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屬維爾京群島(USVI)位於波多黎各以東,由50多個大小島嶼和珊瑚礁組成,早年遠見卓識地花了兩千五百萬美元從丹麥人手中買了過來,以後一直是美國的海外領地。其中最大的三個島分別為聖克羅伊島(St Criox)、聖約翰島(St John)、和聖托馬斯島(St Thomas)。總人口約10萬,人均GDP4萬美元左右,主要經濟支柱是旅遊業。聖托馬斯島幾乎是每個到東加勒比遊輪的必停之處,因為是加勒比的門戶,還是維京群島的首府所在地。
我們乘遊輪到過聖托馬斯4次,一次去了位於島東北角的“珊瑚世界”(Corral World);一次環島觀光遊(Island Tour);一次過海到聖約翰島特朗克灣(Trunk Bay)浮潛,最後一次到梅更斯灣(Megan’s Bay)泡海曬太陽。
首次遊時,上島前一天在船上看一個講座:“到聖托馬斯你必須要做的十件事”,覺得奇怪,因為大家到加勒比就是來泡泡海水,曬曬太陽,喝喝啤酒,玩玩水上運動,或者看著海水發呆,將無所事事發揮到極致,這些是用不著開講座介紹的,什麽事是必須做的呀?可能會介紹哪裏好玩,於是毫不猶豫地去聽了。
開講座的人是個穿著極其講究的年輕人,身材偏瘦,舉止優雅。看著有些麵熟,突然想起在遊輪閉路電視上見過此人,搞推銷的,口才極佳。聽眾來了一大堆,把場子擠得滿滿當當。正在想這個講座怕不是什麽商品推銷會吧,果不其然,主講隻是簡單地介紹了一下聖托馬斯島的曆史,便馬上切入正題,十件事裏有七件是購物,不過好歹介紹了三個旅遊點:一、下了船離碼頭不遠,有纜車上山,到達山頂可以俯瞰整個港口;二、秀美的“梅更斯海灣”是世界上數得上號的度假海灘;三、對麵的小島聖約翰(St John)大部分區域是美國的國家公園,滿眼蔥翠,碧海白沙灘,仙境一般。
介紹景點不是年輕人的側重而介紹購物則絕對是。其它七件來聖托馬斯必須要做的事分別是;買鑽石首飾、名牌手表、巧克力、名酒、名牌化妝品、床上用品和家用電器。為什麽要在聖托馬斯買呢?按照年輕推銷員的說法,首先進貨是直接從製造商來,少了中間商便減少了成本;其次從聖托馬斯購買的商品進美國免稅額度翻倍。他數據翔實,邏輯嚴密的講演使得下麵聆聽的觀眾熱血沸騰,一大批人一下船就直奔碼頭旁邊的購物街去了。
珊瑚世界其實是個很不錯的去處,老少皆宜,修建在一個有白沙灘的“科基”海灣(Coki Beach)尖端,入口別具一格。
它的大型水族館其實是在大海深處修了一個觀察站,四周都是玻璃窗,可以觀賞到海裏的植物和海洋生物,奇形怪狀的魚不時來玻璃窗前光顧一下。珊瑚世界也有人工水族館,隔成精致小間,養了些海馬,海星,小醜魚,天使魚之類的海洋生物。另外一個大點的,修成圓柱形,開了數個窗口,裏麵主要是各種熱帶魚。
比較激動人心的場麵是大圓柱水族館裏蛙人喂魚,蛙人身著全副潛水裝備,潛遊到滿是熱帶魚的水箱底,從罐子裏掏出魚食,一點點撒出來,所有的魚立刻蜂擁而至,上翻下滾地搶爭食物。
一扇扇玻璃窗口就像是一個個碩大無比的電視熒屏,環繞360度,看上去很過癮,因為上演的都是真人真魚秀。蛙人還不忘跟觀眾互動,看見我們就用手比劃“V”。
室外有好幾個大池子,裏麵養著鯊魚,海龜和魔鬼魚,園內還養了幾十頭美洲鬣蜥。一天大概有兩次喂食,可以看到飼養員給鯊魚和海龜喂食。中午鯊魚開飯了,給鯊魚喂的是小魚。
給海龜喂的是白菜,對,大白菜!
一個吃葷一個吃素,吃葷的打成一團,吃素的閑適淡定,還有什麽都不喂也不去自己覓食的大個子鬣蜥,氣定神閑地立著路旁,一動不動,雕像一般,遵循不動不消耗的原則過日子。
一個男孩用玩具蜥蜴去逗引鬣蜥,玩具逼真,真鬣蜥緊盯著玩具不放,大概一直試圖辨認虛實。
遊珊瑚世界的高潮是乘坐半潛式潛艇到海底觀光,大家步行來一個海灣的小碼頭登船。底層船艙有一排排透明的窗戶,靠窗戶是一排排的凳子,坐下就可以看到海底的景色。
潛艇慢慢地開往海灣中部,講解員開始解說,頭上還有幾個閉路電視,正在播放著反映海底植物和生物的片子。如果將我們從窗口看出去的海底景色和電視上的做個比較的話,人就會變得比較鬱悶。我們眼見的海底,任何東西的顏色全是灰蒙蒙的藍色,而電視上的側五光十色,顏色要漂亮得多。講解員似乎摸透了我們的心思,解釋說那是因為拍電視片的時候使用了高倍的閃光燈。海底有沉船殘骸,鐵錨,活的珊瑚、海綿、海藻、海膽,和一群一群的熱帶魚,還有體積比較小的鯊魚。
蛙人來到海底,用一個瓶子給鯊魚喂食,還時不時地拾起渾身長刺的海刺蝟來為大家添樂。
第二次到聖托馬斯參加了遊輪組織的環島觀光遊,上了山到了幾個景點,俯瞰港口和“梅更斯海灣”,隨後在“聖彼得植物園”停留了四十多分鍾就回到“夏洛特.安瑪麗”(Charlotte Amalie)主城區。
進港時分
先去的是“杜拉克寶座”(Drake‘s Seat),杜拉克是早年加勒比地區一個臭名昭著的英國海盜,水性極好。實際上那年頭海盜更像雇傭軍,被各國皇室招來在加勒比護航,或者洗劫別國的船隊。杜拉克被英國女皇伊莉莎白一世雇傭,用來對付西班牙艦隊。海盜頭目的座位的確視野開闊,海灣的一舉一動都可收入眼底。杜拉克曾被西班牙艦隊伏擊抓獲,全仗著一身好水性得以逃脫。從此以後,他就跟西班牙皇室結下了不解之仇,一身一世專門騷擾西班牙船隊。
登上山頂在杜拉克寶座俯瞰主城區,這裏在17-20世紀初的大部分時間裏是丹麥的殖民地,房屋建築極具白牆紅瓦的丹麥風味。
“聖彼得植物園”(St Peter’s House)原先是一個殖民主的莊園,後來成了對公眾開放的植物園。園內有很多花花草草,還有幾隻關在籠子裏的鸚鵡。有隻體態壯實的虎鸚鵡能說會道,你跟它說“哈羅”,它也很禮貌地跟你說“哈羅”,講多了它就懶得理你了。
園子裏的主要建築其實是個舉辦宴會和婚禮的地方,陽台上的風景美不勝收,正對著白沙碧水的沙灘梅更斯海灣。山上麵有兩處地方都可以俯瞰梅更斯海灣。
梅更斯海灣經常被旅遊業界評為世界上幾大最美的沙灘之一,是個三麵環山靜謐得如同湖泊的海灣。從製高點看下去,長方形的海灣像個渾然天成的遊泳池。
第三次到聖托馬斯決定去海對麵的聖約翰島,路程還比較麻煩,首先要從碼頭乘車到島西邊的輪渡口Red Hook, 然後乘輪渡過海到聖約翰島的Cruz Bay,從那裏再打車到目的地特朗克海灣。在車上就能看見特朗克海灣的無敵海景,司機特地停車讓我們爬上坡去觀景台拍照。
特朗克海灣的沙灘雪白,海水清澈,一眼就能看到底,浮潛的最佳去處是離海岸二十多米遠的海礁周圍,水底幾米深,國家公園專門在水底訂上標誌,標明浮潛路徑和沿途能看到的海洋生物。
為了浮潛攝影的需要,特地買了水下相機,是尼康Coolpix AW110,傻瓜機,不能調曝光參數,對焦慢,快門還有滯後,對行動迅速的魚無法拍,經常錯過精彩瞬間,隻能拍拍呆魚。
海底有些扇子珊瑚和海草,熱帶魚五彩斑斕。
鹿角珊瑚
第四次來到聖托馬斯,玩什麽好呢?有點名氣的地方大部分都去過了,沒去過的有梅根斯灣以及索道上麵的“天堂點”(Paradise Point)。本來的設想是上岸後找車先去天堂點,然後再去梅根斯灣。聖托馬斯有2個遊輪港口,一個在主城區的“天堂灣”(Havensight Harbor),另一個在”皇冠灣“(Crown Bay),我們來的4次中,兩次在天堂灣進港,兩次泊在皇冠灣進港,天堂灣港口要方便的多。
天堂灣港口
皇冠灣港口,有點像個工業港,從碼頭去主城區要乘坐擺渡車過去。
一上碼頭立刻就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一輛接一輛的通風大篷卡車(當地稱為Safari)在碼頭出口道上排得密密麻麻,都是來拉客的,去不同的景點和海灘,其中以環島遊居多。我們問了幾個司機去不去天堂點,所有人都指著索道說去乘那個。一個司機還算耐心,給我們解釋,那裏山路很陡,無人願意開車上去,然後又說那上麵隻能看到港口的景色,就是幾艘大遊輪,沒意思。我想起上次環島遊的時候好像看過那景色,還拍了全景照片。另一個司機來拉客,說了一個沒聽說過名的海灘,他說那個海灘是麵臨加勒比海,而不是梅更斯灣所麵臨的大西洋方向,麵臨加勒比海方向的海灣浪小,水平靜得多。但我們鐵了心要去梅更斯灣,被人指點去乘梅更斯灣的大篷車,上麵都是排座,一排坐5人,前排幾個姑娘是羅馬尼亞來的,一對老美夫婦坐她們旁邊,跟她們聊天。
梅更斯灣要收門票,海濱設施齊全,我們到得早,海灘上還沒有多少人。這個海灣的形狀像個心形,從山頂上看隻能看到一半,就以為是個長方形。其實灣口朝著西北收縮,雖然瀕臨大西洋,由於灣口的山麓隔阻,灣裏浪潮還算平靜。整個上午海灘上都是背陰,椰樹撒下成片的陰涼,樹蔭下有野餐桌。
這是上次環島遊時從山巔俯瞰梅更斯灣拍的景。
海灣巨大,我們一直往西麵走,那邊是一個彎彎的沙灘,陽光透過山坳射進來。天氣不冷不熱,海風微微吹著,人感覺很舒服,怕水冷沒有立即下水,找了個野餐桌放下東西,觀望四周。海灘上空有幾隻橙嘴鳳頭燕鷗和鵜鶘在盤旋,不時朝水中倒栽蔥抓魚。一隻軍艦鳥來巡視,不知何故跟一隻橙嘴鳳頭燕鷗掐上了,兩隻鳥在空中追逐角鬥,幾個回合下來,橙嘴鳳頭燕鷗就被狠狠地啄了嘴,落荒而逃,站在水中的航標上歇氣。
遊人越來越多,眼前人流不斷線,海灘失去了早上的寧靜。
下水去瞧瞧,這次鳥槍換炮,給單反新買了防水套,到水下試機。水裏有沙,渾濁不堪,浮潛什麽也看不見。站在水裏看大浪打來趕快拍下。
在梅更斯灣呆了一天下來想吐槽幾句:盛名之下其實難符,比起近鄰聖約翰島特朗克灣差太遠,不及特朗克灣秀美和清淨,水下體驗更是不如。隻能感歎業界包裝能力太強,竟能吹成世界最美沙灘之一。
日落時分,遊輪起航離港,這艘私家桅杆帆船在遊輪一側同行,很有範兒的樣子。
海岸線的聯排海景房被塗上一層暖色。
隨著遊輪的離去,群島的輪廓越來越小,火紅的夕陽透過雲層將金暉撒落下來,聖托馬斯在海平麵上逐漸消失。
加勒比遊輪上岸怎麽玩?點擊下麵鏈接,參見我的加勒比遊記係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