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滿天星的行攝遊記

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玩的地方不多而噢惱不已,不會因為記載的太少而悔恨終生。
個人資料
正文

俄羅斯:聖彼得堡的藝術盛宴

(2014-02-02 13:43:01) 下一個


俄羅斯聖彼得堡是此趟遊輪波羅的海之旅的重頭戲,按照俄羅斯政府規定,遊輪旅客如果在聖彼得堡跟旅行社組織的團遊就無需簽證。我們訂的是聖彼得堡當地一家旅行團,下船時拿著團遊的單子順利地通過了海關,俄羅斯旅行社的導遊們站成一溜等在出口,我們團的導遊叫安娜.佐夫斯卡婭,一個娃娃臉大媽身材的俄羅斯年輕姑娘,英語很溜,聲音跟唱歌似的好聽。我們團一共14個人,安娜給我們每個人發了個聽音器,她自己有一個對講機,這樣即使我們離她幾十米遠,也能清楚地聽到她講話,在人山人海的聖彼得堡熱門景點,這樣的安排非常高效。司機尼古拉是個精幹的小個子中年人,上車下車時一準在門口攙扶,很盡職,但一句英語都不會,跟他講話他一臉的茫然。

安娜首先恭賀我們運氣好,這兩天都是大晴天,在聖彼得堡實屬難得。聖彼得堡的天氣以惡劣著稱,一年內大多數天氣不是刮風,就是下雨、下雪,陰天就算好天了,一年中最多隻有三十多天是大晴天。第一天的安排是去乘坐聖彼得堡的地鐵,然後去市郊參觀兩個皇宮,再回到市區伊薩廣場看一下金頂的聖伊薩大教堂、路過十二月黨人廣場矚仰青銅騎士雕像;第二天的安排全在市區,在涅瓦河畔流連、參觀冬宮暨埃爾米塔日博物館、接著參觀滴血大教堂、尤索波夫宮邸、彼得保羅要塞和教堂內的皇家陵墓。兩天滿滿當當的安排,再加上第一晚在遊輪劇院觀看的一台俄羅斯民間歌舞,算是對向往已久的俄羅斯民族文化和聖彼得堡這個城市有了點直觀的印象,感覺很震撼!兩天的時間實在有限,而聖彼得堡可看的東西太多了!就像是趕赴一場盛宴,每道菜都是稀世佳肴,但必須在半小時內吃完,那麽隻能胡亂地吃一通:有的菜隻能過過目,有的菜隻能聞聞香,有的菜隻能嚐上一兩口就得馬上放下,因為其它好菜又上來了,時間很快就到了,隻能依依不舍地離開。

在中國,但凡上了點年紀的人,可能都受過俄國文化的熏陶,記得小時候某個年月,全國上下一窩蜂地學俄語,父母單位大家都被要求強化地學習俄文,俄文速成班到處都是,我家裏和許多童年玩伴的家裏,盡是些俄文雜誌、畫報、書刊和唱片,我們在幼兒園跳橡皮筋時哼的曲子就是俄羅斯民歌的調調。後來學唱了許多俄羅斯民歌和蘇聯歌曲,讀了不少俄國文學作品,看了不少蘇聯電影。再後來風頭一變,蘇聯老大哥成蘇修了,文化革命一來,蘇修的東西成了禁品,但我們已經到了青少年時期,開始有了點獨立的思考和自己的好惡,不會光是盲從官方的指令了,當知青的時候更是如此,我們偷聽柴可夫斯基、裏姆斯基-科薩科夫、鮑羅丁的音樂,偷看烏蘭諾娃的芭蕾劇照,悄悄地欣賞列賓、蘇裏可夫、列維坦、謝洛夫的油畫,臨摹茹科夫的素描,手抄斯米爾諾夫的繪畫理論。現在想來,那些東西我們當時能找到,是因為先前有大量流入中國的“庫存物”。年輕時受的影響可以伴隨一身一世,所以我一直很喜歡俄羅斯藝術、音樂、繪畫和文學。

到了聖彼得堡,冬宮暨埃爾米塔日博物館(The Hermitage)肯定是重點項目之一。在聖彼得堡呆得最久的地方就是這裏,我們在裏麵呆了大概3個小時,路線完全由安娜安排。別看安娜是90後的小姑娘,她可是經過專門的導遊訓練,講起裏麵的收藏來頭頭是道,據她說受訓期間在冬宮裏一呆就是一個多月,天天十小時地死記硬背,當然那都是冬季冰天雪地之時,夏天的冬宮遊人如織,也是她們這些導遊施展拳腳的時機了。3個小時遊覽完埃爾米塔日這樣收藏了海量藝術精品的博物館,是名副其實的蜻蜓點水。博物館裏像集市般的熱鬧,人流潮水般的湧動著,我們就被這股潮水推著,身不由己地快速挪動著步伐,經常被陌生人團團包圍,不見了安娜與組織。好在有聽音器,按照安娜的提示,又可以重返部隊。埃爾米塔日的原意是“隱寂孤獨”的地方,是凱瑟琳大帝對自己私人收藏館的諧稱,她曾打趣地說,這裏就隻有我和老鼠。現在的埃爾米塔日熱鬧得很,缺的就正是“隱寂”。安娜同情地看著我們,天真地說:“你們要是冬天來就好啦,冬宮裏沒什麽人,你們想怎麽看就怎麽看,想怎麽拍照就怎麽拍照”。冬天當然是在博物館消磨時光的好時機,我記得80年代末,我有機會在每年寒假的時候去巴黎小住,那時候盧浮宮每逢周四免費,我們就每個周四去盧浮宮,那種感覺真是好,可以慢悠悠地欣賞滿屋子的稀世珍品。間或碰到一團日本遊客,人手一本指南,逢人便問,滿屋子地找“蒙娜麗莎”。

埃爾米塔日博物館是涅瓦河畔宮殿廣場上一龐大的建築群,其中包括聞名遐邇的冬宮(冬宮從自彼得大帝時代起就是皇家的宮邸),後來成為聖彼得堡乃至世界最大,藏品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提到這個藝術殿堂,就不能不提到它的奠基人凱瑟琳大帝。女皇凱瑟琳大帝原是一個德國公主,14歲來到俄國,成人後嫁給彼得三世,一個弱不禁風,不諧世事的傀儡皇帝,傳說他跟凱瑟琳的新婚之夜竟然隻顧自己玩一個木頭玩具士兵。凱瑟琳身材高挑,精力旺盛,才智過人,她很快就插手朝政,不甘於隻在幕後輔助沙皇,就幹脆把丈夫廢黜掉自己當上了皇帝。凱瑟琳對外知人善用,對家裏人卻很不對付,有人說她謀殺了親夫,養了一大堆情夫,兒子的來路不明。兒子對她的所作所為恨之入骨,以至於繼位當上皇帝後立下新規矩:從此皇位傳兒不傳女,不讓女人當皇帝。

1762年凱瑟琳加冕,立刻就將皇家宮邸冬宮擴建,在毗鄰地點加建了大、小隱士宮(Large Hermitage、Small Hermitage)來收藏她日益增多的藝術品,後來又修建了拉斐爾長廊(Raphael Loggias)和隱士劇院(Hermitage Theater)。19世紀沙皇尼古拉一世再加修了一座美術館叫新隱士宮(New Hermitage)。1764年,凱瑟琳大帝從一個德國藝術經紀手中購買了225幅畫,然後又不僅在歐洲到處搜尋有價值的藝術品,還在國內將一些王公貴族私人手中的藏品也收買來,僅僅10年間,光是油畫藏品就已經達到2,000多幅,凱瑟琳大帝不僅自己有很高的藝術修養和品味,她周圍往來的人全是些頂級的藝術家,鑒賞家和收藏家,埃爾米塔日收藏品的價值一起步就很高。

1 涅瓦河邊的冬宮


2 冬宮入口“約旦階梯”,因為階梯上烏泱烏泱地全是人民群眾,我隻能一再地把鏡頭抬高


3 木質拚花地板,開始還以為花紋是漆上去的,後來得知,花紋和顏色全是靠不同材質紋理的木片拚鑲出來


4 亭子閣長廊(Pavilion Hall),中央是巨大的水晶吊燈,玻璃櫥櫃裏珍藏著稀世寶貝:孔雀鍾、金雞和貓頭鷹組件。鍾點一到,孔雀就會扭動脖子開屏,金雞打鳴,貓頭鷹轉眼睛,惟妙惟肖,令人叫絕,但現在組件都罩在玻璃櫃裏麵,這些有趣的場麵隻能從現場放的錄像上看到


5 白色大理石的雕塑,裙衫皺褶是如此的逼真,真不敢相信用料是硬邦邦的石材

像盧浮宮一樣,冬宮曾經是皇宮,本身的建築、室內裝潢和擺設就極盡奢靡,盧浮宮的風格稍微含蓄一些,而冬宮的風格完全是飛揚跋扈的,反映出俄羅斯帝國的霸氣。皇宮改建的博物館有一點不好,裏麵的采光並不特別適合觀賞油畫:畫的表麵有強烈的反光,拍照尤其困難。就其采光而言,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是最好的,很適合拍照。下麵多數油畫照片都是翻拍。

6 在埃爾米塔日博物館裏看得最多的還是油畫,一個又一個大廳,四壁掛滿了畫作

我問安娜博物館裏的鎮館之寶是什麽,她說是這兩幅達芬奇的油畫。與以前的聖經題材畫作的不同,達芬奇筆下的聖母聖嬰具有濃濃的生活氣息,給觀者一種前所未有的親切感

7 達芬奇“戴花的聖母”


8 達芬奇畫的聖母和聖嬰“聖母利達”

9 提香的巨作“懺悔者瑪麗.瑪德琳”。提香是文藝複興時期威尼斯畫派的領軍人物,冬宮收藏的提香畫作集中在他的晚期作品

10 倫勃朗的“浪子回頭”。17世紀荷蘭畫派高峰時期,倫勃朗是代表人物。冬宮裏收藏了二十多幅倫勃朗畫作,涵蓋了他一生各個時期的作品,非常難得。我最喜歡倫勃朗的光感,他不僅用色彩,還巧妙地運用光線來加強畫麵的立體感和內容的戲劇性

18世紀,在意大利藝術界還具影響力的僅剩威尼斯畫派了,其中有以畫威尼斯大運河風光而著名的大師安東尼.加納萊托。冬宮藏有他的作品“威尼斯迎接法國大使”。這幅畫作的獨特之處:不僅精確地再現了一個曆史事件,畫麵上各個元素都如同實景一樣精確之極。安娜讓我們從中間和兩旁來觀看這幅畫,體會它的透視效果。

11 站在畫的左邊看,威尼斯總督府的高牆麵積隻占畫麵的三分之一


12 站在畫的右邊看,高牆的麵積一下子就增加到一半多,但不管從什麽角度看,畫麵都沒有別扭之感,就像身臨其境觀看實景一樣


13 18世紀英國畫家托馬斯.庚斯博羅的“藍衣淑女”


14 19世紀英國肖像畫家喬治.多奧的“俄羅斯將軍巴格拉欽”。畫家多奧不僅畫技高超,而且多產。他幾年內畫了332位軍官肖像,相當於每周就畫一幅,雖然高速,畫作卻不馬虎,幅幅肖像都非常精美逼真,掛在“將軍肖像館”的大廳,該館為紀念1812年俄軍擊敗拿破侖而設

冬宮引以為豪的還包括大量的印象派,後印象派,點彩派,立體主義,野獸派的畫作收藏,比如莫奈、雷諾阿、塞尚、梵高、畢加索、高更、馬提斯,等等。一個富有的俄國工業家謝爾蓋.什楚金頗有遠見地在一戰前收購了好幾十幅畢加索和馬提斯最大膽的作品,驚翻四座。

15 法國印象派雷諾阿的“女演員薩瑪麗”。雷諾阿筆下的美女兒童都特別美,跳躍的筆觸,生動的神態,很受上層社會青睞。當大多數同時期的印象派畫家都在餓肚子時,唯獨他訂單源源,日子過得很滋潤


16 法國後印象派代表高更的“捧著水果的婦人”。高更常年生活在大溪地,創作了許多反映大溪地土著風土人情的畫作


17 導遊安娜給我們介紹畢加索的一幅作品,那時候畢加索到了立體主義階段,他完全用幾何形狀來表述人物


18 馬提斯的“紅房間”。用色大膽,畫麵中所有的元素都用色塊來表現。我對馬提斯怎麽也喜歡不起來,用色塊的方法似乎並非新奇,中國古老的年畫就是這樣畫的
 

參觀完冬宮後,我有點遺憾,沒有看見任何我心儀的俄羅斯大師的作品。我問安娜哪兒有比如列賓的畫作,她說很多俄羅斯大師的作品都收藏在聖彼得堡的“俄羅斯美術館”,而我們團沒有參觀的安排。冬宮這點跟其它大博物館不同:盧浮宮裏有許多法國本土畫家的作品,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有個分館叫“美國之翼”。也許俄羅斯大師的作品過於博大精深,確實需要一個專門的地方來展現。不過在冬宮裏放幾幅也好啊,觀眾一次性走馬觀花就可以欣賞到,在冬宮裏看俄羅斯大畫順理成章嗎。總感覺冬宮畫作收藏品太西化,與盧浮宮的類似,要是加點俄羅斯畫作進去就更精彩了。怪不得Rick Steve在北歐指南中推薦:遊聖彼得堡美術館首選當屬“俄羅斯美術館”,而非冬宮,因為很難在世界上其它博物館裏看到俄羅斯大師的作品。

19 民間藝術品俄羅斯套娃隨處可見,一套9個漆畫娃娃,一個套一個,8個娃娃都可以裝進最大的那個娃娃肚子裏去


20 回到遊輪後在遊輪劇院看了一出地地道道的俄羅斯民間歌舞。沒有報幕,沒有節目單,沒有解說,演員們上來就唱,上來就跳,也不管你明不明白其中的內容,但節奏鮮明,旋律優美的俄羅斯民歌一下子就把全場觀眾征服了


21 卡林卡、草原之歌、黑眼睛,媽媽要我出嫁,,,一曲又一曲熟悉的曲調,勾起了我多少童年的記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