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元陽梯田的照片,印象深刻,那線條,那光影,那色彩,魂牽夢繞。去雲南元陽的計劃由來已久,2010年春節前兩周得以成行。到達元陽老縣城新街鎮後,已是下午,找到雲梯大酒店住下,聯係上了網友介紹的司機張師傅,談妥包車的事宜。下午還有點時間便外出,計劃走到附近的兩處景點:金竹寨和龍樹壩拍日落。
1 金竹寨離縣城最近,但是土路比較泥濘,路上不時碰見趕集回去的彝族老鄉。太陽已慢慢西下,金竹寨的梯田波光粼粼。這裏梯田的特點是水中長有紅藻,看上去色彩斑斕
下個景點是龍樹壩,問了問老鄉,梯田景點要沿著一條小路下到山穀去。來到一片開闊的草坡,看見幾個男孩,用一條缺了腿的長凳當滑板滑草玩,他們純真的臉沐浴著西下的夕陽顯得特別可愛。
2 一條缺了腿的條凳,竟給山裏的孩子帶來如此的快樂。
3 龍樹壩的孩子們
我在草坡周圍爬上爬下看了一陣,發現這裏不是龍樹壩梯田最好的日落觀景點,來時肯定是走岔了道。龍樹壩離縣城有四,五公裏,我走來用了大約兩個小時。太陽很快就落山了。道路泥濘又窪凸不平,我在泥路上緊趕慢趕,希望能在天還沒有完全黑下來之前回到酒店。半路遇到幾個官員模樣人,麵包車停在路旁,他們指點著層層疊疊的梯田在商討著什麽。
4 龍樹壩日落
元陽梯田有三個大景點:多依樹,壩達和老虎嘴。多依樹的地形適合觀看日出,而壩達和老虎嘴則適合觀日落。在多依樹和壩達之間,有一係列小景點,如黃草嶺、麻栗寨。通常,人們都是在來去多依樹或壩達時順道遊這些小景點。
5 彎彎繞繞的碧池黃埂,晃眼一看,竟像極了黃龍的鈣華池。
第二天早上五點半出發,乘車去多依樹觀日出。問張師傅為什麽要這麽早,他說去晚了就沒有好位置了。那年天幹旱,早上沒有霧,上山的路很好開車,不到一小時就到了多依樹。天黑黑的,觀景台上空無一人。一個哈尼大嫂過來兜售煮雞蛋。背上還背著個熟睡的嬰兒。
過了一會兒,幾個攝友駕車來了。他們打著手電順著台階走到下麵的觀景台去,觀景台有好幾層,他們占領了上麵三層觀景台的角落,我占領了下麵一層的角落。支起了三角架,就等著東方紅,太陽升了。遊客,攝友以及賣雞蛋的哈尼婦女們不一會布滿了各層觀景台。
6 多依樹的攝友
我旁邊來了幾個女人,聽口音是香港人,對一個操著普通話的男人言聽計從。隻聽那人說:“光圈調到8,速度調到半秒到一秒,隨著光線變化來調整。哎呀,你怎麽沒帶三角架?沒三角架不行啊,,,”這幫人看觀景台沒地方了,便越過我左側的護欄到了外麵坡地。這時,一個彪悍的男子也從我旁邊鑽過觀景台的護欄,到外麵坡地上麻利地支好三角架。港人似乎對他的粗魯入侵有點不滿,在一旁小聲嘟噥。男子不理,麻利地架好攝像機並開始拍攝。我說:“哦,您攝像啊”,他也不理。過了一會,他突然像意識到了什麽,對我說了句“Korean”。哦,是韓國人。我右手邊的坡地上是幾個法國小青年。大家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攝影目標,走到多依樹來了。
這天很幹燥,少雲沒霧,不是最理想的攝影條件,加之春節長假還沒到,景點又開始收費,所以攝友來得不是很多。據說往年有時候人擠得插不下腳,甚至還有人為爭塊地放三角架大打出手,今天好,好像每個人都有地方。
太陽出來之前,天空的色彩開始一點一點地變化。鏡子般的梯田開始一點點地出現紅霞的反光。天上的雲彩遊動著,梯田裏的倒影也在遊動,十分迷幻。梯田反光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地移動地方,攝友們,遊客們的嘖嘖稱奇聲,相機哢嚓哢嚓的拍攝聲,以及哈尼婦女們“買一個雞蛋嘛”的叫賣聲,在觀景台四周此起彼伏。
7 鏡子般的梯田折射出紅霞的反光
多依樹梯田形狀曲線優美,錯落有致。背景是山嶽和村寨,有霧時,霧就會像白紗一樣的環繞著山嶽。那一定會美得像仙境一般。可是今天沒霧,山嶽的黑影使畫麵顯得暗淡。大家仍然認為自己是幸運的,至少在多依樹看到了紅霞和日出,知足了。大霧天,雨天和陰天來的人連梯田都看不清。
8 多依樹晨曦
9 多依樹梯田曲線優美,錯落有致
光影在梯田上遊走的過程也就持續了十多二十分鍾。太陽在山嶽後麵,若是升起來天也就大亮了,這時梯田裏迷幻的雲彩反光也就消失了。
10 天大亮時近距離地觀看多依樹梯田,猶如觀看一幅幅精美的版畫。
懷著一絲希望,我第三天一早又來到多依樹。希望能夠見到點雲霧。可是雲彩還不如頭天厚。太陽已經高掛天上,我仍未離去。因為看到幾朵雲掛在天邊,悠悠飄過來,可能會遮住太陽。我心裏盤算,要是雲剛好擋住太陽,陽光從雲層瀉下來,落在梯田裏,那就絕了。
可是每當雲朵飄到太陽前,馬上就散開了,沒有出現我所期望的景象。數層觀景台就剩我一人了。正沮喪地準備收刀檢卦,聽見後麵有人細聲細氣地說:“阿姨,買一個雞蛋嘛”。我回頭一看,眼前一亮:多好看的兩個哈尼小姑娘啊!她們兩人背上都背著孩子,手裏拿著裝雞蛋的保溫桶和袋裝牛奶,朝陽柔和地照在她們臉上,背後是藍天。
11 多依樹賣雞蛋的哈尼姑娘
張師傅不僅是個盡職的司機,還是個經驗豐富的導遊,他對各個景點都很熟悉,知道什麽時候去什麽地方最有利於攝影。我們一路聊著天,張師傅是哈尼族,他說自己上了學畢業工作後,已經變得很漢化了。在多依樹拍完了日出,沿著公路前行幾公裏就到了愛村。愛村實際上是在多依樹的斜對麵,看到的是同樣的一片梯田,隻是角度不同。去到愛村天雖已大亮,但日光照射的角度還是斜的,梯田的水呈現出深淺不一的藍色。
12 愛村的清晨
13 泛著藍光的梯田裏麵,不時見到一些農舍,橘黃的田埂,被深淺不一的藍色水田環繞,美不勝收。
繼續沿著公路向前走,就是從多依樹觀景台看到的太陽升起的地方:大瓦遮。再前麵一點就是觀音山了,在修路,道路越來越難走,隻好返回。觀音山上有茂密的森林,山泉潺潺的流淌下來,流經村寨,村民先用,人們的生活廢水又由溝渠流向下麵的梯田,好聰明的設計。
14 此時梯田猶如一片海洋,有著一圈一圈凝固了的波濤。
下午三點多出發,前往老虎嘴拍日落。拍日落時間還早,便在阿檔寨一帶遊蕩。實際上稱“哈尼梯田”是不準確的,應該叫“哈彝梯田”才對。金竹寨,龍樹壩一帶以及老虎嘴周邊都是彝族村寨。這裏的彝族是花彝,尤其是婦女的服飾不同於四川西南部的黑彝。
15 花彝婦女服飾的特點是腰後紮兩片三角形的繡花吊片,走起路來在後麵一搖一擺。吊片叫做“日月片”,日片保佑在白天走路平安,月片保佑在夜晚走路平安
過了老虎嘴不遠,便是螺螄田。之所以稱為“螺螄田”,是這幾座梯田的頂部都有座小房子,幾壟竹子或一棵樹,梯田環繞四周,一圈圈越繞越大,像極了螺螄。2010年旱災重,螺螄田下麵好幾圈田都還沒灌滿水。
16 阿檔寨的螺螄田
遠遠的看見下麵田坎上走來一對母女。母親手裏的草帽裏滿滿地裝著田螺,名副其實的螺螄田啊。母親在小水塘邊給小女兒洗淨手腳,換好褲子,把孩子放在牛背上,自己背上背簍,手裏捧著一草帽田螺,緩緩地走回家去。很溫馨的場麵。
17 螺螄田裏摸螺螄的母女。看來收獲不小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