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40)
2022 (26)
2023 (29)
最近一部改編自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編導金瑩寫的同名小說《菜肉餛飩》的滬語電影開拍了。講述一位退休的父親,為了給兒子物色一名婚戀對象來到公園相親角,卻無意中卷入情感旋渦的故事。導演是吳貽弓的兒子吳天戈,主演有潘虹,周野芒,茅善玉等上海籍演員。不過演話劇出生的周野芒並不是我的菜,主要是他的上海話不夠地道,少了那"候分克絲"的咪道。我中意的理想人選則是小時候的玩伴上海滑稽戲劇團的秦雷,算是題外話,就此打住。
取片名《菜肉餛飩》可見上海人對餛飩都有著特殊的情結。無論是早餐夜宵、百年老字號還是弄堂小店,大餛飩、小餛飩都占有一席之地。以前上海人家大餛飩是拿來當午飯和晚飯,管飽、頂餓;而小餛飩則算豪華早餐或夜宵,講究的點的配一籠小籠、一兩生煎、或一客鍋貼,差點的配一根油條,幹濕搭配,相當於雞鴨血湯配春卷,再適意不過了。
上海文人沈嘉祿這樣描述小餛飩:
“過去外地人對上海人總有點酸溜溜的味道,小餛飩也成了外地人嘲笑上海人小氣的題目。“哇,上海居然有半兩的糧票,這日子過得多麽寒酸啊!”但吃過小餛飩後,他再也不敢對上海人胡說八道了。什麽叫品味?什麽叫精致?什麽叫生活的藝術?小餛飩就是最好的答案。”
小餛飩的皮不像大餛飩那樣講究口感筋道。薄薄的一點肉餡,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那種撮唇一吸即入口腔的滑爽,那種囫圇嚼幾下就往食管下竄的溫潤,卻是任何其它的麵食所無法替代的。因此,即便它不登大雅之堂,但始終也沒有離開過普通上海人家的餐桌。
生活在北美的華人,特別是滬籍華人的退休生活,能有一碗鮮肉小餛飩,配上一根油條做早餐,那就算奢侈了…
【做法】
1. 買上好的黑豬絞肉,回家再剁幾下成肉漿。有人加鮮蝦,不過我還是偏愛純豬肉餡
2. 加適量鮮雞湯,白胡椒粉、紹酒、薑蓉,調成薄薄的肉糜糊。重點是控製鹽的份量,這也是一碗小餛飩好吃的關鍵
3. 華人超市買的薄餛飩皮,用吃冰激淩的小木勺刮一點肉糜,往皮子裏一抹,手一捏即可。我喜歡按大餛飩的包法,口感更佳。
4. 簡單的清雞湯做湯底,加鹽,蔥花,半勺豬油,奢侈點的加紫菜、蛋皮絲
5. 包好的小餛飩進開水裏一撩,浮起就出鍋
6. 撒點白胡椒粉,也有撒鮮辣粉的
隻能自己有時間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