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滿天星的行攝遊記

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玩的地方不多而噢惱不已,不會因為記載的太少而悔恨終生。
個人資料
正文

我在夏威夷漂啊漂

(2012-12-26 09:20:39) 下一個


大島

我們遊大島的行程十分簡單:從遊輪港口希洛(Hilo)出發,前往夏威夷火山國家公園去看活火山,然後去看一個地下的熔岩洞,回程時順道參觀夏威夷豆的種植園和加工廠。

弗朗哥是我們遊大島時的司機兼地陪,是葡萄牙人和菲律賓人的混血,臉的輪廓像歐洲人那樣的鮮明,但一頭黑黑的直發和黝黑的黃皮膚又有些亞洲人的特點。他站在車門口迎接我們,一臉的笑容,身著花朵圖案的夏威夷襯衫,色彩豔麗,花朵巨大,與他中年已有風霜的麵孔不太相稱,頭發打了油似的光亮,乍一見感覺有點油頭滑腦。

弗朗哥是本地人,在大島土生土長,但一口英語純正得無懈可擊,不但字正腔圓,用詞恰當,而且講話時思路和邏輯極其清楚,他一邊開車一邊講解,開始我全神貫注地看風景,不多久我就被他的講解吸引過去了,因為聽他講話實在是一種享受。

大島也叫夏威夷島,是群島中麵積最大的,也是生成年紀最年輕的,它的麵積還在不斷擴大,因為島上麵的火山是座活火山,炙熱的熔岩漿源源不斷地流入大海,遇海水冷卻凝固成為礁石,擴充著大島的版麵。

1 金色的希洛港口


弗朗哥在大島度過自己的童年,家裏是個有十幾口子的大家庭,祖父祖母和他們住在一起,幫著照看孫子輩。弗朗哥說,其實小時候祖母對他們幾個兄弟完全放任自流,從不過問他們去哪兒,什麽時候回來,不過不管他們何時回家,家裏總是有熱菜熱飯。

家裏長輩對幼小的孩子們在外麵一整天一整天地瘋玩一點也不擔心,夏威夷是從海裏麵生出來的島,離大陸架很遠,沒有毒蛇猛獸,弗朗哥說他們小時候居住的社區人人都相互認識,沒有“壞人”的概念,大海像個大空調,使夏威夷一年四季的氣溫都能保持在二十多攝氏度左右,孩子們在野外過夜,大人們也不會擔心著涼生病什麽的。火山灰和風化了的熔岩變成了肥沃的土地,種什麽長什麽,不種也長,沒什麽害蟲,芭蕉、菠蘿、椰子到處都是,他們在外麵玩餓了,爬上樹摘個果子吃就能充饑,玩髒了,到海裏洗個澡,真不需要多少錢就長大成人了。

2 大島海岸線


3 港灣公園。原來是居民區,被颶風完全損毀。後居民全部搬到內陸,這裏建成了公園

到火山國家公園的路彎彎曲曲,上上下下,弗朗哥說因為是活火山,噴發的口子裏整日地冒著濃煙,取決於當天風的方向,去公園的道路經常關閉。火山煙和灰散發著一股濃烈的硫磺味,聞起來嗆鼻還是小事,吸入肺裏就不好了,煙和灰都有毒,對人體極其有害。

4 活的火山口,冒著濃煙

弗朗哥說他們兒時最興奮的事就是去看火山噴發,猛烈的火山噴發對於當地人來說,不但不是恐懼的事,反而人人都興高采烈,奔走相告,然後扶老攜幼找個便於觀望的地方坐下來看熱鬧。夏威夷的火山屬於“盾”火山(Shield Volcano),毀壞性的噴發很少,大多時候的噴發都很溫和,跟放煙火似的。

夏威夷火山的爆發都在此處,爆發後隆起冒出海麵的山體隨所在地殼板塊的運動向西北漂移,年紀最老的火山,比如考愛島,就是在大島現在的位置生成後,漂移到了大島的西北麵,失去了來自地底下的能量,就變成了死火山。其它幾座島也經曆了同樣的過程:火山爆發、湧出海麵、熔岩冷卻、生成島嶼、向西北漂移、然後成為死火山。

這一連串的火山島在太平洋中間生成後,遠離大陸架,最開始是沒有人和動物的。波利尼西亞人從更為古老的南太平洋群島出發,乘著獨木舟,抱著豬啊雞啊等牲畜,帶著莊稼的種子,漂洋過海,來到夏威夷群島,成為第一批居民,就是現在人們所說的夏威夷土著。弗朗哥好奇地說,“他們怎麽就知道海洋中間有幾個無人島呢?”他老是遺憾自己不是夏威夷土著,如果是,可以終身領取美國政府的土地補貼金,一輩子吃穿不愁。當然如果是,他的老婆沒準就是一大黑胖子,他說波利尼西亞土著以皮膚黑和身材胖為標準衡量女人美不美。

弗朗哥長大成人後離開了大島,去了德克薩斯,在美軍服役。對他影響最深的要數那裏的牛仔文化,他覺得牛仔們酷得不得了。在軍隊裏,他練就了一口標準的美式英語,才從家鄉出來時說的英語帶夏威夷腔,沒人聽得懂。但從軍隊複員回到大島,他講的英語在家鄉被認為不三不四,他學得很道地的牛仔範兒也被家鄉父老們所鄙夷。

他說夏威夷語其實相當簡單,一共就12個字母,5個元音:a,e,i,u,o, 和7個輔音:h,w,n,l,k,p,m。所有的單詞都由這12個音符組成,所以重複使用的頻率是相當地高,比如“lulu”、“pupu”“kiki”,,,12個音符的組合很快就用完了,隻好重複。元音和元音重疊在一起時候也很多,這時元音前麵有輔音的話,元音與輔音拚起來發音,重疊在後麵的元音就單發本音。聽他這麽一說,我們就能很順利地將夏威夷那些拗口的人名、地名和島嶼名稱一口氣念出來了,聽起來還帶正宗夏威夷味兒。

5 夏威夷蕨草的胞芽

夏威夷豆(Macadamia Nuts)是一種樹上結的果實,吃起來很香很美味。這種樹倒不是夏威夷特有的,是十九世紀從澳洲引進的物種。夏威夷豆可以烘烤成鹹味,也可以用蜜汁製成甜味的。比較常見的吃法是外麵裹一層巧克力,或者在烘焙烤餅時點睛似的加幾顆。這個加工廠基本上已經自動化了,從果實處理、烘烤到包裝,全程一條生產線。

6 夏威夷豆生產線

工廠的商店出售各式各樣加工好的夏威夷豆成品,每個來訪者可以免費品嚐一種裏麵是夏威夷豆的巧克力。這裏的東西售價都比較貴,弗朗哥告訴大家,沃爾瑪超市有些同樣的成品出售,價格要便宜一半,然後憨厚地一笑,壓低了聲音:“不要說是我告訴你們的啊。”

瓦胡島

夏威夷的州府“火奴魯魯”在瓦胡島,被國人稱為檀香山,早年盛產檀香木,大量出口到亞洲各地,檀香樹被砍伐過度,一度瀕臨滅絕。檀香山是世界上幸福感最高的城市之一,民風悠閑鬆懈,氣候溫和適宜,沒有蚊子沒有蛇,到處都是走地雞。據說是一場台風將養雞場摧毀,餘生的雞跑到了野外。野生動物保護法禁止捕捉野雞,由於沒法區分出那隻雞是養殖的那隻雞是野生的,所以凡是在野外跑的雞都得到保護。人一到檀香山就立刻能感覺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本能的放鬆,暖暖的陽光、徐徐的海風、婆娑的棕櫚、綿綿的音樂、陣陣的花香以及路上行人友好的笑臉,,,都讓人感到由衷的愜意。

7 阿羅哈鍾樓

這個如同天堂的地方在六十多年前卻經曆了一次腥風血雨,在珍珠港,美國海軍在本土遭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創。然而,正是珍珠港的重創使美國參戰的決心鐵定了下來。珍珠港事件的第二天,美國向日本宣戰,同時參與了歐洲戰事與太平洋戰事。

8 珍珠港


9 亞利桑那戰艦是首批被襲的戰艦之一,在9分鍾內,上麵1177名官兵隨戰艦一同沉沒,至今還存留在海底。紀念館修建在戰艦沉沒處上方,裏麵有座白色的紀念碑,刻著遇難官兵的名字。

10 密蘇裏號戰艦。應該說美國對日宣戰極大地幫助了中國的抗日戰爭,9月3日中國抗戰紀念日跟這艘戰艦也密切相關:日軍的投降儀式就是在密蘇裏號戰艦上舉行的,中國代表是徐永昌上將。

參觀完了珍珠港,回到威基基海灘,這裏的城區酒店林立,滿大街都是遊客,主幹道上到處都是名牌商店,與其它大都會城市無異,顯著的區別是:在光鮮亮麗的商店和酒店大堂裏,時不時見到隻穿泳褲的男士和隻穿比基尼的女士。

11 威基基的東頭是檀香山的地標“鑽石頭”火山錐,突出地伸向大海


12 人山人海的威基基海灘

夏威夷皇宮,即伊奧拉尼王宮(‘Iolani Palace)在檀香山市中心,由大衛.卡拉卡瓦國王建於1882年。夏威夷末代皇族是個女王,繼承哥哥卡拉卡瓦國王的王位。在這哥妹當政期間,美國的政治和經濟勢力越來越大,最後導致王國倒台,女王麗留卡拉尼退位。1894年夏威夷共和國成立,由美國人斯坦福.多爾(Stanford Dole) 擔任共和國總統,女王稍後在一些保皇黨的支持下,曾發動政變未遂,被共和國政府罰款並判刑,軟禁在伊奧拉尼王宮五年。1898年美國在夏威夷共和國的請求下與其簽訂合並條約,正式吞並了夏威夷。從那時起直到1959年,夏威夷是美國的海外領地,1959年以後成為了美國的第50州。

就在1894年夏威夷王朝被推翻的同一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興中會”,被史學家認為是中國近代革命運動的起點。我腦子裏一直在想個問題:夏威夷走向共和是不是對孫中山有點啟發作用呢?查了一些資料後發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有人說興中會當時是傾向王朝的,跟著夏威夷土著人一塊兒抗議,聲討美國,其原因是華人被美國政府歧視,因此同情被歧視的夏威夷土著。與此對立的說法是:孫中山革命的初衷就是要推翻專製,孫中山認為:無君主的共和才是最純潔的憲政。當時他這個最早的革命團體在政治理論和形式上都很不成熟,大部分都在抄襲美國,甚至連美國官員就職時手捧聖經舉手發誓那一套,都照搬不誤。

13 王宮對麵夏威夷國王卡美哈美哈一世雕像


14 王宮花園裏大樹上棲息著一群野生的綠鸚鵡,它們似乎也知道這裏是個好地方

美國吞並夏威夷主要出於兩個考慮:一是夏威夷的地理位置有重要戰略意義,是美國通往亞太的中轉站;二是早在1840年,美國就察覺到日本對夏威夷的覬覦,搶先在1842年承認夏威夷王朝,並在1849年締結與夏威夷的通商條約。1890年前後,日本向夏威夷大舉移民引起了美國的不安,加速了美國推翻夏威夷王朝的步伐。日本對美國此舉表示了強烈的不滿,拒不承認夏威夷共和國,不過由於日本正在籌備對付中國的甲午戰爭,無法以軍力來跟美國抗衡。當時美國一些政要振振有詞:我們不占夏威夷,它遲早也要被日本、德國或者英國占去。

1993年,夏威夷王朝被推翻的100周年之際,美國國會通過議案,克林頓總統簽署了向夏威夷土著的道謙令,為美國有違夏威夷人意願廢黜王權的行為認錯。

無獨有偶,美國吞並夏威夷這件事大概也多多少少影響了中國的曆史。既然夏威夷變成了美國領地,那麽所有的夏威夷人都順理成章地成了美國人,當時說英語帶一口夏威夷腔的孫中山,便借此機會自稱出生於夏威夷,取得了美國出生證,這極大地方便了其以後的革命活動,當時的“排華法案”使中國人進入美國十分困難。有了這張夏威夷出生證,孫中山才能幾番往返美國、英國和日本,為中國的民主革命奔忙。

15 威基基暮色


在海上

我們的遊輪旅程是14天從洛杉磯到夏威夷往返,在海上漂了三天後來到夏威夷,首先登陸大島,次日到檀香山,隔天應該登陸最北端的考愛島(Kauai),過一天再回過頭到茂伊島(Maui),然後返航回洛杉磯。在大島和檀香山初酌到夏威夷的宜人風情,想著還有兩站喜滋滋的:到原生態的考愛島,我們計劃遊覽號稱“太平洋大峽穀”的威米亞峽穀(Waimea Canyon),到風姿卓越的茂伊島,我們預定了旅遊團去“哈裏阿卡拉”火山國家公園(Haleakala National Park)。

遊輪要在清晨日出前進入考愛島的港口,我們起了個大早,拿著相機和三腳架,準備在入港時分拍日出。一進餐廳就聽到有人歎氣,說運氣太差。外麵黑乎乎的,濕乎乎的,在下雨,日出是泡湯了。吃早飯時聽到船長宣布,由於風浪太大,為大家的安全著想,遊輪無法在考愛島靠岸,取消所有的旅行計劃。不過呢,遊輪將會沿著考愛島的海岸線繞行一大圈。沮喪中唯一的安慰是這麽繞行一圈我們就可以見識見識嶙俊雄奇的那帕裏(Na Pali)萬仞峭壁了。那帕裏海岸線在考愛島的西北麵,陸路不通,遊覽的話要麽乘飛機,要麽乘船。按原計劃遊輪是不繞行那帕裏的,我們的陸地遊也不可能安排得下兩個項目而選了遊太平洋大峽穀。現在太平洋大峽穀去不了,改為從海上觀賞那帕裏峭壁,隻是在這濃雲迷霧的天氣裏,那帕裏景色恐怕要大打折扣。

看來在雨季乘遊輪到夏威夷不是個良策,這裏在旱季時降雨量就大,更不用說雨季了,不下得個暈天黑地的才怪呢。天大亮了,雨還在下,到底層的甲板可以避雨,隻能這樣遠眺考愛島啦。

16 遊輪經過考愛島基拉威阿燈塔時,海麵上不時出現鯨魚的身影


17 煙雨朦朧,那帕裏峭壁時隱時現


18 濃霧散開時,偶見那帕裏萬仞真麵目


19 峰巒疊嶂,層次朦朧


20 銀鏈般的瀑布

夏威夷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經常有彩虹出現,可是我們在大島和檀香山都與彩虹無緣。在考愛島周邊海域繞行時,天氣很差,雲層低,平時藍色的海洋變成了鉛灰色,島上的色彩消失殆盡,麵對這黑白灰的世界,有點興趣索然。不過,時不時也能碰到一些小小的驚喜:驚濤駭浪之中,間或出現了一抹彩虹,引起甲板上遊人們的一陣驚呼。

21 偶見彩虹

不能上岸,時間頓時多了起來,平時不覺得,因為被各種雜事纏身,在遊輪上一切家務雜事都不用自己操勞,不用買菜做飯,不用洗碗,不用打掃清潔,不用洗毛巾、甚至連床都不用鋪。同船的遊客各自用各自的辦法消磨時間,一英國老頭和我們一幫老中打乒乓球,英國老頭擅長打削球,隻防守,不進攻,時不時地來個海底撈月,單靠綿綿的削球就能把人磨死,一直坐江山。這幫人打球上了癮,吃了飯就揮拍上陣,外麵的風景一概不看。

我沒他們那麽上癮,打一陣球後,回到船艙,真找不著什麽事幹,我從船頭慢慢踱步走到船尾,把國家大事天下事都考慮了一遍,從船尾慢慢踱步到船頭,把過去的大半生回味了一遍,等到把後半生都展望得差不多了,離吃飯還剩大把的時間,隻好又回到觀景甲板,甲板上有不少遊客,拿著相機固守在那裏,琢磨著如何發掘出黑白灰雲霧中的朦朧美。一旅友一門心思地盯著海麵拍鯨魚,終於抓拍到一鯨魚尾巴,另一旅友十分羨慕,便用相機將人家相機屏幕上的鯨魚拍了下來。

次日要到茂伊島,也是夏威夷之旅的最後一站了。如同一天前,我們又起了個大早,不料昨天那沮喪的一幕竟然又重演:外麵黑黑的,下大雨了,廣播裏傳來船長的聲音,天氣太糟,遊輪港口已被水淹,山上還有泥石流,太危險,遊輪在茂伊無法靠岸,所有登陸後的旅遊團計劃全部取消。這倒黴的事接踵而至,碰上了,你能怎麽辦?悲觀的人憤憤不平怒問蒼天,樂觀的人說再不濟也到過了檀香山和大島,還有那幫打乒乓上癮的,不上岸無所謂啊,揮拍上陣又大戰一天,把英國老頭拿下要緊。

22 蔥蘢俊秀的茂伊島呀,看來此次與你無緣,隻能在海上漂著遠眺你啦


23 茂伊的原野上,一條泥濘的小道蜿蜒通向山頂,從長焦鏡頭中看到小道上的一輛白色的汽車似乎陷入了泥潭,動彈不得


24 夏威夷呼啦舞


25 呼啦舞姑娘


26 音樂一家人,父親和兒子們奏樂,媽媽教舞蹈,女兒唱歌,這是父女倆的演出


27 女兒是土風民歌手,低聲吟唱,曲子委婉動人

後記:14天的遊輪旅程,隻有3天上了岸(大島、瓦胡島和墨西哥恩森納達)。我們在海上漂了11天。船長內疚,以遊輪代金卷的形式返還給每人250美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