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加勒比海島鏈中兩個小小的火山島安提瓜(Antigua)和巴布達(Barbuda)合在一起是一個國家,簡稱安巴。人口不到10萬。1632年英國殖民者在島上定居以前,島先後被西班牙和法國殖民者占領過,後來被英國奪去,此後一直是英國的殖民地,直到1981年宣布獨立。獨立後仍是英聯邦成員國,在政治,司法,和教育方麵仍全麵承襲英國體製。島上人口大部分是黑人,其次是黑白混血穆拉托人。
安提瓜島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整個海島的形狀就像一塊複雜的遊戲拚板,靠海的地方幾乎沒有峭壁,全是沙灘。海岸線曲裏拐彎,形成了無數避風的小海灣,被鬱鬱蔥蔥的椰樹庇蔭。安提瓜號稱擁有365處自然的優質海灘,就是一天玩一個海灘,也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將全部海灘玩完。
第一次到訪安提瓜是乘坐東加勒比航線的遊輪,清晨遊輪在安提瓜首府聖約翰進港
朝陽升起不久,天上的雲彩還鑲著金邊,港口蘇醒
聖約翰的天際線沐浴晨光,市中心的聖約翰大教堂(St. John Cathedral)是整個加勒比海最古老的新教基督大教堂,原建於1683年,之後損毀,重建於1845年。
上午參加了“環島精華遊”的巴士團,要停幾處精華景點:英軍的古炮樓廢墟(Blockhouse Ruins)、雪莉高地(Shirley Heights)、英吉利海港(English Harbor)和納爾遜船塢(Nelson’s Dockyard)。巴士沿著曲曲彎彎的公路越開越高,爬上碉堡山,景致愈加宜人,到達古炮樓廢墟的高地,這裏原是英軍的彈藥庫和給養站。
現在古炮樓群蕩然無存,剩下了零零星星的柱樁和一些殘牆段恒,隻有軍官住宅還保存完善,成了禮品店
高地上一片黃黃的茅草,被風吹得倒向一邊,大片的雲懸浮在山巔,似乎觸手可及
朝海的方向看去,大西洋一片蔚藍,小片小片的陸地分岔好似小島伸出無數雙手臂,擁抱著碧波蕩漾的海水。
雪莉高地就在附近,開車幾分鍾就到了,在那裏可以俯瞰整個英吉利海港
這是個天然良港,曾經一度是英國皇家海軍的軍事基地,當年英軍選擇這裏作為海軍基地不是沒有道理的
港灣由數條彎彎的“手臂”庇護著,遮風避浪,不怕任何惡劣的天氣
現在海港裏泊滿了大大小小各種遊艇和帆船,它們來自世界各國,屬於各國的大大小小的富豪們。每年一度的安提瓜帆船比賽是世界上數得上號的大型賽事
在雪莉高地作短暫停留後,巴士載著我們來到了港灣裏的船塢,曾經的海軍船塢以英國海軍指揮天才納爾遜(Horatio Nelson)命名
納爾遜是英國人頂禮膜拜的英雄,擊敗過不可一世的法國-西班牙艦隊,後來法-西聯合艦隊都不敢正麵應戰,被納爾遜的艦隊追得滿世界跑,竟然從地中海悄悄通過直布羅陀海峽,跑到加勒比海來了,納爾遜在後麵追呀追,也跑到加勒比海來了,法國-西班牙艦隊又開溜,納爾遜艦隊愣是交不上火。4個多月以後,法-西聯合艦隊在西班牙外海特拉法爾加(Trafalgar)被英軍堵住決一死戰,大海戰中,納爾遜負重傷不治身亡。
見了納爾遜將軍的照片竟大吃一驚,因為照片上的將軍就像一個美少年,讓人無論如何也不能將這文弱的相貌與其鼎鼎大名聯係起來
這才知道納爾遜英才早成,20歲就當上海軍軍官了,這幅畫像上的納爾遜23歲,首次駐防加勒比時的島是牙買加,不是安提瓜。納爾遜在加勒比駐防時結識了尼維斯島上大莊園主的女兒弗蘭絲.尼斯貝特,後來取她為妻。
納爾遜於1784年來安提瓜時擴建了大英在加勒比海的海軍基地,他生性內向為人刻板,並不喜歡這個風景如畫的海島和島上的生活,當時正值美國從英國統治下獨立不久,大英對美實行貿易製裁,禁止加勒比殖民島與美國做生意,派納爾遜來收拾那些違法生意人,其實島上的權貴們都睜隻眼閉隻眼,對商人們的違法行為不予深究,隻有納爾遜一板一眼,嚴厲執法,得罪了很多人。海軍上將納爾遜曾經的宅邸現在是船塢博物館。
如今納爾遜船塢是為豪華私人遊艇提供服務的維修船塢
船塢所在的海灣停滿了遊艇,周圍的坡地上散布著海景豪宅,有不少演藝界,體育界和商界的名人富豪們都選擇安提瓜來享受清閑日子,過一段隱士般的生活後,再回到公眾的視野和媒體的關注中去
船塢對麵一座非常不起眼的石頭房子,原屬於英國海軍,曾是英國皇室瑪格麗特公主度蜜月的居所
在船塢的餐廳裏,團遊發放飲料
我選擇了朗姆酒兌果汁,朗姆酒的牌子就是“英吉利海港”,用當地甘蔗作原料製成的朗姆酒勁很大,酒精含量能高達90%以上,天哪,那喝下去一個火星子就得把人點著。盡管飲料中隻勾兌了少許朗姆酒,我喝完後很上頭,好長時間都雲裏霧裏。
團遊司機是安提瓜本地人,說的英語有很濃的“兒”字音,就像北京人土話帶的“兒”字音。比如他說安提瓜是“安提瓜兒”,巴布達是“巴布達兒”。一路上他對小島的曆史典故講得很少,倒盡扯些雜七雜八的瑣事。他讓我們看路邊的一所隻有十平米見方的小木屋,說裏麵住著一家六口,住了好多年,引得車上的遊客唏噓不已
當然,如此貧窮的人家隻是個極端,島上的普通百姓比這富裕多了,環島一圈幾個小時沿路所見的房屋都比這個大得多,人均GDP一萬八美元左右。路上看到一些未完工的兩層小樓,第二層還沒蓋好,鋼筋長長短短地從底層頂上冒出來,但底層已經住上人了。他說這是加勒比海地區普遍的逃稅伎倆:房屋沒有建好就可以不交房產稅,所以人們就鑽這個漏洞,住進貌似未完工的房子裏,外觀好不好看先不管它,要緊的是省下銀兩。
司機又有一搭沒一搭地跟大家說,遍布全島的電線杆子是中國政府修的,英式板球的球場是中國政府出資修建的,連機場的航站樓也是中國政府援建的。車上的老美覺得很奇怪,不知道為什麽中國要對這個島國這麽好,有人好奇地問,那中國從安提瓜會得到什麽回報呢,他說不清楚,全車的人也探不出個究竟,這年頭不圖回報的好施行為看來是沒人相信了,於是老美就很肯定地說回報是允許中國人來開餐館。直條的老美怎麽能知道,中國有高人,在下一盤大棋。
環島遊結束後司機問大家下午去不去海灘,我們同車的遊客老頭老太都不去,隻有我們表示有興趣,跟他約好價錢和時間,我們回遊輪吃午飯。飯後回到碼頭,左等右等車也不來,我突然意識到司機肯定放我們鴿子了,他那麽大一個客車,就拉我們兩個去海灘,一定認為不劃算。其實他當時就直截了當地告訴我們,我們也能理解,害得我們在碼頭老老實實地等了好半天。好在碼頭的出租車多,叫上一輛跟司機說去附近一個叫“逃逸”(Runaway Beach)的海灘。司機一聲不吭地把我們拉到一個熱鬧非凡的海灘,停車場滿滿當當,他掉個頭都困難無比。這就是有名的“迪肯森海灣”(Dickenson Bay),有個高檔的連鎖度假酒店“桑道斯”(Sandals)在此有海灘設施,遊人眾多,這樣出租車回程就不至於放空。
沿著海灣往南走,路過幾個海濱餐館和酒吧,又路過幾棟海景屋,屋前的沙灘上,有沙築成的城堡,淺灘裏幾個小孩在海水裏嬉戲。慢慢地,景色變得荒涼起來,人也稀少起來,這裏離“逃逸海灘”已經不遠了。
黑色的渡鴉在岸邊灌木叢中亂叫,橙嘴鳳頭燕鷗不懼人,占領海中的木樁
軍艦鳥在上空翱翔,這家夥自己不會捕魚,但打劫本領很高
腳下白沙細膩柔軟,海風陣陣,碧浪翻來覆去在沙灘上留下銀色的印記,每次的形狀都不盡相同。
趕緊下海,在天鵝絨般溫潤的水裏享受片刻的寧靜,做做逃離世塵的美夢
當地人的教會團體在海邊舉行“洗禮”
此後又乘遊輪來了一次安提瓜,我們這一次上島遊去的是島西邊的“長灣”(Long Bay),在大西洋那一邊,附近有個著名景點“魔鬼橋”(Devil’s Bridge),非常之壯觀!
成片的礁石被大風大浪猛烈衝擊,形成孔洞,進而孔洞又被衝刷成了一長石橋
遠處大西洋海麵潮水滾滾而來,咆哮著在石橋兩邊掀起滔天巨浪,突然從孔洞中噴發出來,浪頭水汽衝天而起,隱隱約約能看見一點彩虹
目的地長灣是個大環形的海灣,有度假酒店。我們往海灘的右邊盡頭走去,那裏有些淺灘礁石,右邊盡頭有房子樓台,還有涼亭,但是無人經營,被廢棄了的樣子。椰樹下坐著兩個當地小夥子,我問他們哪裏浮潛好,他們說今天哪裏都不行,浪大水渾。我下水試了試,水下什麽都看不見。
快到中午了,這邊水域裏出現了一個身上有刺青,南太平洋島國人模樣的中年男子和一個膚色黢黑相貌異常美麗的小姑娘,他們拿著浮潛麵具,但隻是站在水裏東看看西看看,不遊,姑娘過一會就開始用水下相機拍照
我湊上去一看,男子周圍出現了大群的魚,銀色的,扁平的身子,哇,遇到魚神了!
我跟他們聊起來,男子是法屬波裏尼西亞茉莉亞島人,女孩是他女兒,太太是加拿大魁北克人,還有一個小女兒
我去過茉莉亞島,所以很有談資,主題自然是褒茉莉亞島,貶安提瓜島。貶了一陣,發現我們還是得接受現實,因為現在正身處安提瓜島,於是又往好的說。男人從小跟海跟魚打交道,他說他家現在定居加拿大蒙特利爾市,每年冬天乘遊輪來加勒比,乘遊輪來過20多次了,熟悉加勒比的每個島,知道哪個海灘哪個角落能看見魚、哪裏又能看到海豚、海龜、魔鬼魚,海星等等。他說在巴巴多斯,他們去的海灘水裏看見許多海龜,他們從不跟團遊,全是自己找地方浮潛,看到的東西比誰都多,真是羨煞我了,當時真有點想說:以後你上哪條船,先通知我一聲好嗎,我也上那條船,上岸我就跟著你們家遊。
我跟著他拍水中的魚,也用了水下相機,我開啟錄像功能,但沒整成功,回去看什麽都沒有錄下來,照片也很少,有幾張魚是透明的,很夢幻
很奇怪,他一走魚群就不見了。在碼頭跟我們拚車來長灣的是一家4口加拿大魁北克人,什麽回事啊,盡碰到魁北克來的,看來這裏是加拿大魁佬的地盤(無意冒犯哈),那家人的兄妹也過來了,用香蕉喂魚,但隻出現了一些小魚。
回程時,那家魁佬很有禮貌地率先坐上後座,把前座兩個最舒服的位置留給我們。出租車是日本二手車,駕駛座在右邊,車內的屏幕有些日文,司機問我們知不知道是什麽意思,老公略懂日語,看了半天,說是放入磁帶看地圖。
離港的時候照例去了船頭上層甲板,看遊輪離港,突然一聲巨響,我們的遊輪鳴響了汽笛,向安提瓜致敬,船長後來說是因為這艘遊輪首次停靠安提瓜港,離開時拉響汽笛致敬是傳統。港口還有英國的遊輪P&O Cruises Britannia號,早上我們進港時它就泊在那裏了。
本來還以為P&O遊輪該在我們前麵出港呢,它一動不動,不打算走的樣子。頂層的露天甲板上擠滿了人,人人手中一麵米字旗,麥克風裏有人指揮那群人唱歌給我們送行
英國人揮舞著小旗子,齊聲高唱美國鄉村歌手約翰·丹佛的“帶我回家,鄉村路”:
“……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
West Virginia, mountain mama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
場麵非常溫馨,怪不得人們說英國人最懂得如何體麵地道別,弄得我們這艘遊輪上的老美們有點不知所措,隻是一味地傻笑,舉止跟英國紳士一比就顯得土氣了些。
八十年代中期,同學為在這個島上承包工程的中國勞務公司當過翻譯。我隻記得這個地名。原來是這麼個適合旅遊的勝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