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開曼島(Great Cayman)是英屬開曼群島中最大的一個,也是首府所在地,麵積102平方公裏,人口6萬5,早年在島上到處都見“寬吻鱷”(Cayman)而得名,另外島附近海裏海龜也很多。16世紀加勒比海盜頭子弗蘭西斯.杜拉克發現不僅海龜可以吃,鱷魚肉也可以吃,於是將島作為海盜大本營,打劫過往的商船。那時的大開曼是個叢林法則的世界,是逃犯,船難幸存水手和海盜的聚集地,直到17世紀英國與西班牙簽署《馬德裏條約》正式將島納入囊中,開曼群島由牙買加總督管轄,直到1962年牙買加宣布獨立,英國接手開曼群島,想出一招振興經濟,那就是離岸金融。
商業大佬們都愛在大開曼注冊公司, 英國女王和其他皇室都會在大開曼配置資產, 因為大開曼群島是離岸天堂,更是避稅天堂,是最佳的控股公司、財產信托、離岸基金設立地點,全世界最會算計的人尖子聚集在大開曼,在合法和不合法之間走鋼絲。百慕大群島,開曼群島和英屬維爾京群島是英國金融巔峰運作的產物,是加勒比3大離岸金融中心,都是富得流油之地,百慕大人均GDP10萬多美元,開曼群島人均GDP8萬多美元。
大開曼島麵平平,風景平平,地質上就像水下高山的尖端,微微露出海麵,離岸不遠的水底平緩,然後陡然下降,酷似水下深淵,深度高達5200米。島上沒有深水港口,遊輪隻能在近海拋錨泊停,我們乘擺渡船上岸。
進港了,岸邊的複古海盜船很打眼(Jolly Roger Piratship),島上的海盜曆史被打造成了一種文化符號。
島上最富盛名的地方就是“刺魟魚沙洲“(Stingray City Sandbar),刺魟俗稱魔鬼魚。在出海口的珊瑚礁旁,水下有片淺沙洲,經常有魔鬼魚聚集,因為早年漁民找到這片珊瑚堡礁後麵的淺灘,將捕來的魚加工,腸子肚子等下水丟進海裏引得魔鬼魚的光臨,以後魔鬼魚一聽見馬達聲音就會成群結隊地趕來。島民便以此開發出一個特色旅遊項目:“與魔鬼魚同遊”,成了上島遊客必玩的活動。
我們剛剛開始遊加勒比時不會浮潛,老覺得那是年輕人玩的,自己年紀大了,玩這種水下活動不行。學會浮潛並上癮的地方就是在大開曼,源於一個偶然機會:我們到了大開曼島碼頭找販子參加團遊,從另一條遊輪下來的出海團在等人,一個女子過來要給我兩張票,白給,說家裏人臨時去不了,我看她鬱鬱寡歡的樣子,可能是與家人鬧別扭了,我說不會浮潛呀,她說沒關係人家會教你的,很簡單。我看到參團的人大部分都是老頭老太,比我們還老,就心動了,於是掏出隨身帶的現鈔塞給她,她不要,最後隻拿了一張20美元鈔票。
浮潛團乘快艇到了這片沙洲,船上提供浮潛用具,教授浮潛要點,一問船上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浮潛。每個人都發了麵具和救生衣,導潛教大家如何帶浮潛麵具,麵具的橡膠彈性很好,戴在頭上吸附得很緊,麵具先要用水打濕,不然下水後容易起霧。救生衣很薄很輕,裏麵充氣充了一小半。我正準備用氣管往裏麵吹氣就被製止了,導潛說,要訣是救生衣隻能充一小半的氣,充滿了氣頭就埋不下去了,隻需將救生衣裏的氣推到脖子兩旁,埋著臉浮在水麵,腳不蹬手不動也能浮起來,導潛說:“放輕鬆,全身放鬆,不要使勁,浮在水麵享受水下世界”。
遊輪上的團特點就是人多,到處都是人。
去時浪很大,我們浮潛時有人在一旁保護。我下了水,帶上浮潛麵罩往水下看,哎呀,太妙了,馬上進入一個無聲世界,魔鬼魚優雅地在水中漂遊,一切都成了電影中的慢動作,浮潛真的很簡單。
魔鬼魚城的浮潛結束後,船開到珊瑚園繼續浮潛,這個地方是深水區,下到水裏,人漂浮在水麵,立刻有種失重的感覺,浪頭還是比較大,但是隻要將頭埋進水裏,霎那間就到了一個幽靜的夢幻世界,周圍的嘈雜喧囂頓時消失得幹幹淨淨。從此時開始就迷上了浮潛,以後出遊加勒比,隻要有機會就要去浮潛。這次拍的水下照片基本上慘不忍睹,回去後買了水下相機,後來嫌水下相機反應太慢,便給單反相機配了一個防水罩。
浮潛玩畢,我們到幾個知名景點逛。島上有個地方叫Hell“地獄”,從碼頭去坐中巴車,車站在圖書館的前麵,一到車站,就有司機上前來問:“上哪兒”?“我們想去地獄”,司機忍住笑,一扭頭“跟我來”。地獄就是一片猙獰的火山熔岩石堆,顏色難看極了。
我跑上跑下找角度拍照,又看看太陽研究光線,老公等得不耐煩了,說:“拍幾張意思意思行了,你把地獄拍那麽好看幹什麽”?
這麽個地方還是旅遊熱點之一,有流程的,接下來的節目是到“地獄”郵局去寄一張明信片給人間。
地獄旁邊的禮品店聲稱自己是曆史上郵局的原址,更正宗,現在裏麵也賣郵票。
地獄看完後,步行到七裏白沙灘(Seven-mile Beach),離“地獄”不遠。海灘上慢慢走,吹海風,走著走著就沒路了。
海邊被一排海景房霸占,要繞到街上然後再繞回去。
海上有人浮潛,說是離岸不遠有沉船,下去看看什麽也沒有看到,沒有穿救生衣,不敢遊得離岸太遠。
幾年後重返大開曼島,與魔鬼魚嬉戲的印象實在太好了,但是當時用的相機不行,照片沒拍好,這次又訂了遊輪的出海團,帶來有防水套的單反相機。這次在遊輪上報的出海團是“與海豚嬉戲與魔鬼魚同遊”,參團的人可以第一批登上擺渡船上岸,到碼頭後在休息區登記並戴上手環,然後等人,等來的青年是中東/印度人模樣,看他那熟門熟路的派頭,也沒有戴手環,我還以為他是導遊,其實他不是。
雖然海豚是圈養的,比野生海豚要差一頭,但以為可以從水中拍照,還是報了這個團。誰知到了海豚圈養基地才知道這是個不折不扣的圈錢項目,整個流程極其商業化,員工首先要求大家排隊跟一隻大鸚鵡合影,接著到海邊海豚池子去,我想將相機帶下水根本不可能,不僅不可能,在岸上拍照還必須到遠處看台去,水池周邊是他們攝影師獨霸的地盤,下水後的各項活動主要目的就是讓大家擺姿勢與海豚合影,照片價格不菲,每張50美元,如果買多張可以給折扣。我跟他們理論:我們自己為什麽不能在水池旁拍照呀?員工回答:這是公司規定。但是我們參團買票時並不清楚這個規定,他們說那是遊輪方的責任。這次的團遊組織得很差,價格卻翻了倍,這家公司繼承了海盜傳統,打劫沒商量。
海豚項目結束我們乘快艇向魔鬼魚城進發,船上既不提供救生衣也不教授浮潛要領,什麽服務都沒有,我們這次幸虧自己帶了浮潛設備來。船長找的下錨之地也很糟糕,不是淺水區,並夾在另外兩條船之間,這就意味著三條船上的客人都擠在一處。搖搖晃晃地下了水,水深到脖子,很不幸又一次碰到大浪天氣,站不穩。盡管大浪一個又一個鋪天蓋地席卷而來,隻要把頭埋入水中,一切便安靜下來。
魔鬼魚遊來遊去,像無聲的魔毯,其實應該稱它為“魔毯魚”更貼切。
看見身邊經過魔鬼魚就緊跟在後麵,其實要跟上它們遊還並非易事。
母魚最大,直徑有一米半到兩米,就在人群的腳下竄來竄去。
要踩踏它也不容易,但人們都小心翼翼,在水中跳來跳去,生怕碰到它。
守株待兔般地等它遊過來,快要撞上了,人家白了我一眼,優雅地轉身飄然而去。
退潮時沙洲水很淺,也就齊胸,低頭就能看到魚,但我們去的那天,海潮還沒退,浪大,水有一人高,沒穿救生衣,要不停地踩水。
魔鬼魚貼著沙地飛,情況吃緊就往沙裏鑽。
大多數時候悠然自得在水中漂
船小二盯上一隻。
猛撲過去逮住它。
船小二抱起魔鬼魚讓我們摸,魔鬼魚肚子白白的,軟軟的像人的皮膚,但上麵的皮很粗糙。
三艘船的幾個船小二在水下不斷地追逐魔鬼魚。
水下牛仔一般。
逮住一隻便抱來讓大家捧著,人人玩得嗨翻天。
那個中東/印度人模樣的青年是所有下水客中的亮點,玩得尤其嗨,在水中開懷大笑,我頭埋在水裏都能聽到,他的身份一直是個謎。後來回遊輪吃飯時看見他從餐廳側麵的廚房出來跟人說話,頭上戴著白色的大廚帽,據說大廚帽越高就表明級別越高,我看他帽子挺高的,一定是個有身份的大廚,參加團遊屬於公司福利,免費的,這就解釋了為什麽他參團不用登記也不用戴手環,還不知價格。怪不得他在途中有些舉動讓人費解,比如他問我參團價格是多少?我忙著調整相機沒有反問他一句“難道你不付費嗎”?我抱怨這個團種種不是時,大廚使勁為遊輪方辯護。
出港時分,夕陽西下,懸在“鱷魚島”上的巨大雲朵慢慢被染成金黃色,”鱷魚島“漸漸消失在海平麵上,但魔鬼魚的夢幻記憶永遠留存。
點擊下麵鏈接,參見更多加勒比遊記:
英倫遺風安提瓜
遊輪巴哈馬私家島,幸福配方很簡單
聖馬丁打飛機
遊英屬維爾京“肥女”島,探秘澡堂子和魔灣
古巴,漂洋過海的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