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鄧小平廢除領導終身製解決接班問題
71歲與40歲的比較,“十年後再看”的問題引起了鄧小平的高度警覺,他提議設立顧問委員會,建立退休製度
1975年第二次複出的鄧小平71歲。急於搶班奪權的王洪文跑到上海肆無忌憚地叫嚷:“十年後再看。”是年,王洪文剛滿40歲。
在71歲與40歲的比較引起鄧小平的警覺。他找到李先念等老同誌交換對王洪文這句話的看法:“十年之後,我們這些人變成什麽樣子?從年齡上說,我們鬥不過他們啊!”幾個老革命家從王洪文的話中覺察到黨和國家麵臨一場潛在的危機,那就是:老一輩革命家大都年事已高,一旦撒手塵寰,誰來接班?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好,讓“四人幫”或“四人幫”派係的人執掌黨和國家的大權,那我們的黨、我們的民族將繼續一次災難。
在1975年的全麵整頓中,鄧小平頂著“四人幫”的淫威,利用自己主持中央工作之機,大力整頓領導班子,有意識地讓一些政治上敢於堅持鬥爭、“不怕被打倒”、“不信邪”,年齡比較輕的人進入各級領導班子。7月14日,他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就軍隊幹部隊伍調整問題第一次談到在軍隊中“設顧問”的問題。他說:“設顧問,是一個新事物,是我們軍隊的現在狀況下的一個好辦法。”①8月3日,鄧小平在軍隊的一次會議上又講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他說,領導班子問題一定要抓緊解決,要找一些能夠辦事、敢於辦事的同誌來負責。要選一些比較有實際經驗的稍微年輕一點的幹部進領導班子,五十歲的、四十歲的,能有更年輕一點的就更好。②然而,這項工作開始不久,鄧小平又再次被“打倒”。
“四人幫”被粉碎後,廣大幹部重新回到領導崗位。然而,王洪文提出的“十年後再看”的問題並沒有得到真正解決。在全國上下的一片歡呼聲中,鄧小平看到:一方麵,回到領導崗位的老幹部年高體弱,精力不濟,幹部隊伍呈老化;另一方麵,“四人幫”雖被粉碎,但林彪、“四人幫”派係的人還存在相當勢力,他們在等待著有朝一日重新翻過來;此外,反對黨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的也還大有人在。此時,迫切需要一批年富力強、政治可靠,有專業知識的幹部進入各級領導班子。為解決這一問題,鄧小平開始向黨內老同誌發出呼籲。
1977年12月,剛剛複出的鄧小平在軍委全體會議上提醒:“我們這些老同誌,要認真選好接班人,抓緊搞好傳幫帶。”③
在1978年6月2日的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鄧小平又談到接班人的問題:“我們老同誌在這個問題上,眼光要放得遠—些。要積極發揮骨幹作用,選好接班人,帶好接班人。這件事做好了,我們才有資格去見馬克思,見毛主席、見周總理。”④
1979年7月29日,鄧小平在接見中共海軍委員會常委擴大會議的全體同誌時說:“現在我們還沒有解決的問題是什麽呢?是組織路線問題。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政治路線確立了,要由人來具體地貫徹執行。由什麽樣的人來執行,是由讚成黨的政治路線的人,還是由不讚成的人,或者是由持中間態度的人來執行,結果不一樣。這就提出了一個要什麽人來接班的問題。”⑤他還說:“現在擺在老同誌麵前的任務,就是要有意識地選拔年輕人,選一些年輕的身體好的同誌來接班。要趁著我們在的時候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不在了,將來很難解決。”⑥
鄧小平提醒大家,“現在也還有十年後再看的問題。”為什麽說這個話?“我們對林彪、‘四人幫’的影響不能低估,不能想得太天真了。要想得遠一點。一定要趁著我們在的時候挑選好接班人,把那些表現好的同誌用起來,培養幾年,親自看他們成長起來。選不準的,還可以換嘛。解決組織路線問題,最大的問題,也是最難、最迫切的問題,是選好接班人。”①
鄧小平1979年11月2日在中央黨、政、軍機關副部長以上幹部會上的報告,又一次提到王洪文的“十年後再看”的話,感歎道:“十年後我們這些人變成什麽樣子了?從年齡來說,我們鬥不過他們呀,在座的同誌也鬥不過他們。如果堅持‘四人幫’思想體係的人將來掌權,你們也鬥不過他們,你們能活多久啊?即使生命還在,腦袋也不管用了,這是自然規律。”②“現在任何一個老同誌和高級幹部,合乎不合乎黨員標準和幹部標準,就看他能不能認真選好合格接班人。”③“老同誌現在責任很多,第一位的責任是什麽?就是認真選拔好接班人。”④“我們一定要認識到,認真選好接班人,這是一個戰略問題,是關係到我們黨和國家長遠利益的大問題。如果我們在三幾年內不解決好這個問題,十年後不曉得會出什麽事。要憂國、憂民、憂黨啊!要看到這是個帶根本性質的問題。我們有正確的思想路線,有正確的政治路線,如果組織問題不解決好,正確的政治路線的實行就無法保證,我們向黨和人民就交不了賬。”⑤
在黨的十—屆五中全會上,鄧小平向全黨呼籲:當前最重要的還是選好接班人,時間緊迫,再不及早妥善解決這個問題不行。他感慨道:五年以後,再開中央全會,在座的相當一部分人不能工作了,那時再考慮接班人問題就晚了。⑥
1980年8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鄧小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會上作了《黨和國家領導製度的改革》的報告,這篇報告後來被稱為 “8·18”報告,是中國共產黨關於政治體製改革問題的第一個專門報告。鄧小平要求黨政領導要打破那些關於台階的過時的觀念,創造一些適合新形勢新任務的台階,這才能大膽破格提拔。而且不管新式老式的台階,總不能老是停留在嘴巴上說。一定要真正把優秀的中青年幹部提拔上來,快點提拔上來。提拔幹部不能太急,但是太慢了也要誤現代化建設的大事。現在就已經誤了不少啊!特別優秀的,要給他們搭個比較輕便的梯子,使他們越級上來。⑦鄧小平透露:中央“正在考慮再設立一個顧問委員會(名稱還可以考慮),連同中央委員會,都由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並明確規定各自的任務和權限,這樣,就可以讓大批原來在中央和國務院工作的老同誌,充分利用他們的經驗,發揮他們的指導、監督和顧問的作用。同時,也便於使中央和國務院的日常工作班子更加精幹,逐步實現年輕化。”⑧
在鄧小平的再三呼籲下,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對中央最高領導層的作了調整,胡耀邦當選為中央委員會主席。但是,就全國範圍來說,老同誌讓路、中青年幹部接班的問題還沒解決,還存在一定阻力。六中全會剛剛降下帷幕,鄧小平想到讓路接班的問題太迫切、太重要了,又特意把各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留下來開會,討論關於選拔培養中青年幹部和老幹部離退休問題。鄧小平在會上作了題為《老幹部第一位的任務是選拔中青年幹部》的講話,指出,選拔中青年幹部這個問題太大了,這是個戰略問題,是決定我們命運的問題。現在解決這個問題已經是十分迫切了,再過三五年,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那就可能造成一種混亂。解決這樣一個大問題,我們老同誌要開明、要帶頭。他又提到設立顧問委員會以容納一批老同誌的設想。並說“這是為後事著想”。
鄧小平越來越迫切地感到要解決幹部老化問題。1982年2月18日,鄧小平在會見柬埔寨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和夫人時說,幹部老化問題也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了。我們下了很大的決心,把它當做一場革命,當然這是對體製的革命,而不是對人的革命。①7月4日,鄧小平軍委座談會上談到:不解決選拔人才的問題,我們交不了班,曆史會給我們寫下一筆。②
隨著設立顧問委員會的時機逐漸成熟,1982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即將向“十二大”提交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改草案)》。經過修改的新黨章草案規定:中央和省一級設顧問委員會,以發揮許多富有政治經驗的老同誌對黨的事業的參謀作用。鄧小平在會上作了題為《設顧問委員會是廢除領導職務終身製的過渡辦法》的專題談話,他指出:“這次黨章有些問題沒有完全解決。比如領導職務終身製的問題,已經接觸到了,但沒有完全解決,退休製度的問題也沒有完全解決,設顧問委員會是一種過渡性質的。”顧問委員會隻是一種過渡辦法,隻要退休製度推行順利,“也許經過三屆代表大會以後,顧問委員會就可以取消了。”③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宣布在中央級設立顧問委員會,並規定了它的權限。9月13日,中顧委召開第一體會議,選舉鄧小平為顧問委員會主任。會上,鄧小平說:“從某種意義上說,顧問委員會是一種過渡性質的組織形式。我們的國家也好,黨也好,最根本的應該是建立退休製度。”④鄧小平擔心中顧委這個機構弄得不好會成為淩駕於中央委員會之上的權威機構,他告誡道:“我們都是老同誌,說話開門見山。顧問委員會要注意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要妨礙中央委員會的工作。我們老同誌要自覺,我們都是老上級、老領導,牌子大、牌子硬,比中央委員會的成員牌子硬啊!”①
中央顧問委員會的成立,在曆史轉頭,為保證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推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的貢獻。
鄧小平認為建立起一種係統完整的退休製度,使幹部退休真正製度化、正常化,並長久地堅持下去,才是最根本和長遠的。
在鄧小平的積極倡導下,1980年2月,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廢除實際存在的幹部領導職務終身製。全會決定成立中央書記處,相對年輕的胡耀邦當選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會後,中央政治局會議又通過了《關於喪失工作能力的老同誌不當“十二大”代表和中央委員候選人的決定》,以便為一批年富力強的幹部進入中央領導層騰出台階,逐步實現領導幹部年輕化的目標。
為了在全黨全國各級各類幹部中建立起一套完整係統的退休製度,鄧小平還對軍隊和地方幹部的任職年齡問題提出了許多要求。1981年7月2日,他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座談會上講道:“軍隊曾經有這樣的規定,現在也正在向這方麵走,就是團級30歲左右,師級40歲左右,軍級50歲左右。……將來地方的幹部製度,比如退休製度,也應該有個年齡規定。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退休製度。比如軍官,世界各國差不多都是到60歲退休。不過他們退休後可以在民間就業。文官,比如日本的外交官員,就是65歲退休,有的年齡更小。看來,我們也需要有個年齡的限製。”②
建立退休製度,是幹部製度改革中的一個創舉,是廢除幹部領導職務終身製以及解決幹部製度許多弊端的有力措施。它打破了領導職務的鐵飯碗,有利於克服官僚主義、家長製、個人崇拜,有利於年輕幹部的成長,保持黨的幹部隊伍和國家的生氣與活力。這是鄧小平在晚年做出的傑出貢獻。
據統計,根據鄧小平關於改革黨和國家領導製度的思想精神,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從l982年起,一次就將近千名年老體弱的高級幹部從省、部級以上崗位中撤到二線,同時使全國各地大約近百萬名中青年幹部走上各級領導崗位,完成了建國以來一次規模最大的幹部交接班工作,使改革開放事業在大批年輕幹部的作用下蓬勃開展起來。從這一意義上說,鄧小平為中國幹部係統的吐故納新和新老交替解決了最關鍵的問題,為中國政治民主化創造了最重要的體製條件。
鄧小平說:可能我最後的作用是帶頭建立退休製度
自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建立起第二代黨中央領導集體後,鄧小平就一直在考慮安排接班的問題。他本人多次表達了退休的願望,並趁自己身體尚好時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
鄧小平早在1979年11月2日的中央黨、政、軍機關副部長以上幹部會上就提出:“如果黨允許我今天退休,我馬上就退休。這是真話,不是假話。從整個事業看,我現在還不可能退休,我想大家也不會讚成。但是,就我個人的心情來說,確實感到這個問題太重要了。我們要向前看,我們這個事業是千秋萬代的事業啊!”
意大利記者奧琳埃娜·法拉奇於1980年8月采訪鄧小平時,他明確表示準備辭去副總理職務。隨後召開的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鄧小平辭去了國務院副總理職務。
1981年7月4日,鄧小平在省、市、自治區書記座談會上說:“我和陳雲同誌交過心的,老實說,就我們自己來說,現在叫我們退,我們實在是心裏非常愉快的。當然,現在還不行。”
針對國標上“鄧某人不在了政策要變”的擔心,1984年10月,在中顧委第三次全體會議上,鄧小平說:“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我是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所以,我的工作方法是盡量少做工作。”“兩年前我就說過,我希望帶頭退休。”鄧小平表示,“我希望逐步過渡到完全不做工作但身體還是好的,那樣我就完成任務了。”
在開始準備十三大人事安排工作時,鄧小平與李先念、陳雲約定在十三大時一齊退下來,不隻是退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而且要一退到底,退出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員會,統統退。然而到十三大前夕的召開的十二屆七中全會上,許多人要求鄧小平不要退。
針對這種呼聲,鄧小平多次答複和解釋,表示他不退不行。鄧小平說,老的不退,新的就上不來,椅子就這麽幾把。新的上不來,我們黨就會老化。都成了七老八十的人,在這種狀況下是危險的。到那時候,我們一退下來,年輕人一下子上不來,經驗不夠,鍛煉不夠、對執行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有很大的不利。他還說,我們退下來,不僅有利於保持三中全會以來正確路線的連續性、穩定性,而且還有利於我們真正地實行退休製度。
在這種情況下,中央人事安排小組經過議論和研究,提出了讓鄧小平“半退”的辦法,即先退一點,過一段時間再全退。這樣,到1987年11月召開黨的十三大時,鄧小平就不再擔任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的職務,也不再擔任中央委員會和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隻留任黨和國家的中央軍委主席一職。鄧小平後來談到,“十三大搞了個半退,但我一直認為那時全退最好”。
黨的十三大後,鄧小平堅持不再過問日常工作,並一直期待著盡早完成新老交替,實現從領導崗位完全退下來的願望。鄧小平認為自己已經做成的事不少,但“還沒有能夠實現的,就是廢除領導職務終身製”。1989年北京政治風波發生後,鄧小平考慮馬上退還不行,但表示新的中央領導班子一經建立了威信,他就“堅決退出”。
1989年6月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後,以江澤民為核心的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國內政局逐漸平穩。在這種形勢下,鄧小平經過慎重考慮,想趁自己身體還健康的時候辭去現任職務,實現夙願。他認為這對黨、國家和軍隊的事業是有益的。為此,鄧小平於1989年9月4日致信中共中央政治局,請求中央批準他辭去擔任的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職務,並表示他也將向全國人大提出辭去國家軍委主席的請求。
在致信中央政治局的同一天,鄧小平與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澤民、李鵬、喬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環等同誌談話,商量他退休的時間和方式。鄧小平覺得要想等一個多麽適當的時候再退,是等不到的,每次都總有一點因素說退不得,而即將召開的十三屆五中全會就是一個時機。因此鄧小平表示,退休是定了,退了很有益處。
他說,如果不退休,在工作崗位上去世,世界上會引起什麽反響很難講。如果我退休了,確實不做事,人又還在,就還能起一點作用。考慮到中國的安全,現在退比發生了事情退或者在職位上去世有利。退的決心我已經下了好幾年了。我曾多次提出,是真心的。他明確提出:我退休的時間是不是就確定在五中全會。猶豫了這麽幾年了,已經耽誤了。這個事情就這樣定下來吧。
根據鄧小平同誌的請求和中央政治局的安排,1989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三屆五中全會把鄧小平退休的問題作為會議的兩個主要議題之一。全會認真討論了鄧小平的辭職信。開始,中央政治局常委考慮,目前我國的建設和改革正處在關鍵時刻,又麵臨著複雜的國際形勢,很需要小平同誌繼續為我們掌舵,懇切希望他遲一點退下來。但鄧小平一再說明,現在退下來更有利。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政治局的同誌認真研究,又經過十三屆五中全會討論,統一了認識,大家認為小平同誌高瞻遠矚,應該尊重他的意願,同意他的請求。1989年11月9日,十三屆五中全會對鄧小平退休問題進行表決,正式通過了鄧小平辭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請求。
這天下午,鄧小平來到人民大會堂,向出席黨的十三屆五中全會的全體同誌告別。鄧小平一行人走進人民大會堂大廳,頓時整個大廳響起熱烈的掌聲。鄧小平走過中紀委委員的行列,走過中顧委委員的行列,走過全體中央委員的行列。鄧小平站在麥克風前對代表們說:“一句話,感謝同誌們的理解和支持,全會接受了我退休的請求。衷心地感謝全會,衷心地感謝同誌們。”
在鄧小平離開大會堂的時候,江澤民一直把他送到門口,緊緊握著他的手說:“我一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鄧小平的引退,引起全世界各國政界人士和輿論界的關注和好評。日本《國際貿易》發表評述強調,鄧小平引退表明中國局勢穩定,是中國現代化和民主化的一個裏程碑。評述稱鄧小平是中國的最高實力人物,讚揚鄧小平為中國結束“文化大革命”的混亂和確立現代化路線起了決定性作用,並且開創了改革開放的局麵。文章認為,中國把鄧小平稱為“政治的總設計師”,可以說是用詞恰當。文章強調最高領導人在健在的時候把一切職務讓給晚輩,這在中國長期的曆史上是罕見的事情。從大局上說,可以把它看做是中國政治現代化和民主化的一個裏程碑。
鄧小平終於完全退休了,他高興地說:退休以後,我最終的願望是過一個真正的平民生活,生活得更加簡單一些,可以上街走走,到處去參觀一下。
退休以後,鄧小平的生活是寧靜的,不過他仍然時刻關心著中國的前途和命運,仍關注著中國與世界的聯係。1992年初他視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並發表重要談話,明確地回答了經常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
1993年,89歲高齡的鄧小平,用了四個多月的時間,親自主持編輯並逐篇審定了《鄧小平文選》第三卷。《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出版後,全國掀起了學習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熱潮。
1994年,在第三卷出版一周年之際,經增補修訂的新版《鄧小平文選》第一卷和第二卷出版發行。這樣,《鄧小平文選》第一、二、三卷,作為鄧小平主要著作的完整的集子,已經出齊。從而了卻了鄧小平的一樁心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5b19f0102dzxf.html?tj=1