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C博客

為了我走過的(For All My Days in) Kansas, Massachusetts, California
正文

雨打花濕,令人憐愛 - 糟溜魚片

(2010-04-01 10:17:13) 下一個


三月最後一天,雨打花濕,令人憐愛。今天下午,大師傅要給我上一堂“糟”課。

為了今天下午的這門課,我昨天工作到深夜。

糟, 是江南菜係的最重要的特色。從小就出生長大在北方的我,對“糟”有一種新奇,有一種興奮,還有一種怯怯 。這就是我從永和超市按照大師傅的指點買到那瓶糟鹵之後的感覺。

在我年輕的時候,我會馬上去做;人到中年,我會用心去品,品那種菜肴技法後麵的東西。 一個地區的飲食是與當地的曆史,文化,氣候、地理、物產有關。糟,即酒糟, 糯米發酵而成的糟水 + 黃酒 + 鹽 + 糖 + 各種香料調就製成了我手中的這瓶糟鹵。所有的冷熱“ 糟貨”,都由這樣的糟鹵醃浸燒熟或冷卻而成,如涼菜中的 糟香鳳爪、糟香毛豆、糟香豬手,熱菜中的糟溜魚片等。

江浙菜係中的“糟”味如此之發達,一定跟這一地區曆史悠久的大米種植有關。十幾年前,我去寧波出差, 路過附近的餘姚河姆渡遺址,看到了七千年前栽培的稻穀的化石,當時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國是世界上稻穀種植最早的國家,但絕沒有把稻穀與烹飪中的“糟”味聯係在一起。我那時還不知道, 在先秦時期,糟已較多的用於江南的膳食中。相比之下,在中國北方,居民以麵食為主,人們怎麽能舍得把珍貴的糯米發酵成酒糟呢。

下午三點多,大師傅如約而至, “糟”課正式開始,主題“糟溜魚片”和“汆丸子”。 大師傅以前在上海不僅是酒店的廚師,還是烹飪技術學校的老師,並融粵菜,川菜,江浙菜係與一身,而且尤其擅長教授我這樣有熱情沒基礎的學生了。

“糟溜魚片” 這道菜的第一步是刀工。大師傅強調一定要把魚的邊角餘料切除,之後再把一大片的魚片豎切成的五六段,每段一寸半多寬,每一段又用刀斜切成片。第二步,醃製。用雞蛋清,鹽,胡椒粉,一點糖,一點小蘇打,澱粉(一勺),香油與魚片混合在一起,調勻,再加點明油,翻動兩三下,然後放到冰箱裏冷藏。第三步,水焯魚片。把冷藏好的魚片和一些配料,如木耳放入滾水中焯一下,大約兩三分鍾撈出。第四步,勾芡。平底鍋裏放湯燒滾,再放糟鹵和糖燒滾,淋上些水澱粉(半勺+水),燒開後再淋香油。第五步,把勾芡倒入焯好的魚片和木耳中。 

辛苦一天的老公下班回來後,品嚐著這兩道芳香四溢,鮮嫩無比,鬆軟可口的佳肴,就有一種坐擁江山,懷抱美女的感覺,甚至比那還妙。

真是糟不醉人,人自醉啊!



魚肉潔白似玉,又點綴著黑木耳散發出淡淡的酒香。



“汆丸子“,“四喜丸子”,“獅子頭”:在把魚片放入冰箱後, 我們就開始了這道菜的最重要的一步,即調陷。我們每一個人都調過陷,如果調得不好,主要是水打的不多以及次數太少,我們先後打了五六次水。大師傅在肉餡裏加的調料包括,鹽,蔥薑,糖,雞蛋,麵包,胡椒粉,麻油和小蘇打。陷調好後,就要選擇以或烤箱烤,或紅燒,或油炸,或水汆。我們要做許多小丸子,就用水汆的辦法。具體操作是,把水燒開,然後用拇指和食指擠出圓圓的肉丸入鍋,大概滾水兩三分即可。


這丸子可都是用手捏擠出來的啊!






在一個雨打花濕,令人憐愛的一天我學會了“糟”。


雨打花濕的一天我學了“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