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耶穌來敲門
(嬰子)
記得當女兒進入小學的時候,我為她請了家庭教師,專門來學《聖經》。美國是一個以基督教立國的國家,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盡早地融入這個社會,了解她的文化。當然,我和孩子一起學,不同的是,我學整部《聖經》,而孩子隻聽“聖經故事”。我們的老師也是一對母女,她們是傳教士。媽媽勞瑞(Lareina)不是本土美國人,還帶有濃重的外國口音,但對我來講不是問題,我的中國英語比她要“老外”的多。她的女兒麗蓮(Lillian)是我女兒的老師,長得非常漂亮,是個混血兒,身材高挑,皮膚白潔如玉,像個芭蕾舞演員。她與開放的美國女孩兒有點不同,多了一些文靜與內斂。
記得勞瑞第一次按響我家門鈴時,我們剛剛進住新居不久。這片小區開發後,有不少他們這樣的傳教士來登門造訪。對於大多數美國人家,他們會拒絕。而對中國人家,敞開家門接待的也不多,因為“請神容易送神難”吧!而我,一向尊重有信仰的人,西方的教士與東土的僧侶在我眼裏沒什麽區別。中國自古都有“樂施僧人茶飯,善結佛法聖緣”的理念,來到海外,對待這樣的傳教士我自然也會多一份尊敬。遺憾的是,隻見耶穌來敲門,不見僧侶來化緣!
我和這一對傳教士母女相處的很好,她們母女每周到我家一次,我和勞瑞按照教程學習,麗蓮負責兩個孩子,陪他們玩,給他們讀聖經故事。每一次勞瑞都給我帶來不少中文版本的研讀資料,凡是我需要的,她都盡力幫我找到。這樣的免費“私教”延續了兩年多。
女兒聽完了《聖經故事》後,接下來再沒有表現出更多的欲望了。孩子的天性都愛玩,所以她和麗蓮在一起的時間大多還是女孩子們的遊戲。而我和勞瑞,更多的時間在探討宗教中的問題,人為何而來?人將去向哪裏?她的解釋始終不能讓我心安接受,特別是出現實質上的問題,她的解釋常常令我感到遺憾。其實我已經苦苦尋找多年了,不停地在找生命的答案,真希望《聖經》能開啟我的智慧,讓我能“舍盡”,而不是“所求”。信仰讓她們單純,單純的讓他們拒絕了解《聖經》以外的學說,甚至東方精神。
有一次,我和勞瑞正在學習中,聽到對門孩子的吵架聲,我擔心兒子介入其中,撒腿就往外衝。我衝出去的時候,吵架的孩子已經臉紅脖子粗了,美國男孩在歇斯底裏,印度男孩怒目睜睜。就在這時,美國男孩的媽媽也衝出來了,一把將自己的孩子拉到了一邊。
美國男孩依舊狂叫:“一個神!隻有一個神!就是耶穌!你們是錯的!”
“很多神!很多神!就是很多神!”印度男孩不甘示弱。
我一下明白了。 美國男孩的媽媽跟我關係一直不錯,她很尷尬,聳聳肩膀對我說:“我的意思是,他(她兒子)並沒有錯。但是……他們(印度人)有他們的信仰。你也信God,對吧?!”
顯然,她很想維護自己的孩子。我回答說:“當然。不過,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對神的稱呼上並不相同。孩子們小,不容易明白。他們都很純潔。我的意思是,孩子們都是對的。”
我非常理解她這樣的美國人,傳統家庭出生,除了聖經的教導,沒有有機會接觸其他宗教理論。也正因為我不是美國本土長大的人,不同的宗教才會引起我的關注。我不希望人群中有宗教衝突,也不願把孩子早早地圈在一個宗教團體裏,我要給他們留出自由的空間,盡量開闊他們的視野,讓他們將來有機會選擇信仰。
在與教士勞瑞接觸久了後,我還是感覺到了文化之間的巨大差異。雖然我明確地表示,我與她研讀“聖經”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解西方文化,而不是為了尋找寄托,更不是為了尋找一個團體填充寂寞,但在後來的實踐中還是出現了偏差。當聖誕節來臨的時候,她看我立起了聖誕樹,又為孩子準備聖誕禮品,她都會旁敲側擊地“歸正”我的行為。
“既然我們知道耶穌不是出生在12月25日,那為什麽還要過聖誕節呢?”
我知道他們的宗教派係並不主張過聖誕節,我的回答是:“中國人講究入鄉隨俗!這是西方的傳統節日,時間對我並不重要。”
“你知道為什麽很多人在大門掛著花環?”
“裝飾,好看啊!你不覺得我門上的花環很漂亮嗎?”
“可它完全不是聖經裏所提倡的。”
“您知道中國人叫它什麽嗎?花圈,人歸天時用的。但這並不影響我,我喜歡在不同的季節掛不同的花環。”
“我們忠實《聖經》教誨。比如,耶穌告訴人們一定要記住他的死,所以我們隻紀念耶穌的遇難,不紀念它的生。你覺得有什麽問題嗎?”
“不存在問題,我隻想認識耶穌和他傳的神道。”
“你將去投票選舉嗎?”
“我還沒有正式加入美國國籍,一旦宣誓,我會兌現我的權利。”
“我們會選擇放棄投票權。我們隻重視神的王國,不注重人的世界。”
“很好啊!尊重不同信仰,尊重人的選擇。這就是我喜歡美國的原因。”
“你相信耶和華嗎?”
“信!就像我相信其他神的存在一樣。你知道東方精神及東方修道人嗎?”
這是她致命的弱點,一旦提起東方人的信仰,她的表現都很不爽快。我也越來越感覺到她開始用聖經的理論來指導我的生活了。我非常理解她信仰中的至高無上,遺憾的是,她對中國傳統文化知之甚少,對東方文化體係裏的“儒、釋、道”精神幾乎是空白。我非常理解,這就是信仰,信仰中的排他性。於是我做出了決定:
“我想我的聖經學習可以停下了,我需要調整一下自己。”
她沒有拒絕我的請求,表示如果我願意,隨時可以打電話給她。對於我的女兒,我給孩子了自由的選擇,如果她願意學習聖經,她還可以繼續。女兒表示她沒有多少興趣了。於是順其自然,我開始給孩子傳授東方文化。中國的神話故事太多了,講起來聽不完。當勞瑞聽到我開始了解佛家理論時,她立即消音了,再沒有與我來往了。
這期間,女兒在學校結交了一個好朋友,一個印度女孩,她的名字很難發音,我把她的名字音譯成“幾個疙瘩”。這個孩子非常聰明、乖巧。有一天,女兒受她家人邀請去參加聚會,等她晚上回家的時候,抱回來了一個大包裹,印度女孩的媽媽送給她了一身印度禮服。我這才明白,原來我女兒就是穿著這身印度服參加的晚宴。女兒給我一一描述了晚宴的情況,如何唱歌、如何跳舞,如何給佛陀敬獻食物。而晚宴的實質是什麽?女兒根本不知道。其實那天是慶祝釋迦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也就是中國節“臘八”。我就利用這個機會給她講她了“臘八”的來曆。
傳說佛祖釋迦牟尼成佛之前在山裏修行。那是苦行僧的一種修煉方式。傳說釋迦牟尼舍棄王位出家修行,經過了六年苦修。最後在菩提樹下禪定修行,定了七七四十九天。到了十二月初八這天,佛出定了。因饑餓勞累,佛非常虛弱。正好被牧羊女發現了。當時的人都很敬仰苦行僧,牧羊女就施舍給了米粥給佛祖。佛祖因為食了牧羊女的食物,慢慢恢複了身體,頓然徹悟了。這一日“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佛教傳入中國後,這個節日也漸漸地成了氣候。每當農曆十二月初八,人們用米和果物煮成粥,用來供奉佛祖,這種粥就叫“臘八粥”。再後來,它就成為民間的習俗了。再後來,好吃的進了肚子,把佛也給忘了。
給女兒講了佛祖成道的故事,又比較了耶穌成道的過程,她聽得津津有味。
偶爾一拿起《聖經》來讀,總不免會想起勞瑞母女,我對她們心懷感恩,非常懷念那段日子,因為她們,讓我有機會深入地了解到西方信仰,也正是在探尋以色列人曆史的同時,我開始炎黃子孫的尋根之旅。
聖誕之夜,我們一家會去教堂。我常常在神殿裏走神,想著我的同胞,很多人在這片土地上找到了萬眾仰慕的至尊至上——上帝,卻總沒有機會沿著我們炎黃子孫的脈絡尋根,怎麽說都是一種遺憾了。《聖經》中說:是神揀選了你,而不是你揀選了神。我不免歎息:隻見耶穌來敲門,不見僧侶來化緣!
真是嗎?事情總有正反兩麵,物極必反。僧侶不來化緣了,神佛就在人間了。心懷善念,巧結善緣,神佛哪有不知道的呢?!
人是由靈,魂,體三部分構成的,接觸了解神該用靈。
你敲錯門了。
佛祖菩提樹下禪定了七七四十九天,出定後身體虛弱。這時佛走到河邊,遇到兩位女子。女子用米粥供養佛。食用後,佛恢複了體質,清醒了。這一日,也就是佛的成道日。
這是我了解到的。是不是真實?是不是還有其他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