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滿天星的行攝遊記

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玩的地方不多而噢惱不已,不會因為記載的太少而悔恨終生。
個人資料
正文

古巴,漂洋過海的日記(三)

(2020-12-08 13:53:47) 下一個

Day 7 古巴哈瓦那
遊輪一早到達哈瓦那灣的港口,順水道進入港灣,水道兩旁一邊有兩座防禦要塞,一共4座堡壘扼守要道,西班牙人修來防止海盜打劫的,東麵的第一座堡壘叫三王莫羅堡(Castillo De los Tres Reyes del Morro),“莫羅”是西班牙語“石頭”的意思,西屬殖民地到處都建有莫羅堡。天不見亮,莫羅堡的燈塔燈光閃耀

東麵的第二座堡壘是聖卡洛斯堡(Fortaleza de San Carlos),據說花了西班牙國王巨量的資金建造

兩岸之間的水道地底下有隧道可通行汽車。我們一早就在頂層甲板上看遊輪進港,天上雲層很厚,呈現藍調,間或有發紅的雲朵,甲板上又碰到那位古巴裔老太,她跟遊客激動地講述她家故事,說她叔叔還在哈瓦那,就住在市區她手指的那個方向。

現在有點弄明白了為什麽老美聽說奧巴馬要對古巴開放是那麽雀躍,這個曾經是美國後花園的地方,敵視對峙了近60年,又重新開始關係正常化,確實是件好事。哈瓦那就從最初一瞥就知道是加勒比地區最美的城市,最有曆史沉澱的城市,最有故事的城市,沒有之一!

作為老美趨之若鶩的旅遊目的地,地利和曆史悠久的原因就不說了,近代史上驚心動魄的恩恩怨怨,美蘇冷戰時期的種種糾葛,以及封閉隔絕於世50多年的神秘感,都對遊客產生巨大的吸引力。船上加拿大人也不少,加拿大與古巴的關係正常化要早得多,60年代肯尼迪貿易製裁古巴時,加拿大和墨西哥沒有跟風,所以加拿大人民早就把古巴當成避寒的後花園了,對美國人有一種另類的優越感。

古巴在90年代初社會主義陣營解體之後曾一度陷入經濟困境,蘇聯給古巴的援助斷糧了,對產業單一的古巴是沉重打擊,這段時間古巴政府稱之為“特別時期”(Periodo Especial),有點像中國的“三年困難時期”。由於缺乏燃料和原材料,古巴很多部門停工減產,大麵積停電停水,交通停頓,糧食配給減少,工資降低。91年蘇聯從古巴撤軍,也撤走了全部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多麽熟悉的故事啊,古巴的困難時期長度也跟中國的一樣,持續了三年直到94年。

為了找出路古巴開始對外資開放,有限製地允許個體經營,允許美元合法兌換。改革大幅度推進發生在教皇保羅約翰二世98年訪問古巴之際,97年為迎接教皇來訪,古巴重新把聖誕節定為法定假日,並大力發展旅遊業,開放的程力度之大,基本上來者不拒,隻認錢,任何國家的人隻需花錢買張旅遊卡就算簽證。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古巴賺外匯的產業第一是旅遊業,其次是雪茄、朗姆酒和咖啡出口,另外一大外匯來源便是海外古巴人接濟親友的匯款。古巴革命前後大量有產階級流亡海外,以後還不斷有人偷渡美國,光是佛羅裏達邁阿密就有四十多萬古巴裔,古巴大城市裏幾乎每家每戶都有海外親友。

古巴總統卡斯特羅是個傳奇,經曆了社會主義陣營從強盛、分裂到瓦解的全過程,是世界上所有開國領導人中唯一的一個,在任期間,他熬走了11屆美國總統,5任蘇聯和3任俄羅斯領導,連中國也換了11屆中央政府。晚年卸任後接受西方媒體采訪時,他鬱鬱地說古巴模式現在行不通了。卡斯特羅逝世後由他親弟弟勞爾接班,現在勞爾是軍隊頭把手,修憲廢黜了總統終身製,把總統的位置讓出來了,據說現任的古巴總統米高.迪亞斯.卡內爾(Miguel Diaz-Canel)全力以赴搞經濟,前不久才去了紐約招商。

我們訂了船上組織的哈瓦那團遊,一個團二十多人,一個圓筒腰精力充沛的古巴女是導遊,她是正宗西裔,但是英語很溜,大大鬆了一口氣,她比我們在西恩佛雷哥戲院裏的導遊要好很多,那些導遊有濃重的西語口音,我聽得似是而非。古巴街上跑的旅遊大巴是清一色中國河南出產的“宇通”客車,給老爺車城帶來一點現代化的氣息。大巴一出港口進入市區就看見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築,門口擠滿了人排著長隊,導遊說那是西班牙大使館,人們排隊申請移民,她解釋西班牙允許西裔古巴人移民。估計黑人沒戲,那麽黑白混血穆拉托人呢?沒逮著機會問她。大巴經過幾個老城區的廣場,向西城開去,在革命廣場飛快地兜了一圈,廣場上最打眼的是內務部大廈,外牆有切.格瓦拉大幅頭像,用簡練的線條勾勒出來,十分逼真

另一棟樓同樣大小的線條頭像是革命領導人卡米洛,奇怪,整個哈瓦那鮮見卡斯特羅兄弟的大幅肖像,也沒有塑像。滿大街到處都是印著切.格瓦拉頭像的紀念品,T恤、包包、杯子、工藝品、宣傳畫,明信片,其實在整個拉美地區,切.格瓦拉已經成為波普藝術的主題,叛逆一點的年輕人用切.格瓦拉頭像裝扮自己。

導遊莉迪亞在行車過程中講述了許多古巴現狀,據她說古巴人每家都有政府發的“糧本”,憑此能夠在指定的商店購買基本食物,價格極其低廉,一個人每月花等值於兩塊外匯卷的比索就能填飽肚子,當然味道好不好就另說了。國家租給每個人住房,有能力的人可以買房子,平均房價大約相當於6萬美元左右,對於每月掙相當於二、三十美元的普通人來說還是太貴了,古巴買得起房子的人一般都是社會精英,如芭蕾舞明星、體育明星、國企高管、政府高官、以及有海外關係的殷實人家。車上老美一聽6萬就能買房來勁了,但莉迪亞及時潑冷水:外國人不能在古巴買房,除非跟古巴人結婚。古巴實行全民免費教育,強製性12年學製,經過考試選拔後45%左右的人能讀大學,古巴的識字率達到99.8%,全球之冠。古巴有全民免費醫療製度,平均壽命達到78歲以上,也居世界前列。古巴的醫療水平挺高,

出產世界上最好的醫生,委內瑞拉前總統查韋斯得病後就是在古巴治療的,古巴經濟困難時查韋斯給古巴供應石油,每天十萬桶,古巴知恩圖報。醫療輸出是賺外匯的行業,但大頭國家拿,小部分給醫生。外派到拉美國家的醫生一般都是援助性質的,不以掙外匯為目的,很有情懷啊,即便這樣許多醫生也爭取外派,可以出國開眼界,再帶回幾大件緊俏商品。

講到古巴革命,她說革命前當時的獨裁者巴蒂斯塔把古巴搞得一團糟,60%的國土賣給了外國人,其中大多數是美國人,巴蒂斯塔及其從屬從土地交易中牟取暴利,哈瓦那成了毒梟和黑社會的天堂,所以當一個國家爛到根子上的時候,爆發革命是有緣故的,是有深厚民眾基礎的。卡斯特羅和切.格瓦拉都是富有家庭知識分子出生的革命家,有思想有魅力,帥得像明星。卡斯特羅律師出身,經常誌願為窮人打官司,不收費。切.格瓦拉是阿根廷人,富家子弟,父母雙方祖上都是貴族,切.格瓦拉醫學院畢業,拿到醫生執照,但是熱衷劫富濟貧,打打殺殺,在拉美到處煽動人民鬧革命。卡斯特羅能說會道,在重要的集會上滔滔不絕地一講就是幾個小時,古巴人民不嫌煩,聽得群情激奮,像崇拜神一樣崇拜他、熱愛他。他確實說到做到:消滅了階級和種族之間的不平等,窮人從此溫飽有了保障,政府也比較清廉,比如卡斯特羅的月工資也才等值55外匯卷(當然特權是無價的),普通人跟著他覺得有種安全感。

導遊得知我們是中國人後,特意提到哈瓦那有個中國城,二十世紀初古巴大興土木修建鐵路時,從中國招收了幾十萬華工,後來這些華工在古巴安家落戶,中國人善於經商又勤奮,經過幾代人後一般都家境殷實。革命後國有化浪潮席卷了華人圈,第一波富人私產被沒收,第二波卡斯特羅“向小商販開戰”,普通華人做點小生意也沒門了,絕大多數華人落荒而逃,離開了古巴,中國城華人寥寥無幾。近年中國城入口建起了一座牌坊,新修的,中國政府出資。哈瓦那港口附近有一座俄羅斯東正教洋蔥頭教堂,是2002年向俄羅斯表示友好的時候修建的,古巴曆來並沒有多少俄羅斯裔居民,過去跟蘇聯交好時有些賣拉達車的常駐古巴,教堂揭幕儀式上來了為數不多的俄國使館人員。

我們去訪問的那家舞蹈團叫康帕斯(Compas Dance Co),借用一家國營事業的禮堂為我們表演,主持人英語講的很棒,小夥子精精神神,他介紹舞蹈團的選拔過程非常嚴格,台上的演員多是姑娘,身材相貌都很好,動作受過嚴格的專業訓練,打擊樂隊的幾位樂師是男的。給我們表演的是融合了非洲風味的打擊樂舞蹈,很強的節奏感,姑娘們用棍子,椅子,鼓,和葫蘆做成的樂器做為道具跳舞。表演完畢,主持人留給觀眾問答時間,我問他這個舞蹈團以後走國營路線還是私營路線?他說他們倒是非常想往自負盈虧的方向發展,但困難重重,他們到過美國佛州的Tampa演出過,但由於難以獲得美國簽證,隻成功地出訪美國一次。

最後演員們下台來與觀眾合影,姑娘們都有一種純淨羞澀的氣質

上午就這樣過去了,大巴拉我們去吃中飯,路過革命紀念館,玻璃房子裏供奉著卡斯特羅和切.格瓦拉等鬧革命時從墨西哥殺回古巴的遊艇“Granma“,傳聞卡斯特羅等開國革命家一共80多人擠在這艘遊艇上過海,而遊艇等正常載人數是24人,這段子使我想起父輩關於當年紅軍能飛簷走壁的傳聞。周圍草地上擺放著飛機,大炮等武器,美式坦克是繳獲的。

大巴將我們拉到附近一座古要塞旁,古要塞現在成了警察局和軍校的地盤,進不去。餐廳就在古要塞對過的大街上,宅子很氣派,國家旅遊部門的門麵,裏麵是個很大的天井,典型西班牙式建築,天井四四方方的,栽種著花草,走廊很寬敞,擺滿了桌椅,靠走廊的房間都是一家家銷售紀念品工藝品的小店。走廊上一共擺了幾十桌,客人大多是大巴拉來的團遊老美,一看就是船上的,老頭老太居多,大胖子居多。飯菜是三道,前菜,主菜和飯後甜品,菜品吃後無多大印象,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桌上每人一杯的朗姆酒飲品,朗姆酒可是古巴一絕,有老美問,招待說是3年的Havana Club。盡管飲品中朗姆酒已經被大幅度稀釋了,喝到嘴裏還是有股濃鬱的酒香味,喝完後並不上頭,確實不凡。對麵餐桌前有幾個古巴女子在吹拉彈唱掙小費,她們演奏完一首曲子就換一桌,還沒等到她們換到我們桌前我們團就開拔了。

下午要參觀三個地方,第一個去哥倫布公墓,順道觀賞哈瓦那著名的濱海大道Malecon,導遊莉迪亞抱歉地告訴我們,今天海裏起大浪,浪潮湧上堤壩,濱海大道海水倒灌,十分危險,大道被封路,我們隻能從市內與濱海大道平行的街走。這條街上全是老式西班牙建築,殖民風格,高穹頂,窄門窗,木百葉,裝飾石雕,看得出曾經非常風光,如今滿目瘡痍,破舊不堪

很多房屋看似破損得無法居住,但總有人冷不防地從裏麵冒出頭來。

莉迪亞解釋說這是因為房屋靠海,海風吹來潮氣將房屋嚴重蛀蝕,天長日久又沒有維護,維修材料稀缺昂貴,加上體製的原因,私人維修的手續繁雜,所以就成了爛攤子,其實這些老房子要是適當的修整一番會是一道非常有品位的複古風景線。到了哈瓦那不去濱海大道是遺憾,但是大巴司機想方設法在巷子裏拐來拐去終於拐上濱海大道開了一段路,讓我們領略了一下臨海風光,白花花的海浪洶湧澎湃,大道呈曲線形,遠遠看去的確壯觀。

到了有著有著遠久的曆史的哥倫布公墓,這個公墓起始於西班牙殖民時期,埋葬著無數富豪名人,以及後來的革命先驅和國家英雄,林林總總的墓碑上麵豎起精致典雅的大理石或者花崗石的雕塑,活脫脫的一個藝術園地。

大巴開到園子中間,我們下車,莉迪亞安排了一個英語講解員,帶領我們重點觀看了幾個墓地,有的墓地覆蓋著古巴國旗,一看便知逝者必是有身份的公家人;有一座超大的墓地很有氣派,墓碑是一組雕塑,據說是一隊因公殉職的消防隊員;有一個墓地上有座潔白的大理石雕像,一個滿臉悲傷的年輕女子懷抱嬰兒,墓地有鮮花的隻此一家。講解員說了一個離奇的故事:年輕女子剛生下孩子就離世了,嬰兒也夭折,悲痛欲絕的家人將母嬰同葬入墓中,過了幾個月後由於某種原因打開墓棺,一看母子二人屍體竟然一點都沒有腐爛,於是大家認為是個奇跡,是神靈附體,從此以後來朝拜的人絡繹不絕,都來祈求神靈保佑。

我抓住機會問講解員:古巴革命後的主要建築是什麽?他說革命後的建築主要集中在革命廣場一帶,受蘇聯影響很深。哈瓦那建築風格以1959年革命為分界線,之前主要為南歐風格,之後蘇聯風格,90年代蘇聯解體後,變得雜亂無章,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風格。講解員是莉迪亞的朋友,曆史學家,典型的書生模樣,下車後大家都給了他小費,他接錢時臉上溢出難為情的笑容。我猜想是莉迪亞利用自己導遊的身份給了他這個賺外快的機會,給一個旅遊團講解一次他就能賺到三十多塊外匯卷,相當於一個月的工資了。莉迪亞講古巴現在正是旅遊旺季,幾乎天天都有遊輪停靠哈瓦那港。聽老美議論,哈瓦那說會講英語的導遊,甚至涉外飯店的服務生,酒吧的調酒師,開出租的司機,很多都是專業人士,比如律師,教師,工程師,藝術家,等等,老美覺得不可思議,可惜了這些人才啊!我們可是見慣不驚,立刻就聯想到改革開放初期的“下海”浪潮。

大巴回到老城碼頭附近的灣區,穿過海底隧道到達對岸的卡薩布蘭卡山耶穌巨像公園,這是今天下午的第二個參觀點。公園門口有個颶風紀念館,明黃色牆上赫然幾個大字,卡斯特羅語錄:“革命的力量勝過颶風”,彰顯領袖的宏大氣派。

山坡下有座小屋,標明是切.格瓦拉居住過的地方,也成了聖地供奉起來。

耶穌巨像是革命前夕由當時的獨裁者巴蒂斯塔的夫人組織修建的,她在動蕩不安的年代需要修座耶穌像做為精神寄托,祈求耶穌來庇護他們的權利地位。由於巴蒂斯塔政權臭名昭著,所以充滿革命熱情的古巴人對這座雕像不太尊重,戲謔地稱耶穌的姿勢是一手雪茄一手朗姆酒。

來這裏的多是外國遊客,公園內到處有跟遊客要錢的半大小子和兜售雪茄煙的流竄人員。我們早就被遊輪官方和旅遊指南打過預防針,來路不明的雪茄最好別買。耶穌像的前方就是哈瓦那灣水道,對岸是老城,這裏能居高俯瞰老城,風景很好。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