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我們從紐約港出發,乘坐荷美遊輪的旗艦“鹿特丹號七世”,跨越大西洋到荷蘭去,終點站是鹿特丹,也是荷美遊輪公司的起源地。這個航程是荷美公司為紀念公司成立150周年專發的。這次跨洋之行的遊記見“從紐約至鹿特丹,慢船去荷蘭”。遊輪行程結束後,我們開啟了荷蘭陸地遊。荷蘭有“四絕”:鬱金香、風車、運河和大師畫作,看風車的話,我們選擇的地點是桑斯安斯(Zaanse Schans)風車村。
風車村在阿姆斯特丹之北。我們乘火車前往風車村,在車上領略了荷蘭鄉村景色。荷蘭地貌獨具一格,那就是地無三尺坡。江河湖海、村鎮、水渠、鄉野、協調有機地嵌鑲在一起,沒有任何山巒高地的阻擋,四方八麵廣袤無垠。這種地貌必然風大。對荷蘭的大風印象深刻,氣溫並不低,但是大風一吹那個透心涼啊,羽絨衣都抵擋不住,結果在4月中旬的荷蘭穿得比在南極遊輪上還要多。聰慧如荷蘭人,早在13世紀就深悉風的能量,利用風車把風力變成巨大的動力,排水抗澇、磨麵、榨油、鋸木,造紙…。荷蘭人填海造地,擴展疆土,風車功不可沒。阿姆斯特丹北部讚河一帶的風車曆史悠久,鼎盛時代有幾百架。
桑斯安斯風車村位於讚河河畔。我們在Koog-Zaandijk小站下車,眼前隻有一條大道。順著大道直走,訂的住處是一家半民宿,就在路邊。這是一棟老式的樓房,所有房間都短租給遊客,有管理員坐陣。但是我們抵達時管理員人不在現場,讓我們去讚河大橋旁的一家餐館裏拿房門鑰匙。
住處到景點非常近,幾百米而已,門前那條大道走到底左拐是讚河大橋,過橋就是風車村了。橋頭就有兩座巨大的風車,一邊一個,此地最熱鬧的區域是如此微型,僅有兩家餐館和一家咖啡店。房東就在其中一家餐館裏,忙得不可開交,估計他也是餐館的老板。拿到鑰匙入住房間,在3樓上,樓梯也很窄很陡,螺旋上升。荷蘭人都人高馬大,為什麽把樓梯修得窄呢,百思不得其解。這次可沒有妮可那樣的幫手了,得自己把箱子一個一個地提上去。每次住民宿我都喜歡跟房東聊天,這次不行,房東交代我們,退房時把鑰匙留在桌上,帶上門就完事,他都懶得過來。
從房間窗戶看出去,大道上遊人絡繹不絕,他們從車站出來,經過我們住的這條街,過橋去風車村觀光,我們加入了這個行列。在大橋上就可以看見風車村全貌了。
過了大橋進入風車村,看到的景象如同莫奈美妙的讚河風車畫作。幾棟民居院子前有水渠,架在水渠上小小的吊橋可愛至極。背景是縱橫交錯的水道,成片沼澤一望無際,野禽成群。大河旁豎著了7、8架古老的風車,葉片在空中悠悠地轉。
讚河河畔的風車有不同的樣式和大小,古樸自然,這裏的風車都是從附近其它地方搬過來重建的,由建築師Jaap Schipper在1946年提議並規劃,1961年他的規劃得以實施,當局花了13年的時間,將這一帶存留的古老風車整體搬運過來,建成了一個活色生香的開放式博物館。風車底部一般都有磨坊和木屋,有些裏麵就是展覽館,可以買票參觀,每座風車都有名字,保留著原有的功能:鋸木、榨油料、磨染料、磨芥末粉、提水……,工匠們在裏麵定時進行表演。河岸上是彎彎曲曲的自行車道和人行道,我們就在道上慢慢踱步,欣賞典型的荷蘭風車田園風光。
日暮時遊人減少了許多,很多人的日程就是早上乘火車從阿姆斯特丹來,玩完又乘車回去的一日遊。這時才到來的人基本上都是來攝影的,有一架風車儼然是位明星,一眾攝影人圍著它拍,像是個攝影團,他們死守這架風車,好久都不動窩。我湊過去一看,真沒看出來它的獨特之處,問一攝友,她口中蹦出風車的大名,開始給我講述那架風車的成名史,可惜我腦子不靈沒記住。
我們和一些單打獨鬥的攝影人,零零散散分布在各處,有個攝友扛著腳架相機,騎著獨輪車在道上來來回回飛奔找角度,像演雜技,身手不凡。我們也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但靠的是雙腳,跟他的“風火輪”一比,簡直弱爆了。我們從最遠的一架風車拍起,邊拍邊往村子裏走,走到一個能看見河灣和夕陽的地方,正好夕陽落下水平麵。
然後我們走到村子裏的奶酪作坊前麵,這裏能把風車和小吊橋同框拍,此時天上的餘暉顏色呈現金紅色,絢爛至極。
我們在小橋旁和村子裏流連忘返,找各種角度拍荷式木屋、農舍、小橋、水渠和風車。
一場大雨突如其來,發現根本無處可躲雨,村裏的房屋都沒有屋簷!這荷蘭人的房屋啊:裏麵窄樓梯、外麵無屋簷,算是領教了。我們被劈頭蓋臉地澆了一通,還好雨來得快也去得快,過一會就停了。紅雲退去後,天空出現迷人的藍調,民舍也亮起了燈,拍了幾張夜景後,打道回府。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7065/202403/15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