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滿天星的行攝遊記

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玩的地方不多而噢惱不已,不會因為記載的太少而悔恨終生。
個人資料
正文

阿拉斯加內航道遊輪之旅:小城西特卡、凱奇肯

(2012-08-09 09:04:47) 下一個



位於首府朱諾市南邊海岸線上的小城西特卡,曾經是俄國人統治阿拉斯加時期的首府。遊輪到達的時候是清晨,我和許多旅友一樣,早上起來從遊輪甲板上第一眼看到西特卡時,都情不自禁地驚歎:哇,好美啊!近處的海域裏,星星點點地散布著一些小小的礁石島嶼,上麵鬱鬱蔥蔥長滿了樹,有的島上還有木屋,在遠處雪山的映襯下,就像一個童話世界。

西特卡沿岸沒有供巨型遊輪停靠的深水碼頭,遊輪在附近深水區拋錨,我們乘小艇擺渡到西特卡城區。

精致小石島上精致的紅房子,住在裏麵的感覺一定很特別。

當歐洲殖民者向海外擴張時,英國人,荷蘭人和西班牙人都曾考慮過阿拉斯加,但都沒能在阿拉斯加長久地駐紮下來,一方麵是由於地理上的不便,另一方麵是氣候和環境的嚴酷。由於地理上的優勢和對嚴寒氣候環境的適應,沙皇一世時期的俄國能夠成功地殖民於阿拉斯加,將其變為“俄國美洲領土”(Russian America)。

小城裏的街道,建築和裝飾充滿了濃鬱的俄國風味。洋蔥頭頂的俄式教堂是城裏規模最大的一座東正教教堂,裏麵金碧輝煌。

碩大的蒲公英球是西特卡的一道風景線。

在俄國人來到阿拉斯加之前,這片土地一直是印第安土著的家園。印第安人視俄國人為入侵者,1802年,印第安人偷襲了俄國移民的駐地,殺死了400多人,俘獲了餘生者。俄國將領巴拉洛夫被迫繳納一萬盧布的贖金將俄國俘虜贖回。過了兩年,巴拉洛夫帶著一艘戰艦和軍隊又殺了回來,與印第安人展開了一場血戰,俄國人憑借著大炮和優良的武器裝備擊敗了印第安人,重返西特卡。這片靜謐的海灘,曾經是血淋淋的戰場。

海灘後麵原是印第安人的堡壘,如今是曆史遺址公園,有許多圖騰柱。

俄國人在西特卡主要從事毛皮生意,大肆捕殺沿海海域裏的水獺。當水獺數量減少到不足以支撐毛皮行業時,沙俄在1867年將阿拉斯加以每英畝二分錢出讓給美國。就在西特卡港口的“巴拉洛夫要塞山”(Baranof Castle Hill)舉行的交接儀式:俄國國旗降下來,美國國旗升上去。
 

登上“巴拉洛夫要塞山”,從城堡上看出去,將海灣和西特卡城景色一並收入眼底。

在西特卡城裏漫步,沿途可見不少烙有這段曆史印記的景物。原沙俄的瞭望碉堡,高高地聳立在海邊的崖石上。

俄國神父之墓

起霧了,一抹輕紗從海上襲來,轉眼間就覆蓋了大半個城區。

西特卡老殘院,原美軍的軍營。

霧鎖海岸,遠山朦朧,泊在海中的遊輪若隱若現。

第二天我們到了此次阿拉斯加遊弋的最後一站:凱奇肯(Ketchikan)。這個阿拉斯加最南端的市鎮,盛產美味的三文魚,享有“世界三文魚之都”的美稱。城裏遍布涓涓溪流,每年一到季節,三文魚都要回到溪流裏來產卵。

阿拉斯加盛產木材,伐木場也是小城的經濟支柱之一。觀看了一場表現伐木工技能的“伐木工人秀”。

兩隊伐木工人比賽各種伐木的技能:砍樹,鋸木,運木,等等。賽場上豎著兩根高幾十米的木柱,比賽爬杆,看誰上去的速度快。兩個賽者手上和腳上帶著專用防滑器具,“唰、唰、唰”幾下就上到了頂 ,速度快得驚人。

比賽看誰能在一根浮在水裏的木頭上站立得久

幾分鍾後,勝負就見分曉。

凱奇肯到處是茂密的樹林,蚊子也得益於這方水土,大得出奇,一群群飛在空中像黑雲。在林子中踱步,偶見一趣味盎然的民間藝術品。

無處不見的圖騰柱


凱奇肯毛皮店


阿拉斯加式幽默:垃圾車也帶上一個玩具熊


阿拉斯加內航道落日餘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