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草原軼事—兩個孩子

(2023-04-19 06:16:11) 下一個

草原軼事—兩個孩子

冷明

謳歌內蒙古草原也許沒有比這幾句詩詞更貼切的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草原的美景,雄渾遼闊盡收眼底。正是這些詩句蠱惑了多少年輕人,飛蛾撲火般不顧一切奔向草原。花團錦簇的草原危機四伏,即便土生土長的牧民,也時有中招,騎馬摔死的,暴風雪中迷路凍死的,不一而足。

大隊牧民恩布和瘦小枯幹,雖然長得像極了他們那個家族的人,卻遠沒有他大哥的老謀深算足智多謀,他從小送到了單身漢阿丹僧家,稱他為哥哥。忽然有一日,胳膊像麻杆似的恩布和不知疲倦地在馬群裏飛奔,馬倌們有難套的馬都招呼他上,來者不拒,雖然折斷了無數根套馬杆,他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少年很快成長為一名套馬高手,放上了一群馬。

恩布和長大成人了,哥哥們為他成家立業,討得公社郵局薩各拉的女兒,77年冬天,他們一家住在連隊老房子裏,與我們為鄰,大雪之年我的女兒呱呱墜地,也讓我體驗了什麽叫貧病交加,女兒餓得麵黃饑瘦,她媽媽幹癟的奶頭擠不出多少奶,自家沒有奶牛,冬春季節青黃不接,沒錢買奶粉,有錢也買不到,好心的恩布和媳婦正在哺乳期,她說我的奶好,讓你們女兒吃我的奶。她抱過瘦小的嬰兒,撩開蒙古袍,露出髒兮兮的乳頭就往小孩子嘴裏塞。女兒哭叫著,寧死不從,一次,兩次,隻得作罷。

六月初,接羔已近尾聲,草原上牲畜吃飽了青,大隊牧民分成了兩個夏營盤,多半在北邊,一小部在西麵。我到西半部為牧民看病,騎馬在路上,突然,不遠處升起一團濃煙,在草原上生活的時間長了,經驗告訴我,這不是炊煙,是火災的前奏。我打馬往冒煙的地方跑去,近了,看到一個蒙古包已經竄起了火苗,我腦海中閃現出怎樣救火:跑到跟前,下馬,與牧民們一起掀翻蒙古包,或者頂著烈火鑽進去救人。牧民們從四麵八方趕來,一邊打馬飛跑一邊說,恩布和家著火了!

草灘上並列兩座蒙古包,等大家跑到跟前,大火已經呑沒了整座蒙古包,烈焰中蒙古包氈子骨架不一會就崩塌陷落,人們攙扶著恩布和的媳婦,她哭天搶地,裏麵有我的兩個孩子!!!

清晨,恩布和媳婦趕著牛車外出撿牛糞,大女兒五六歲,能幫著媽媽牽牛車繩了,二女兒兩三歲,小兒子還在繈褓中。她哄二女兒睡安穩,捆綁好小兒子,紮好蒙古包門就走了。灶火邊未燃盡的牛糞灰不知怎麽引燃了小孩子的衣被,先是冒煙,後是大火,一場飛來橫禍把兩個寶貝孩子和這個家都吞噬了。

事後人們議論紛紛,邊上緊挨著根登家,他媳婦莫的哥在家,難道沒聽見孩子的哭聲?沒看到包裏冒出的滾滾濃煙?猜疑歸猜疑,責怪也無濟於事,老實的牧民不愛嫁禍於人,喜歡息事寧人。

2013年回草原,在色仁那木吉拉家,查幹呼大嫂說恩布和的女兒要領孩子找你看病。(谘詢)她問我恩布和你還記得嗎?我當然沒忘,那段悲慘往事記憶猶新,馬上浮上心頭。

比我小好幾歲的恩布和早已離世,說起來他的死也不該。有一年恩布和媳婦在旗醫院作手術,需要輸血,血型相配,恩布和當仁不讓,笑嗬嗬地說,沒事,我來!恩布和骨瘦如柴,他當然不懂醫學,牧區醫院沒有血庫,醫療條件如此,也不能怪醫生。他為媳婦輸了血,趕上有輛回大隊的小四輪,家裏事多,他急急忙忙往回趕,小四輪拖拉機擠滿了牧民,他坐在車尾,隨著突突聲飛馳而去。二百多裏的行程,人們昏昏欲睡,沒人注意恩布和,到家了,才發現他早已斷氣。

老實巴交的牧民格立格很少喝醉,有一次,他醉了,飛馬奔馳,一頭跌下來再也沒醒。他雙胞胎弟弟從寶日格斯台搬來幫他家放牛,第二年,也是僅有的一次喝酒,快到家了,一頭摔下馬,一命嗚呼。為人友善的其木德喝酒摔死了,很少看到保管道克陶醉得迷裏馬瞪,一生謹小慎微,也死於醉酒。春季裏的一場暴風雪,全蘇木(鄉)有六名少年在風雪中殞命,其慘烈遠超草原英雄小姐妹。恩布和夫婦雙雙到天堂尋找他們的孩子去了,每每想起這對未成人的孩子就讓人心疼。

                                  2018、9、1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喜歡草原故事!1967年春節,父母被抓我在呼倫貝爾草原大姨家過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