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令健康養生園

讓我們一起締造青春不老的傳說。。。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甲減的中藥治療、食療與日常保健

(2010-04-11 18:15:15) 下一個

甲減的中藥治療、食療與日常保健 (轉貼)

中藥治療:

腎陽虛型(腎陽不足。腰酸腳軟,下半身常有冷感)的甲減患者可用中成藥金匱腎氣丸調理,它由幹地黃、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丹皮、桂枝、炮附子所組成。功效溫陽補腎。

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的主要病理是腎虛,本方是溫補腎陽的代表方劑,方中以附子、桂枝(陽虛甚者用肉桂)為主藥,溫補腎陽。

若甲減患者腎陽虛兼肢體沉重浮腫,舌苔白,可用溫陽利水的真武湯調理。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溫陽藥具有提高甲狀腺素的作用,其藥理機製為改善輕中度甲減病人的甲狀腺組織分泌功能,使其分泌激素量增加。

脾腎氣虛型的甲減食療方:

  厭食,食後脘腹作脹,乏力肢倦,麵色萎黃,時而便溏,時而便秘,皮膚水腫,眼瞼浮腫,唇厚鼻大,舌淡、舌體胖,苔白,脈緩弱。應選用健脾補腎藥膳。

  芡實苡米飯
  【原料】芡實、鮮山藥、蓮子肉、薏苡仁各15克,茯苓30克,白術10克,桂枝10克,澤瀉6克,粳米150克,紅糖、大棗適量。
  【做法】將茯苓、白術、桂枝、澤瀉加水煎煮,取汁去渣備用,再將芡實、鮮山藥、蓮子肉、薏苡仁、大棗洗淨蒸熟,兌入藥汁,加粳米和水,再蒸40~50 分鍾即成。食前拌入紅糖適量。

日常保健:

甲狀腺功能減退症最常見於中老年朋友,這種病雖說不像慢性支氣管炎一樣到冷天就容易發作,但由於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低下,機體產熱不足,所以常常是耐熱不耐冷,耐夏不耐冬。常言道,慢性病是三分治七分養。平素就怕冷的甲減患者如何度過寒冷的季節,這不僅需要堅持藥物治療,在日常生活中根據自身及季節特點,調節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等,也是輔助治療的好方法。 

飲食宜忌最重要,宜低鹽,忌偏鹹

甲減患者由於黏液性水腫常常手足腫脹、身體發胖,鹹的食物會引起水、鈉瀦留而加重水腫。雖說甲減患者不像腎病患者那麽嚴格要求限製食鹽的攝入,但也要少吃偏鹹的食品如醃製的鹹菜等。

宜溫補,忌寒涼

中醫認為,各種食物有寒涼溫熱之性,如眾所周知的多吃辛辣容易上火,多吃冷飲就容易傷胃。中醫認為陽氣有溫煦機體、促進氣血運行的作用,陽虛則寒。甲減患者怕冷、喜熱、乏力,多屬中醫的陽虛,適宜進食溫補。從現代醫學角度講,蛋白質攝入不足時,甲狀腺功能有低下趨勢,供應足夠的蛋白質和熱量,能改善甲狀腺功能。蔬菜中韭菜、山藥可以溫陽健脾,甲減患者宜多食用。但寒涼生冷之品如冷飲、苦瓜、西瓜、菊花茶等則少吃為好。

碘是製造甲狀腺激素的原料,海產品含碘豐富。甲減患者甲狀腺激素不足,多吃海產品既可以促進甲狀腺激素的合成,還有軟堅散結作用,對抑製甲狀腺腫大和結節有幫助。因此,甲減患者宜食用海產品如海帶、紫菜等,但不宜吃螃蟹。由於甲減患者胃腸功能減弱,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腹脹等,所以還應避免油膩食物,減輕胃腸負擔。

搓手泡腳促循環

甲減患者末梢循環不好,容易手足發涼,四肢欠溫,在天氣寒冷時,這些身體暴露的部位就更容易受寒。中醫學認為,陰經、陽經等十二經脈多在手指處交會,手上有許多穴位,經常搓揉按摩不僅可活動關節,有利氣血經脈通暢,升提陽氣防寒保暖,還可以幫助甲減患者緩解手脹、晨起手指關節僵硬症狀。這種保健方法十分簡便,您在看電視或坐車的時候都可以做。常說寒從腳下起,護好腳身上就暖,這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甲減患者每天睡前熱水泡腳並按摩腳底對治病有很好的幫助。

生活起居避寒保暖,晨練宜晚不宜早

甲減患者的身體產熱量下降,免疫力及抵抗力較差,比一般的人更容易受寒感冒,所以也就更應當注意防寒保暖。

人體必須適應四時陰陽變化,才能與自然界保持協調平衡。冬季天寒地凍、草木凋零,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人的陽氣也要潛藏於內。甲減患者由於本身缺少甲狀腺素,體溫偏低,在清晨和傍晚時就更不宜外出活動。對有早起鍛煉習慣的中老年人來說,應當盡量推遲早起鍛煉時間,避免受寒。活動鍛煉可以使經絡通暢、氣血流通,增強甲減患者的抵抗力和產熱量,但要注意防止運動過於劇烈,過度運動不僅無益於健康,還可能誘發老年人的心腦血管疾病。甩手、捶背、散步、太極拳等鍛煉方法,很適合中老年甲減患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