈棋也是我國傳統自然療法之一。通過棋類活動的參與或觀賞以怡情消悶,促進身體健康的一種治療方法。下棋或觀棋除可享受藝術美感,增加娛樂情趣外,尚可寄托精神,調達情誌,起到養心益智,延年益壽的醫療作用。
  作為癌症患者,身體相對虛弱,難以進行激烈的體育鍛煉,坐下來,通過走棋對弈,於談笑之中決勝負,在橫車躍馬之中,消除沉悶和孤寂。

運用想象與音樂療法治療癌症

   不良的社會心理因素促進癌症的發生,不利於癌症的康複。惡性腫瘤患者病前往往有嚴重的心理應激史,而且伴有典型的不良人格特征,如壓抑和否定、逆來順受、 自責自罪的傾向,常有失望和絕望。這些不良的情緒,通過影響下丘腦一垂體一腎上腺內分泌軸使機體的免疫功能降低、使得一些突變細胞 “ 脫逸 ” 免疫係統監視, 發展成為惡性腫瘤細胞。而惡性腫瘤患者最典型的情緒反應是抑鬱和焦慮,河南安陽地區的一項研究顯示, 80 例惡性腫瘤患者,抑鬱和焦慮的發生率分別為 66 . 3 %和 61 . 3 %,抑鬱和焦慮兼有者占 51 . 64 %,這種情況反映出癌症患者的生存質量降低了。

  為了加強對腫瘤患者的心理治療、促進患者康複,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我們對惡性腫瘤放療的患者,配合想象與音樂療法,通過測量免疫功能、抑鬱、焦慮的變化,生存質量評定,評價了配合心理治療技術對惡性腫瘤的治療作用。

  方法:
   1 、從河南醫大一附院放療科接受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患者中隨機選取 76 例,其中男性 37 例,女性 39 例,年齡區間為 18 - 67 歲。食管癌 30 例、肺癌 13 例、乳癌 12 例、宮頸癌 12 例、鼻咽癌 3 例、上頜竇癌 4 例,隨機分為放療十想象療法組 [ 治療組 ] 和單純放療組(對照組),各 38 例。 

   2 、想象療法:選擇一清靜環境、少噪音、無嚴重汙染、無特殊異味的地點,時間在清晨和晚上,每日二次。步驟: ① 讓患者端坐或仰臥,調呼吸,使呼吸變得 平穩細長,從頭到腳依次漸漸放鬆; ② 想象自己從前曾經有過的美好時刻,多次體驗; ③ 想象自己體內產生出許多強有力的白細胞,這些細胞向癌細胞發起攻擊,趕走癌細胞; ④ 想象自身的腫瘤在一天一天地消退,自己的抵抗力在逐漸增強; ⑤ 想象自己一天比一天強壯,精神越來越愉快。
 
  3 、潛意識音樂誘導技術:讓患者在人睡前聆聽或想象自己平時最喜愛的樂曲(最好是古典樂曲,如果無音樂愛好者則給予播放讓人能放鬆、鎮靜的中國古典樂曲),采用自備的帶耳塞小型單放機,音量放在剛能聽到為度,直到患者入睡。
結果:

  治療組經音樂等治療後, T 淋巴細胞亞群有明顯升高,而對照組無明顯變化;治療組治療後焦慮和抑鬱程度有所緩解,而對照組反而增強;治療組治療後生活質量有明顯提高,而對照組無明顯改變。
討論:
   1 、本研究利用心理治療技術中的想象療法和潛意識音樂誘導療法,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焦慮和抑鬱程度,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質量。有力地說明了加強癌症病人心理治療的重要性。
 
     2 、想象療法又稱自我暗示法,是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潔,具有簡單、方便的特點。在臨床操作中,部分患者無法靜下來,開始想象時會出現一些惡性念頭。這時醫生和家庭應給子疏導鼓勵,同時應告訴患者持之以恒,直至達到自然狀態。

   3 、潛意識音樂誘導療法是利用人在睡眠中(潛意識中),仍可接受外界信息的心理學原理,讓患者在顯意識中將音樂治療作用帶入潛意識。在潛意識中,這種音樂的良性安撫作用對癌細胞將起到良性誘導作用,使癌細胞向健康細胞方麵逆轉。

  總之,想象與潛意識音樂誘導療法能夠有效地降低癌症患者的焦慮和抑鬱程度,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其生存質量。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